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训练四字诀窍(原来这样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避开)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学习陷阱」——难以把握好「高效」与「探索」之间的平衡。

所谓「高效」,是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基础上,针对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大效率地展开学习;所谓「探索」,则是投入时间精力扩宽知识的边界,学习原来没有的新知识。

但由于成年人普遍更理性、更追求高效,所以遇到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往往不愿意继续尝试,进而错过新的趋势或重要知识。但是这种情况却很少在孩子们身上发生,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们免于掉进这种「学习陷阱」

那么,这种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只是因为孩子们的注意力,没有成年人那么专注。

难道不够专注,也有好处吗?

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表在《实验儿童心理学》上的一项新研究利用眼球追踪技术发现:孩子在试图完成一项任务时,注意力会在电脑屏幕上四处游荡;而成年人则会专注于特定物体,以便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但当任务发生改变时,「走神」的孩子们将更容易注意到屏幕上大人们不曾注意到的重要内容。

这项研究共有 30 名 4~5 岁的儿童 38 名成年人参加。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给参与者佩戴了眼球追踪器,用于掌握他们看向了电脑屏幕的哪个地方。

接下来,研究人员会向参与者介绍两种「虚构」的生物——Flurps 和 Jalets,参与者必须区分出哪些是 Flurps,哪些是 Jalets。

这两种生物的特征有所不同。例如,Jalets 的尾巴可能是蓝色的,Flurps 的尾巴可能是橙色的。此外,参与者被告知,大多数 Flurps 有特定类型的特征,如有粉红色的触角。

有的特征在事先说明中从未被提及,而且在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也没有区别,研究人员称之为「无关特征」

在这之后,研究人员将通过电脑屏幕上向参与者展示了一系列彩色的生物图片,生物有 7 个可识别的特征,包括头、尾巴和触角等,请参与者指出这些生物的类型。

注意力训练四字诀窍(原来这样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避开)(1)

在实验的最初阶段,成年人很快就确定了哪个特征能够决定图片上的生物是 Flurp 还是 Jalet。来自眼球追踪器的数据显示,成年人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特征上面

比起成年人,孩子们在判断生物类型时,在确定哪个特征最重要上花了更长的时间。结果表明,孩子们会观察两个生物的所有特征,甚至是无关特征。

也就是说,孩子们在快速学习方面的效率不如成年人:他们四处观望,对每个线索都表现出兴趣,即使有的线索对确定最终结果没有意义。

但在实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研究人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改变:把之前与生物类型无关的身体部位变成了决定它是 Flurp 还是 Jalet 的关键特征。也就是说,此前对结果没有影响的无关特征现在变成了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结果发现,这种改变发生之后,成年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视新关键特征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成年人更依赖于之前学到的、但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的特征。

然而,孩子们一直关注着每一个线索,所以他们很快注意到规则已经改变了

注意力训练四字诀窍(原来这样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避开)(2)

研究人员把成年人遇到的问题解释为习得性注意力不集中。「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些不重要的特征,所以当这些不重要的特征变得重要起来之后,他们就无能为力了。」

而四、五岁儿童的大脑发育得还不够成熟,无法像成年人那样集中注意力,但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

事实上,成年人当然有能力像孩子那样广泛地分散注意力,但成年人经常会调用「选择性注意力」,因为这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也会导致成年人掉入「学习陷阱」。

当我们非常了解某件事,能够很轻松地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的注意力可能就会收窄,目光只停留在当下,不会再看向周围。

不能否认,这种注意力投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如果我们偶尔也能像孩子那样思考、像孩子那样看待世界——留意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或不太相关的事情,将收获一番全新的学习体验。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启示我们,在专注力培养上面,我们要先了解孩子大脑的客观发展规律,才有机会实现科学的养育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有能力专注于某一项任务或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顺应孩子的成长阶段,保护好他们那与生俱来的注意力。

毕竟,这将是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怀揣的最大财富。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attention-learning-trap-215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