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1)

难忘的童年趣事

文|蒋同

常言道:老年人往往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因为他们没有未来。俗话说:“马老毛长,人老话多”,这就是啰嗦的毛病,请原谅。

现在我要讲的故事是我童年的一段难忘的趣事。

我们家于1947年迁居青岛,住在南仲家洼南端,我在读小学。那时的小学既没有课后作业,也没有假期作业。每天放学放下书包人就跑的无影无踪,尤其是放暑假,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简直玩疯了。我的玩伴就是邻居家修理自行车铺的丁庆三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当时三十多岁的丁庆三,中等个头,留着中板寸头,那张脸上总是涂着黑油腻。丁庆三平度人,小学没上几年,便跟着一位远房亲戚到青岛学徒,修理自行车。后来自己撑起门面,不但修自行车,还会电气焊,晚上还在家里叮叮当当干起白铁活,打个铁皮壶,大哥烟筒等等。他老婆丁婶拾掇完家务便在门口摆上修鞋摊,两口子忙活生活还算过得去。丁庆三在我们街上是个名人,不知怎么啦,街坊四邻都不称他的名字,长他一辈的人称他老三,同辈的人称他三哥或三兄弟,小辈的则喊他三叔,他的老婆也被称作三婶,这一切人家丁庆三都欣然接受。其实丁庆三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人家三长三短的,他曾经喜滋滋地说:“三儿好啊!三是个长数,一生天,二生地,三生万物----”

三叔不仅手艺好,而且还讲义气,为打抱不平和警察顶嘴,警察来修自行车照收钱不误,三叔这个街坊中名人就这么闯出来了。

丁家三叔生有四个儿子,老大长我两岁,下面哥四个依次小两岁。孩子们多了,丁家三婶也顾不过来,夏天一个裤衩一件背心穿到秋,冬天每个孩子一身棉袄棉裤穿到来年开春,扯下棉花成单衣单裤过一个春季,就连剃头也是三婶用一把剃刀把四个孩子一律剪成光头,一些不友好的小孩喊他们“和尚头”、“马蛋子胡”。

他们哥四个的名字更有意思。丁三叔干活是个细微的人,说话办事却粗粗拉拉。他懒得动脑子给孩子们起名字,干脆干啥说啥。我不就是个修自行车的嘛,那就按自行车顺序前后起名吧,老大叫车把,老二叫车梁,老三叫车座,老四叫车圈,简称把儿、梁子、座儿、圈儿。不过孩子们上学了,你总不能这么叫呀,上一辈是庆字辈,孩子们这一辈是怀字辈,老大的大名叫丁怀毅,老二叫丁怀志。后来老三、老四上学了,分别叫丁怀刚、丁怀强,兄弟四个毅志刚强。其实这不是俺三叔起的,是俺班主任王先生起的,据说为这三输送给王先生一把铁皮壶以示感谢。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2)

丁家的把儿、梁子是我的玩伴,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而且很团结,谁要是被欺负,保准我们哥仨儿一块上。丁家的外屋是一张大床,四个儿子一起睡,三叔两口子在里屋。你想啊,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晚上闹腾累了才睡下,第二天早上肯定睡懒觉。三叔两口子早晨起来吃罢饭,把剩饭盖在锅里就到门口街上干活,夏天八点了,四个孩子还横七竖八的睡懒觉,三婶能不着急吗,孩子们不听怏怏,三婶解决办法是老三样:一喊,二骂,三笤帚疙瘩。

“起来!太阳晒着腚了”……重复多遍,回答的生音是“哼,哼”。过一会,三婶回到屋里一看还睡呢,便使出第二招“兔崽子,滚起来,听见么?”回答是“困!再睡会儿”。又过一会儿,三婶进屋,操起笤帚疙瘩,朝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腚上“啪啪”打去,四个光腚猴子这才揉着眼睛懒洋洋起来。下面便是哥四个的精彩表演:四人围成一圈,掐着“小鸡鸡”朝着尿桶里撒尿,边尿边打着哈欠,有的还闭着眼睛呢。只见尿花四溅,继而是尿骚味弥漫,接着就听老二问老大,今天是单日子还是双日子?“双日子,昨天是我倒的尿。”老大说。“奥”老二便拎着尿桶到后院茅房倒尿去了。原来这事兄弟俩有约定。这时,人家老三、老四早就掀开锅盖,一人拿着一个玉米面饼子,跑大街上啃起来了,这也算丁家的一个景观。你可能问这些事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你,我们家早上七点准时吃饭,因为父亲和哥哥要准时到工厂和学校,我也被母亲叫醒跟着他们一起吃饭,撂下碗筷我便从后门到了丁家,所以他们哥四个的“清晨表演”我每天都能欣赏到。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3)

