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

一直以来,曹雪芹被学界认为是《红楼梦》作者,是康熙时期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霑,经历过锦衣玉食的大富大贵生活,后来因于雍正六年(1728年)被抄家,所以隐姓埋名写了自传体的小说《红楼梦》。但事实是,曹雪芹身世成谜,而且考证也出现错误。本文将从七个方面细细分析,以拜访真正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

一、按照考证的曹雪芹生平经历,不能支持他独自创作这部自传体小说。

学界已基本共识,认为曹雪芹(曹霑)的出生时间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曹寅儿子曹顒的遗腹子。周汝昌更是在《曹雪芹小传》中写“雍正二年1724,曹家喜生一个大文豪曹雪芹”。

试问曹家1728年被抄家,曹雪芹仅13岁(如果按周汝昌的考证,曹雪芹当时才4岁),他是如何洞悉大观园众多人物的人情世故,如何对家世及家族关系了如指掌,又是如何与一众佳人吟诗作对。有人说这说明曹雪芹天资聪明,这很可能,但要知道《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说的是曹家旧事,记录了治理家族的诸多大事,也只有亲历者、治理者才能清楚,曹雪芹再聪明也不可能小小年纪对家族就全面掌管和了解的,这根本不符合一个少年的经历。

《红楼梦》中发生的元妃省亲,其实就是康熙南巡,只有曹家接驾了四次,见如下引用。

赵嬷嬷说贾府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未说完,凤姐忙接到,“我们王家也预备过一次……”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还有如今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派势!独他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字竟顾不得了。”

凤姐道:“……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赵嬷嬷道: “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1703年第四次南巡,1705年五次南巡,1707年第六次南巡,都住在曹家。接驾的经历,是曹寅以及当时跟随他生活的孩子。当时曹雪芹在哪里?假设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当时他还没有出生,那曹雪芹又如何亲见家族中布置大观园中各类器具、景物,所以曹雪芹的经历根本无法独自写出这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红楼梦》。

那有人问了,那为什么书中不直接写南巡呢,这就是作者的云烟之笔,如果写了,那就是把曹家的事情直接在当时就公之于众了,而当时雍正乾隆文字狱盛行,自然不能明写。不写也是写,元妃省亲就是南巡。第十六回脂砚斋评:“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就已经点明了南巡。一句忆昔感今,说明能回忆当年的也只有脂砚斋等亲历者。

二、书中内容不能支撑曹雪芹为《红楼梦》唯一作者。

第一,《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曹家旧事,这已是确凿无疑的,因为书中所写的南巡接驾,金陵城、大观园、王妃、扬州盐正、以及抄家诸事,完全与曹家经历一致,甚至书中所列的皇上也难有那般质量的软烟罗(贾母讲解)、云锦缂丝等,也说明了其承担皇家织造的地位。所以那些附会小说是写皇家乃至反清复明等无稽之谈皆为谬论。

而写成此书的原因,可以说一部悔过书。开篇都已说明,作者自认为所谓宝玉是无才不堪用的一块补天石头,是个蠢材,有罪之人,不肖子孙。各类版本也都有许多自责的批语。这里引用一段大家都熟知的甲戌本脂批。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这个让显赫的曹氏家族招致抄家之祸的大罪过,和学界认定的曹寅之孙曹雪芹,有一点关系吗?没有。

按学界所说,曹雪芹为曹顒遗腹子或曹頫的儿子,他从小只是家族宠爱的孙辈,他出生时(1715年)爷爷曹寅与生父曹顒(如果是曹顒)都已去世,他的叔叔曹頫在前一年(1714年)被康熙钦定过继给曹寅,目的是让他继任江宁织造。而继任的原因是内务府经过一番筛选,认为曹頫是曹家品德最好最有能力的人。然而,仅十三年后,曹頫被雍正以亏空、转移家产等数罪判令抄家,曹頫被判“枷号”,戴枷示众,后来曹頫就和他的败落的家族一般,从记载中消失了。所以,这个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的人,只能是曹家最后一任织造——曹頫。

第二,这里再提一个学界公认的日子,《红楼梦》最经典的场景之一黛玉葬花,“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而清朝三百年间,只有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的芒种节是交于未时。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这个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不仅曹寅的孙子看不到,因为按学界考证,曹雪芹生于1715年或1724年,曹寅(1658年—1712年)也没精力去过。这就是否定了曹寅与其孙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可能。

在如此重要的一个日期,作者却写下了黛玉葬花,书中写到“言芒种一过就是夏日,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因此芒种虽美,却正是“万艳同悲”之日,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景的神来之笔。

就是因为对这个特殊的日子,周汝昌无法自圆其说,只好说是乾隆元年发生的事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四月小,二十六日庚寅,亥初一刻四分芒种。”亥时是晚上,怎么可能赏花?而未时才是艳阳高照的午后。对比书中,写的当然是午后1点到3点未时发生的事情。另外,此时曹家早已被抄家,何来赏花?

