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看变迁(画卷中的黄河见证时代变迁)

记者 张向阳

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打造的“喜迎二十大·山东省黄河主题美术创作大展”,是山东省几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黄河主题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览,再现了新黄河风貌和时代精神,也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艺术探索。在展览现场,艺术家们畅谈了自己的感想。

黄河岸边看变迁(画卷中的黄河见证时代变迁)(1)

黄河文化的基因是“黄河精神”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文联主席潘鲁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展览我认为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再一个就是响应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感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艺术创作之间,要寻找内在的一种关联。艺术创作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提升艺术的水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同时还要从文化层面,从艺术层面,从公共文化服务层面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这样一个展览,可以从普及的角度、推广的角度和大众传播的角度起到一定作用。”

潘鲁生认为,黄河文化内在的基因是一种“黄河精神”。黄河在历史上常有自然灾害,让我们对黄河既有敬畏,也有抗争的勇气,并逐步形成了对黄河复杂多元的情感与认知。这种精神不是外在的表象,而是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艺术可以通过文学、美术、音乐作品去呈现这种精神气质。

“当我们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当看到王克举画的那个百米长卷的时候,我感觉黄河它有另外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这些艺术作品一定能对观众产生深深的影响。”潘鲁生表示,艺术创作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无限的空间,在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让人们产生崇高的精神享受。这个展览,会在黄河文化推广、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这个层面当中,起到大众普及的作用。

黄河岸边看变迁(画卷中的黄河见证时代变迁)(2)

刘宝纯《三门峡水电站大闸》 中国画

黄河主题创作的集中展示

山东省美协主席张望告诉记者,这次黄河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展览活动,也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时代价值的一次体现。艺术家们对黄河文化运用美术的形式,用个人关照现实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和黄河精神做了一次丰富而独特的表述。

“我们这一次展览作品非常多,是山东省几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黄河主题创作的一个集中展示。大家看到展览的时候,观众会感觉进入一条历史的长河,也是一条艺术创作的长河,非常全面厚重。创作水平之高,是近几年创作总体面貌的代表。特别是一些老艺术家,拿出了他们几十年的精品力作,让我们这些后辈看到这些作品时非常感动,也非常受教育。年轻艺术家也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最新创作,表现出新时代的新艺术风貌。我觉得这是同台竞技,也是共同传承;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示,特别有意义。这样的规模和形式的展览,可以说近年在山东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张望说,一般的展览老一辈艺术家是很少参加的。这一次,山东省美协是用邀请的方式去登门拜访,去“邀请”最好的精品。整个工作过程比较繁琐,也比较辛苦。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后呈现出这个展览,让美协的工作人员都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开心、非常骄傲。入展作品的质量,也让黄河主题美术创作得到了真正的精彩呈现。

“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促进山东的美术创作。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有一种推动,把新时代的艺术风貌表现出来。通过艺术家的表达,创作出更多符合这个时代、符合人民群众新需求的艺术精品。”张望说。

黄河岸边看变迁(画卷中的黄河见证时代变迁)(3)

再现新黄河风貌和时代精神

“这次大展展出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新黄河风貌和时代精神,对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

在展馆内,他指着由张宜、何怀雨共同创作的中国画《见证安澜》向记者介绍,这幅作品是在黄河滩区齐河段创作的,描绘了沿河的百岁老人见证黄河的安澜。记者看到,画面中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十多位百岁老人坐在黄河岸边,神态安详。从他们的眼神中,仿佛看见黄河百年间的巨大变化。

“这些老人见证了百年历史沧桑,见证了黄河的风雨变迁,又见证着新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这幅作品给我们很大的心灵震撼。从画面的构图和笔墨来看,也非常好。以象征黄河的黄颜色为主色调,画面非常单纯;但在单纯中充满变化,每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也非常丰满。不管是笔墨技巧,还是画面的黑白穿插,人物的组合,都非常有艺术个性。这幅画作为主题性创作,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感悟,表达了我们新时代黄河的面貌,表达了中华民族崛起的意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为这张画点赞!”

黄河岸边看变迁(画卷中的黄河见证时代变迁)(4)

张宜、何怀雨《见证安澜》 中国画

再现飞渡黄河的历史画卷

获奖的老艺术家代表、省美协顾问刘书军多年来曾多次创作过关于黄河的作品。此次,他参展的作品《刘邓大军过黄河》就是以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夜渡黄河为背景创作的。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大军,在东西长150公里河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画面中,刘伯承、邓小平站在黄河岸边,指挥渡河的部队奋勇前进,追歼着南逃敌军。大小船只满载着渡河部队穿过滔滔河水,乘风破浪,向渡口驶来,构成百舸争流的震撼气势,再现了当年大军飞渡黄河的历史画卷。

“黄河流经咱们山东,滋养了咱们山东,是我们的母亲河。作为一个美术家,一个文化工作者,应该把黄河从过去到现在,这些流经的岁月所产生的历史创作出来。把黄河的故事讲好,把黄河的作品创作好,把新时代黄河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现出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刘书军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