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两个字的真正由来)

说起“䖝二”两个字,几乎所有的解释都是一个声音,就是当年乾隆(1711—1799)下江南在泰山或者在杭州的石头上刻下了这两个字如何解释这两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吗?据说这是郭沫若先生的解释,可惜他没有说出这样讲的来历粗看起来似乎说的不错,但它的来历说起来更加精彩,与乾隆毫无关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二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两个字的真正由来)

二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说起“䖝二”两个字,几乎所有的解释都是一个声音,就是当年乾隆(1711—1799)下江南在泰山或者在杭州的石头上刻下了这两个字。如何解释这两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吗?据说这是郭沫若先生的解释,可惜他没有说出这样讲的来历。粗看起来似乎说的不错,但它的来历说起来更加精彩,与乾隆毫无关系。

它更原始的意思,“风月无边”不过讲对了一半,论问题得分的话,可以给50 ,还不能给满分。因为它当初不是用在景色上,而是用在人的身上,时间上也要比清代早。

明代的张岱(1597—1689),别看他是一位花花公子,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作家。他一生著述无数,除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一些知名作品外,还有《快园道古》《官琅乞巧录》《夜航船》等冷僻的作品。在他的《快园道古·小慧部·拆字》中,有一则不起眼的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䖝、二'二字:徐文长赠一妓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

怎样正确解释这两个字呢?叫“无边风月”,引申为“不可阻挡”的意思。是什么东西这么厉害,弄得人都“不可阻挡”了?答曰是艺妓的美妙动人的姿色。大家要注意一下,这里恰巧是“风尘中女子”的营业场所,徐文长无形中等于给妓女作了广告,开了广告事业的先河。

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如果他确实曾经令手下摩崖刻字,“䖝二”这两字的版权也是徐文长的,要划分“知识产权”的话,乾隆皇帝似乎还不沾边。论先后总是明朝早于清朝,乾隆爷虽然是皇帝,在时间顺序上也不能搞特权嘛。他不过是一种意义的引申,一种有价值的模仿,一次了不起的飞跃,但还不是创造。原来这两个字只用在人的描摹上,刻在风景区的石头上,毫无疑问,是从乾隆爷开始的。

“风月无边”与“无边风月”好像差别不大,用于写人和用于状物区别就大了。“无边风月”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在修辞学上,这种用法叫做夸张。夸张用的好,当然会有效果,这不同于造假。夸张与造假,一个确实,一个忽悠,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做学问的最忌讳道听途说而忽略了它的原始出处,对一切学问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才能积累起一定规模的知识。古代拆字是基本的普遍的游戏,把“䖝二”用作斋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不能不令人佩服。

试举两例列于同一篇作品中的拆字,“`田'字:四山纵横,两日绸缪;富是他起脚,累是他起头。”“`呆'字: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都非常恰当,很好。可见在明代乃至以前,拆字是一种很受文化人欢迎的游戏。

徐文长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墨葡萄图》很有名,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珍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也是他一生潦倒的真实写照。

关于徐渭的记载,有的书中这样写道:

“徐渭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等,他是大明王朝的三大才子之一,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明代著名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被比作中国的梵高。徐渭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后来他依靠自己的才华成为当地一个乡绅的上门女婿,之后徐渭也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但无奈的是一生都只是秀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心生活下去的徐渭自杀九次,每次都不惜用最残忍的手段,要么拿最锋利的斧头砍自己的头,或用最尖锐的锥子刺向自己的耳朵,太恐怖了,却一次次幸免于难,想死却死不成。”

最后谈一谈张岱的《快园道古》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他自己写的《小序》中这样写道:“张子僦居快园,署月日晡,乘凉石桥,与儿辈放言,多及先世旧事,命儿辈退即书之,岁久成帙。因为分门,凡二十类,总名之曰《快园道古》。”简单地说,快园,是张岱的住所;道古就是在这所房子里讲的故事。所谓《快园道古》,就是如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一样的书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