我们暑假常玩的地方是上山粘知了、摘胖娃娃(一种野果)和酸枣,翻过山便到了汇泉公园(当时老百姓对中山公园的俗称),再从小西湖转一圈便到了海水浴场,洗完海澡已是下午四点,这才回家。中午饭我们就在山上“野餐”。

记得那是一个暑假,我们开学升五年级,按照惯例,头一天争得母亲同意,第二天让我的三姐用面粉洗了一块面筋,用干粮袋装上一个玉米饼子,带上一个空啤酒瓶子,抗上竹竿,到丁三叔家等把儿、梁子起床。因为我们头一天商量好的,所以他们这天起床也比往常早些,等他哥俩收拾完毕,我把面筋分给他俩(丁三婶不会给他俩面筋的)。我们刚要出门,六岁的座儿非要跟着我们去,临走时三婶嘱咐俩哥哥看好弟弟,别磕着、碰着。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4)

我们一行人来到天门路(现在延安路)东端,马路南侧是一片苗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建了百货商店和宿舍楼,路北面是邱家武术馆,邱师傅每天早晚都带着他的徒弟们在苗圃里练功。我们沿着苗圃边走过一段路便往山上走。那是山上人很少,偶尔碰到几个半大小子,也是在山上玩的。缕缕阳光从枝叶的缝隙中泻下来像一束束金线,树上的“知了”叫一阵歇一阵,布谷鸟、百灵鸟、还有一些颜色灰黄相间不知道名字的小鸟,你唱吧来我登场。山涧还有许多泉水从石缝里流出来形成一条条小溪,溪水清澈静靛,真像古诗里所说的那样“小溪流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的情景,这一幅画卷,现在回想起来,就像《空山鸟语》这支曲子的意境一般,让人迷醉于仙境之中。至今,这个景象还时常在我的梦中呈现。我们一会儿粘“知了”,一会儿摘酸枣,一会儿摘“胖娃娃”。“胖娃娃”结在树干像酸枣树那样高的树上,形状像山楂,有玉米粒那么大,有青色的、黄色的、红色的,青色的发酸,黄色的酸甜,红色的既甜又面,这种植物的学名叫什么,至今我也搞不清楚,读高中时偶尔再去那里,也很少见到了。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5)

时光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便带着胜利果实,将瓶子灌满山泉水,扛着竹竿,满心欢喜地翻过山头,从铁丝网爬进中山公园,沿着樱花路向体育场方向走去。樱花路上一栋二层楼房,房前用木栅栏围成一所院子,院子里有樱花树、合欢树、和柳树,树荫下摆放着七八张桌椅,房内卖啤酒、汽水、冰糕,瓶装饮料放在凉水桶里,这就是当时的冰镇方式。我们四个人走到这里,不是星期天,来的客人不是很多。把儿回过头来喊我一声:“昌子,你看!”,他指了指停在门口的一辆敞篷吉普车,只见有三个美国士兵围坐在合欢树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唱着美国歌曲,十分惬意。把儿把我和梁子叫到跟前,轻轻耳语“还按上几回办!”。我们点头会意,便大摇大摆地进到院里,可能因为客人不多,桌子闲着不少,除去这几个美国兵以外,离他们远处还有两桌客人,所以服务员也没搭理我们,我们便捡了个离美国兵近的桌子坐下。