三、《红楼梦》中自写的成书原因,曹雪芹不应是原作者。

《红楼梦》中,开篇的“凡例”说得很清楚,是空空道人自“石头”那里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石头记》,后来空空道人又改名为情僧,写成《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者并没有说是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按文中所写,空空道人、情僧等才是最早的作者。那么,又如何断定曹雪芹是原作者呢?

再看甲戌本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这里的批语:如果说是雪芹批阅增删,又突然问这篇交代前因后果的楔子谁写?还让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蔽,反而是有把作者与曹雪芹区分的意味,或者否定作者是曹雪芹的意思。

《红楼梦》最后一章,空空道人从石头处抄完后,要托一个人传书,见过贾雨村后,指定要找曹雪芹传书,见到曹雪芹后,空空道人将石头记示看给他,并说道:“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共阅者也不知。”这似乎说明无名的作者、抄者、阅者与曹雪芹不是同一人,可知作者并没有认定曹雪芹是作者,而是托其传书。

《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内容太多,呼应关系太细密,创作时间很长,这个过程中,又经过不断修改,每次修改一卷又要重新抄写一遍,所以抄本也很多,因此,无名的空空道人(因为他不想留下真名,但是这个空空道人已经是作者的谜面,后面会说)需要有人协助、参与其创作,这个人则应是曹雪芹,而且曹雪芹对于书中的诗作有重大贡献。甲戌本第二回侧批:“只此一诗便好极!此等才情, 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谓评书非关评诗也。”后一句则偏偏又把书与诗分开来说。

书中还有批语“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翻译过来就是:我说雪芹撰写此书,其中也有传诗的意思。曹雪芹并不确定《红楼梦》作者,至少不能确定是唯一作者。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曹寅之孙如何被学界所认定,以及为其孙,又如何不能成为《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为曹寅之孙一说,来自胡适。胡适在1921年写了《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依据清末杨钟義所编写的《雪桥诗话》中的一句话“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竞坎坷以终。敬亭挽雪芹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而此语的来历则是敦诚《四松堂集》的一个贴笺。据周汝昌说,他根据胡适所说的曹雪芹与敦敏敦诚是朋友,考证了敦诚《四松堂集》,其中《寄怀曹雪芹》诗中有一句贴笺“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职”。也就是杨钟羲作为晚清的一位编者,与周汝昌同时引用了《四松堂集》刻本中一个被贴上去的证据。而胡适又采用了它。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2)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3)

《四松堂集》后刻本中添加的一个便条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4)

这里的便条直接把原诗中的“君又无乃将军后”一句给遮盖了。后人所写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据胡铁岩如下考证,即使胡适自己也认为有不恰当之处。

其次,学界关于曹雪芹的生年,主要有三说:雍正二年说,康熙五十四年说,康熙五十年说。曹雪芹若是曹寅之孙,不管是按照以上三种主流说法中的哪一种,都没有“随任”的可能。这一点,连胡适先生自己也承认。他在《跋〈红楼梦考证〉》中说:“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声明一句。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1713),下距乾隆甲申,凡五十一年。雪芹必不及见曹寅了。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注说 ‘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有一点小误。”

