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1)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描写对象的特殊。这种特殊性,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特性,生活在男权社会,无论多么优秀的女性,终究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而《红楼梦》,则一反常态,它打破了旧例,旗帜鲜明地将女性的地位提高到了历史的舞台。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她们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被分成了三个等级: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

在正册之中,林黛玉与薛宝钗共用一首判词,相当于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而在副册之中,位居第一的是香菱;无论是林、薛,还是香菱,在原文中,她们都是具有特色,拥有亮点的女子;然而,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的晴雯,却似乎具有争议性。

这个让人讨厌,最终被扫地出门的女子,凭什么能够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呢?相信,这是许多朋友心中的疑惑。

阅读《红楼梦》,往往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认知,对其中人物的喜好也会随之改变。相信,有不少朋友打心里,会轻视晴雯,并由此,否认她位居又副册首位的事实。

作为历经十年,删减五次的文学创作,作者在设定晴雯这个人物之时,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也许,接下来所说的这三点,能够给朋友们提供探讨性的建议。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2)

一、晴雯可怜的身世。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梦游太虚幻境,他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上中下三册,统统属于薄命司,何谓薄命司?顾名思义,就是红颜薄命之意。

因此,能被选入薄命司的,都是身世可怜的女子,而晴雯尤甚。

对于晴雯的身世,原文描述得非常简单,仅交代了在她十岁的时候,被卖到了赖嬷嬷家作丫鬟。因为赖嬷嬷经常带着她出入荣国府,面见贾母,晴雯才得以成为了贾母身边的丫鬟。

在荣国府中,存在着众多的丫鬟,有几代人都是奴才身份的家生子奴才,比如紫鹃、鸳鸯;也有从小出于家庭条件的原因,而被卖进荣国府的,比如袭人;但是,却很少有如晴雯这样的,是在十岁的时候,才成为一名丫鬟。

若放下今天的社会,十岁的女孩显然是懵懂无知的,但是,在封建社会之中,十岁的女孩早已显得成熟了。比如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陪伴在她身边的丫鬟雪雁,就是十岁,也就是说,这个年龄的女孩,已经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晴雯在成为丫鬟之前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她乐观的性格,从她具有一手出色的针线活来看,似乎,她不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因为作为封建社会之下优秀女子最基本的针线活,寻常百姓家根本教不出如晴雯这样优秀的女子。

如此一来,我们大概能推测出,晴雯是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中,在历经家庭突变后,才不幸成为了一名丫鬟。也是因此,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在晴雯的身上,看不到一丝奴性。这即是她可怜身世的写照,也是她终究不被荣国府这个小型社会所容的本质原因。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3)

二、晴雯优秀的资本。

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的晴雯,其本身的条件是优秀的。她的优秀,不仅仅是拥有一手出色的针线活,还包括容貌出众。

晴雯的容貌,在荣国府众多丫鬟之中,是最优秀的,对于这一点,王熙凤就曾说过:若论样貌,整个府里的丫鬟,或许都比不上她。

午睡过后神情懒散的她,突然被丫鬟叫到了王夫人的面前。面对这个丫鬟,即便王夫人如何厌恶她,却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漂亮的,所以给了她一个“病西施”的称号。

而在这之前,当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的面前提起晴雯时,王夫人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同样符合这一点:那个水蛇腰、眉眼像你林妹妹的。

在封建社会的大家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男人的标配:“贤妻美妾”,或许,贾母之所以在短短的几次接触中,就认可的晴雯,并特意将她赐给贾宝玉,就是有意给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培养未来的小妾人选。

从古至今,美都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存在。即便对于恶人而言,同样如此。

三:晴雯单纯的性格。

《红楼梦》这部小说,不仅文字优美,在文学思想上,其实也有诸多的突破,比如“男尊女卑”的思想;比如“女子无才便有德”的思想,比如森严的等级制度;比如对仕途经济学的贬低。

作为一名合格的丫鬟,她应该是忠于主子,泯灭人性的奴才。然而晴雯却是特例,似乎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的奴性。

在收拾贾宝玉的衣服时,她不小心摔坏了宝玉的扇子。做错了事,遭到主子的数落,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对于晴雯而言,这却是无法忍受的。

她丝毫没有顾及宝玉作为主子的身份,也丝毫没有顾及宝玉此时的心情,而是公然同他争吵,这是众多丫鬟之中少有的一幕。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4)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

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狠,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到不好?”