等了一会儿,把儿便装出热情的样子,主动和那几个美国兵打招呼“hello!”,紧接着他又招呼“how are you”。美国兵回应“ok,ok”,梁子便学着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腔调“滚你妈的蛋!”。美国兵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笑着便“ok,ok”,惹的旁边客人大笑起来。把儿又举起我们自带的啤酒瓶子“cheers!”,美国兵也举起杯“cheers!”。这时,老三座儿也学着他哥哥的样子,跑到美国兵面前喊完“滚你妈的蛋!”就转身往外跑,我们也只好跟着跑了出去,几个美国大兵感觉莫名其妙,在我们身后摊摊手、耸耸肩。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6)

出了门,老大把儿朝老三座儿的腚上踢了一脚,“你捣什么乱,本来想在那张桌子上喝点水吃干粮,让你全搅合了”。

“我怕他们打我!”座儿委屈地说。

“笨蛋!”老二梁子也在一旁生气的骂道。

这样,我们就只得到不远处的小西湖的亭子里“野餐了”!

刚才对美国兵的戏弄,我们不是干过一次,谁先打招呼、谁开骂都是有分工的,有时在太平路上,有时在中山路上,见到美国兵总要骂上几句。建国前的青岛,殖民地气氛浓郁,那个年代普通市民大人和孩子虽然不会写也不认识外文,但是不乏会说几句青岛腔的英语。儿时的我们大概是出于民族自尊的本性,十分厌恶外国大兵,见到他们就有股仇视情绪,就用嘲弄戏骂的方式表达。

“野餐”之后,我们便往外走,路上把儿见了半个西瓜皮给座儿扣在头上,怕毒辣辣的太阳晒着弟弟的小光头。我们扛着竹竿,就像士兵扛着枪一般,大摇大摆朝着体育场方向的公园门口走去。守门人看也不看我们一眼,人家知道这帮“小爷”是非法入侵者。我们则大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架势,其实人家是见怪不怪,我们如此这般不是一次见面的“老熟人”了,什么买门票的事就全免了。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7)

出了公园门,我们便穿过跑马场向汇泉湾海水浴场走去。当年的所谓跑马场不过就是一片空旷的广场,有的地方长着一片草丛,有的地方寸草不生,而且坑坑洼洼。听大人们说,跑马场是德国人修的,当时在这里举办赛马,很是热闹。后来日本人在这里养过马,现在基本和马无缘了。解放后派上了用场,例如1953年3月5日全市各界人民群众在这里召开了追悼斯大林逝世大会,作为工人代表,郝建秀发言,她曾经在苏联接受过斯大林的亲切接见,斯大林鼓励他们这些新中国的工人努力工作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的海水浴场是个什么景象呢。先说来这里的人并不很多,假期里大多是一些学生,人数最多也不过当今的四成。再说设施,全浴场不过六七个更衣室,女更衣室更少,更衣室附带淡水淋浴。更衣室用1、2、3、4等数字顺序排列,离海岸线大约一百多米。人们大多是在沙滩上用块布遮挡,更换衣服直接放在沙滩上,沙滩一堆一堆的衣物也很少丢失。海面远处有几只小船停泊,没有救生员,没有防鲨网,鲨鱼也从没有见过,每年都听说有人被鲨鱼咬死。另外就是冷饮摊,整个浴场也就三四个,用白布或帆布围挡起来,稀稀拉拉散落着。冷饮摊卖冰棍和冰糕,用糖水制成的叫冰棍,加上奶称为冰糕。还有酸梅汤和桔子水,桔子水用白开水冲开的橙色颗粒,盛在碗里,上面用块玻璃盖着,一目了然。有的摊位还买冰激凌,装在暖瓶里面,买的时候用勺子抠在碗里,人们用勺子挖着吃,价格不菲。

冷饮摊上也租泳衣、泳裤和救生圈,救生圈也叫保险圈,就是用汽车轮胎的内胆充满气使用。我曾经享用过一次救生圈,那是表哥从外地来青岛,教我学游泳时,钱还是他给爷爷要的。那年头外地来青岛旅游的人极少,租泳衣、泳裤、和救生圈的往往是他们。青年学生们假期来青岛探亲访友,都会来海水浴场游玩,新潮时髦的他们在沙滩上漫步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叫卖冰棍的少年也是一景。他们斜背一个木箱,木箱外白底黑字写着冰棍或冰糕,头戴旧草帽,上身破背心或光膀子,下穿裤头,光着脚,满头大汗,嘴里喊着“冰棍——冰糕——解热顺气……!”。现在想想这些孩子真不容易,挣钱贴补家用,是交学费,是买米面,是买布料,他们上学吗?