其次,粘条本身也存在足以动摇“孙子说”根基的严重缺陷,那就是诗注中的“祖寅”二字并非粘条原有,而是他人另外添加。诗注双行书写,粘条贴在“君又无乃将军后”句“君”字下面,用增补符号将其引至“扬州旧梦久已觉”句后。粘条上的增补符号为两条,一条是划在诗注的第一行,从“雪芹”一直划到“先”字;第二条只划在第二行头两个字“织造”旁,但没有划到底,其原因,或由于第二行的字写得过大,已经没有划线空间造成的。最关键的是,按照常规,增补符号应将要增补的内容全都包括在内,而诗注第一行的增补符号却是明确划在 “先”字下面,而不是“寅”字下面,“祖寅”二字被排除在外。这说明,“祖寅”二字并非诗注原有内容,而是后来另外添加的,这一点十分明确。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去掉“祖寅”二字后,“先织造”不再专指祖父,还可以指父亲和曾祖父,以指父亲为最常见。这就使得诗注作为胡适先生“孙子说”的唯一铁证的资格不复存在。因此,胡适先生的“孙子说”需要被重新审视,久已被弃的“儿子说”也应回到被重新审视的视野之内。在没有定论之前,“儿子说”和“孙子说”理应被同等看待。(见胡铁岩《胡适先生“雪芹为曹寅之孙说”应重新审视》)

必须要指出的,胡适在《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中,却也引用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关于“雪芹”的解释。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

在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十六也有记载:“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凉夜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崖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楝亭(曹寅)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袁枚生平非常明确(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上文所写的丁未八月,是1787年发生的事情,成公是当时的织造成善。袁枚因为看到成善儿子所写的诗,想起了曹寅和他儿子曹雪芹,而且这里明确说出雪芹是曹寅的嗣君,就是过继的儿子。

以上两篇,都说曹雪芹是曹寅的过继儿子,谁是曹寅的过继儿子呢,这个人只能是曹頫。袁枚是曹頫同时期人,而胡适却不采纳,偏偏相信了晚清编者的话,可见胡适是相信了敦诚的《四松堂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相信了楔子中所写的“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当然,这里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曹雪芹为曹寅的孙子,一是曹雪芹是曹寅的继子。这也应该是学界最感困惑的事情。

那么,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吗?从年龄判断以及他朋友的诗句来看,是有可能。那为什么出现了辈分混乱?我大胆假设,也有一种可能,雪芹本来是曹頫的一个名号,但由于他造成了家族的败落,所以他自觉不配,便把这个名号给了下一辈,让他借《红楼梦》来传名,因为名号一般是由长辈来起。当然这种假设过于大胆,我们姑且不去采纳。

我想在此说的是,如果我们信任是其孙的说法,与前面所说的《红楼梦》是作者自传性质小说无法对应。假如说继子,反而可以对应。那么,作为曹寅孙子的曹雪芹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作者,而曹頫才是。

五、曹頫是《红楼梦》作者、是脂砚斋、是畸笏叟的三大方面分析、12大实证。

曹頫,约生于1695至1700年,卒于1775年或更晚。字昂友,号竹磵,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下面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注意,名号的“竹”与“磵”,后面我将分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5)

百度百科曹頫介绍。

第一,曹頫是文学造诣极高的“大通家”。曹頫的文采,曹寅认可,李煦认可,雍正认可。

曹家家学渊深,曹寅有诗词集,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曹頫的学养积累源于其家族。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里有关于曹頫的记载:“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1.曹頫的文学才华,可见于曹寅写给他的诗。曹寅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诗之二:“予仲多遗息,成材在三。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经义谈何易?程朱理必探。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四侄就是曹頫。

2.曹頫的文学才华,可见于李煦写给他的回信。

康熙五十四年,曹頫履任江宁织造,特写信向李煦恭贺中秋佳节。李煦非常高兴,在回信里把曹頫夸奖一番:“素钦老贤甥文章华国,孝友宜家。摅风云月露之思,才雄七步;掌黼黻丝纶之任,名重九重。”见《虚白斋尺牍》。注意这里有风月两字,《红楼梦》曾有名《风月宝鉴》。而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看到的对联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3.曹頫的文学才华,可见于雍正对他奏折的评价。

雍正二年四月,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曹頫给雍正皇帝上了一道贺折,写道:“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为边疆凯旋,普天同庆,恭贺圣功事。窃奴才接阁邸报,伏知大将军年羹尧钦遵万岁圣训,指授方略,乘机进剿,半月之间,遂将罗卜藏丹金逆众羽党,歼灭殆尽,生擒其母女子弟及从逆之贝勒、台吉人等,招降男妇人口,收获牛马辎重,不可胜计。凯奏肤功,献俘阕下,从古武功无有如此之神速丕盛者也。钦为万岁仁孝性成,智勇兼备,自御极以来,布德施恩,上合天心,知人任使,下符舆论,所以制胜万全,即时底定,善继圣祖未竟之志,广播荒服来王之威。圣烈鸿庥,普天胥庆。江南绅衿士民闻知,无不欢欣鼓舞。”