面对宝玉的数落,晴雯不仅反应剧烈,其伶牙俐齿,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主子贾宝玉如此,对上司袭人同样如此。

当她与宝玉争吵,袭人听见忙着出来劝架之时,仅因为一时口快说了一句“我们”,便遭到了晴雯的攻击,并丝毫不顾影响的抖出了袭人与贾宝玉见不得光的勾搭。

当然,目中无主子,无上司的丫鬟,并非就是单纯的。晴雯的单纯,更多地体现在职场之中。

《红楼梦》看似围绕贾宝玉的风花雪月,看似描写大观园的欢声笑语,但当我们深入去体会,却能透过这些本质,领会出人情世故。

作为职场上的一分子,晴雯是失败的,作为被贾母看好的丫鬟,在怡红院中,却没有一个交心的闺蜜,在整个荣国府中,名声也臭得出奇。

回顾她在荣国府短短的五年时间,我们会发现,她之所以不具有人缘,不具有群众基础,完全是源于“单纯”二字。

比如,贾宝玉被打期间,她受宝玉的嘱托给林妹妹送去两块旧的手帕。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私相传递信物,对名声的影响是巨大的。

贾宝玉不过无意之中,错把袭人当成林妹妹倾述了一番内心的肺腑之言,却让她吓得魂飞魄散,寝食难安,如此一对比,我们便能看出,晴雯的心有多大。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5)

同样,晴雯与袭人,是处于同等条件的职场对手,她们看似和气的背后,其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晴雯对于投靠王夫人,得宠宝玉的袭人,虽然也曾打趣过,吃醋过,但本质上,她却将袭人当成自己的姐姐。所以李嬷嬷来到怡红院,看见桌子上放的一碗糖蒸酥酪,正要吃的时候,遭遇到了晴雯的呵斥:快别动,那是宝玉留给袭人吃的。

一个是贾宝玉的奶妈,一个是袭人,若放在其他丫鬟身上,面对这样的一幕,会如何选择?

晴雯的单纯,同样体现在她对芳官的包容。这个原本戏子出身的丫鬟,在贾宝玉的宠爱下,俨然成为了怡红院的大姐大,在贾宝玉的生日宴会之上,连一向善于伪装的袭人,都诚心摆了芳官一道,将喝醉的她亲手扶到了宝玉的榻上。

而晴雯呢?当芳官因为洗头水,同干妈何婆子争吵后,她竟然亲自为她梳了一个慵懒的装。

晴雯的单纯,除了对姐妹情谊的深厚,还体现在她为人处世的一面。

袭人因为母亲去世暂离怡红院,正巧遇上了坠儿偷玉。作为失主的平儿为了怡红院的名声,特意亲自来到怡红院嘱咐麝月,不要张扬此事。

然而,晴雯得知后,不仅丝毫没有顾及怡红院的名声;同样,也没有顾及平儿的一番苦心,而是私自将她撵出了荣国府。

撵走坠儿对于晴雯而言,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她所做的这一切,完全是出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本能。

贾宝玉第一次穿着雀金裘参加王子腾的生日宴会,不曾想被烫了一个窟窿,宋妈妈拿着这件衣服,让下人跑遍了整个京城,也没能找到一个会修补这件衣服的人。

而此时此刻,晴雯正处于病中。当她面对唉声叹气的宝玉时,选择了带病彻夜修补雀金裘,修补完成的那一刻,她也倒下了。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6)

相比晴雯对宝玉的付出,袭人在这一方面显然要逊色得多,曾经因为宝玉无心之中踢了她一脚,因此吐了一口血,她都生了悔恨之心。毫无疑问,若这样的事放在她的身上,她必然不会如晴雯这样的拼命一搏。

小结:

作为一名丫鬟,晴雯诚然算不上合格,因为在她的身上,缺少了应有的奴性,应有的忍耐。作为一名丫鬟,生活在怡红院这个钩心斗角的职场之中,她也不具有一名职场女性的基本条件。

她尖酸刻薄,她目中无人,她以大欺小。然而,尽管她的身上有着诸多的缺点,但当我们合上《红楼梦》这本小说,在脑海中回忆起她的点滴时,却依然会会心一笑。

这说明什么?想来,就是因为她的存在,酷似我们曾经单纯的年少轻狂吧。

这个原本深得贾母的认可,原本最有资格成为宝玉小妾的丫鬟,直到被撵出贾府,奄奄一息之时,面对宝玉,依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柔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凭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

晴雯属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让人讨厌的晴雯)(7)

或许,这样的晴雯,确实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可怜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