到了浴场,我们仨个孩子把背心脱下来,拿出啤酒瓶子,再把我们在山上的收获和竹竿放上,以免被风刮倒或被沙子埋了,把儿叫小三座儿守在这里并一再嘱咐不准乱跑,我们这才穿着裤头下了海。

论水性把儿比我和梁子要好得多,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在十多米远才露出头来。老二梁子不如我,只会狗刨。我们三个在水里玩得十分欢快,在岸上的小三座儿不甘寂寞,实在忍不住了,忘了他大哥的叮嘱,撒欢的跑下海找我们一起玩,被他大哥把儿拽着胳膊拎上岸,让他老老实实看衣物。小三这小子极不情愿地坐在沙滩上,把刚才湿透了的背心、裤头脱下来晒在沙摊上,再把下半身埋在沙里盖住小鸡鸡。小孩子好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仰着,十分难熬。

“冰棍——,冰糕——,结束顺气!”一个卖冰棍的少年,一边吆喝,一边走来。正在无聊的座儿听见声音,一下来了情绪,便学着喊戏弄人家,“冰糕,冰糕,吃了发烧——。冰棍儿,冰棍儿,吃了放屁儿——”。卖冰棍的少年急了,朝他屁股蛋上就是一脚“揍你个坏小子。”座儿吓得什么也不顾了,爬起来就朝海里跑,边跑边喊“大哥,二哥,有人揍我……。”。等我们问明缘由,上岸到了放衣裤的地方一看,座儿晒的背心和裤头都不见了。再找那个卖冰棍的少年,早已不见踪影。座儿放声大哭起来,我们想可能会埋在沙子里,四周找遍了也没有。好好的一次洗海澡就这样被搅黄了,只好打道回府。

座儿哭咧咧不愿意走,怕露着鸡鸡让人家笑话。把儿让梁子把背心脱下给座儿穿上遮住鸡鸡,哪成想梁子的背心也不大,座儿穿上刚遮住大腿根,无奈只好扯着前襟遮着鸡鸡,咧着嘴往家走。我们顺着原路翻过山,原来惯例在这里用溪水冲冲身体,今天可没这个兴致了。快到家了,座儿吓得又哭起来,怕回家挨他妈的揍,死活不肯走了,我们连哄带拉领他回家。过了不久,果然听见丁三叔家人人热闹起来,三婶骂声不绝,孩子们哭声不断。我向母亲说了原委,母亲忙带我和三姐赶了过去,原来挨笤帚疙瘩的不只是老三座儿,把儿和梁子俩小子裤子也被褪了下来,屁股撅在床沿上,三婶的笤帚疙瘩敲鼓似的挨个打着,边打边骂:“让你们看好孩子,就是记不住,再让你们记不住……!”。把儿和梁子还真能扛住,一声不吭,小三座儿和旁边的小四只吓得哇哇大哭。母亲劝了半天才劝住三婶,回家后又找出我穿过的裤头背心让三姐给送了过去。

从那以后,我们出去玩,就再也不带座儿了,提前商量好了集合地方,然后分头行动。座儿过后知道了,几次央求我们带他玩,结果是阴天晒被子——白搭。

我的童年玩伴

你在哪里?

许久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我在你的乡愁里”

我笑了

笑的像儿时那样

天真稚嫩……

作品原创于2018年6月2日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8)

青岛人小时候去哪玩(青未了青岛留下我多少难忘的童年趣事)(9)

作者简介:蒋同,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山东威海人,自幼与父母生活在青岛,1957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学系,1961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入党,历任山东省禹城县(今禹城市)人民法院助审员,刑事审判庭庭长,法院副院长。1984年调山东公安专科学校任教,历任预审系主任、公安管理系主任,教授。《公安学概论》主编,《公安主客体通论》主编,《预审案例评析》主编。2000年3月退休后曾在青岛报刊上发表过数篇文学作品。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