这篇贺折虽短,但文笔极为简练,叙述极为精彩,虽然曹頫是接到了邸报,他没有参加出征,但却对千里之外的战事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述,同时又通过贺喜,对刚刚继位的雍正进行了全面的称颂,叙述逻辑清晰,结构堪称完美。难怪雍正批道:“此篇奏表,文拟甚有趣,简而备,诚而切,是个大通家作的。”大通家,也就是大行家的意思。文学方面的大行家,也就是大作家了。

文采超绝,负父母师兄恩,惨遭抄家,巨大的落差,以赎罪的心态写出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石头记》《红楼梦》,是曹頫。

第二,曹頫是自写自评的脂砚斋。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6)

脂砚斋评石头记抄本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7)

第一条证据,《枣窗闲笔》中的记载。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曾在《百家讲坛》讲解过脂砚斋,他先是讲了这方砚台的来历,然后分析了脂砚斋究竟何人。他采取了排除法,同时引用了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的记载。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又“闻其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

周岭所说的原话如下:

“裕瑞是惟一的一个非常明确的说出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而且这个人就是批书的人,在石头记上加批语的人,再明白不过,他有没有可能说错呢,也有可能,因为口耳相传的事情很可能有出入,但是其他的所有的说法,连这样的证据都没有,都是推测,都是一些或然的结论,直接的记载仅此一条,后来的各种传说比裕瑞这个距离要远多了,所以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时候,我们宁肯相信裕瑞的话”。“说他是曹雪芹的兄弟,说他是曹雪芹的妻子,说他是曹雪芹的舅舅,说他是曹雪芹本人,这些说法呢?都没有直接证据,只有其叔脂砚这几个字,是明明白白的记载,当没有新的资料发现之前,不能异说。“

以上为支持脂砚斋为曹頫的第一条证据,而且是学界难以批驳的证据。

我想说的第二条证据,就是根据吴恩裕1973年所写文章《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其中记载曹雪芹《南鹤北莺考工志》自序,写于丁丑年(1757年)。而在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中也写道曹雪芹“前者同彼借家叔所寓寺宇,”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曹顒遗腹子,那么他的家叔是曹頫,而且住在寺庙里,是个和尚。

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脂批:“呆兄亦有此话!批书人至此,诵《往生咒》至恒河沙数也。”批书人是作者。脂砚斋还有惊人批语,称“凤姐点戏,脂砚执笔”。这完全是把自己代入了书中,脂砚斋、宝玉、作者同一人。

前面已分析曹頫是贾宝玉的原型,贾宝玉出家,曹頫是个和尚。《石头记》原有名《情僧录》,里面有一僧一道,带石头游历一番,后来变成了书中甄士隐遇到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后来经空空道人抄录两次——见《红楼梦》结局,又经贾雨村给了曹雪芹传世。所以,曹頫就是那僧,也是那道——空空道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8)

瓶湖懋斋记盛原文

第三条脂砚斋为曹頫作者的证据,我要说来自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前题诗。这首诗为各抄本仅见,意义非常。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诗前还有一句解释:“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凡是书题者不可(注:这里可能缺“不以”二字)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注:可能是“名”之讹)矣!”这又是一首题全书的重要诗作。

注意: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上下对仗,四个自字,说明了是作者与评书人的关系,自写自评、自张罗,是一个人所写。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书中的茜纱公子与书外的脂砚先生是相互照应关系,是自张罗的同一人,这就是《红楼梦》自写自评成就一番巨著的文学文体结构。

第四个证据,我还要说这里的脂砚先生已经确定了脂砚斋为男性,而不是某些所谓大家所考证的女子云云。原因是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考证,将女性称为先生这一用法,大体上跟中国现代史同步。也就是从辛亥革命以前,古代女人没有被称作先生,所谓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都是现代以后美誉,不是清代尊称的,不正视这个基本常识对脂砚斋的考证只能是自编自造。

第五个证据还是来自脂砚斋的文本,这就请大家去看曹頫的精彩评语去吧,那两千多条朱批,已经完完全全地论述了他和作者一样的无尽的血泪悔恨,因为他就是作者本人、就是那个无才补天的石头——流落人间的通灵宝玉。

第六个证据是来自文字分析。脂砚斋的砚字,为左“石”右“见”,而曹頫的字号为:竹磵,磵字同样为左“石”右“間”,字不同音同。

这也是《石头记》、石兄的来历。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9)

酷爱《红楼梦》的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写道:看来批者作者公认宝玉是写脂砚。书中的家庭背景是作者与脂砚共有的。但是张爱玲忽略了曹頫,是因为当时胡适对她影响太大。以至于她认为脂砚是曹天佑,是贾母之孙,又是元妃亲自教读的弟弟。由于元妃原型曹佳氏的生平于近期才得以考证准确,所以张爱玲在毕生研究中一直对书中元妃的年龄存疑而无法说明。

石头记的繁体字,石,右边部首为,曹顒曹頫曹颀曹頔兄弟右边部首全部为。而字的意思是“低”,向下。以《红楼梦》中太多精彩绝伦的字谜来看,《石頭记》的取名大有深意。

脂砚斋自1754年甲戌重评开始至1774年甲午为止,二十年如一日地对《红楼梦》进行多次抄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0)

这段批语要与《红楼梦》的凡例和结局结合起来才能看得明白。曹雪芹壬午年1763年初去世后,脂砚斋泪也要哭干。这时候,他写到一个关于作者的关键,要去问石兄、但是没有再遇到癞头和尚,这个癞头和尚既是书中的作者,也是现实中的作者曹頫、脂砚斋自己,但是他没有意愿,或者没有意愿了。曹雪芹是为书做编撰者,也是其中写诗的人,也就是批语中所说的曹雪芹用以“传诗”。两人配合默契,然后雪芹已逝,曹頫也无心再写,所以他说: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余二人,这里说得已经再明白不过,一人是已经中年去世的曹雪芹,一人就是脂砚斋——作者曹頫——石头自己。石头是书中的作者,脂砚斋是多次重写、越写越精彩的作者,还有一人是参与编写以及撰写诗文的曹雪芹。

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点评;写于乾隆三十九甲午年,即1774年;那时,距离曹雪芹逝世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第三,曹頫是老年点评《石头记》的畸笏叟。

1.时间节点:畸笏叟、畸笏、或笏,是壬午年以后开始出现的批者。为什么在此后开始出现,我认为是因为曹雪芹这一年去世了。曹頫失去了最重要的合作者。随之作者泪亦尽,心灰意冷,从此不再用脂砚斋之名进行评点,改名畸笏。

2.从评点内容看:批者、作者同一人,既是因为畸笏的批语对书中发生之事亲历,又对书稿修改有决定权。在庚辰本壬午评语中,他更直接写到“唯以大白酬我作者。”

第十三回,靖本批语:“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季春。笏叟。”

再如关于和作者对话的一段评论——自政老生日,用降旨截住,贾母等进朝如此热闹,用秦业死岔开,只写几个“如何”,将泼天喜事交代完了。紧接黛玉回,琏、凤闲话,以老妪勾出省亲事来。其千头万绪,合榫贯连,无一毫痕迹,如此等,是书多多,不能枚举。想兄在青埂峰上,经煅炼后,参透重关至恒河沙数。如否,余曰万不能有此机括,有此笔力,恨不得面问果否。叹叹!丁亥春(1767年)。畸笏叟。

这里,说明了曹頫出家为僧后,在参悟人生之后,其实是笔耕不辍,终于达到了创作的登峰造极之处。所以畸笏非常自得,在点评中进行了自我总结,恨不得面问果否?那就自问自答吧。叹叹,此处是赞叹的意思。而一个兄字,也与脂砚斋常写的石兄、玉兄一致。

其实,壬午年后畸笏叟依然在不断地重抄,重写,并加以点评。直至生命尽头。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1)

畸笏叟批语

3.从笏字分析: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捧的手板,用以记事。畸笏,是说手板不再写奏折,只写一部生命的大书。笏,竹也,曹頫号竹磵。前面有脂砚,石见,石間,此处有竹,笏,畸笏,一字双关(官)。

七、关于曹頫生平。

学者陈林、胡文彬已考证曹寅之女元妃曹佳氏生于1692年初一,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虚岁15岁时嫁给平郡王。之所以提出元妃的出生时间,是因为《红楼梦》中写元妃对贾宝玉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情同母子,在他三四岁时教其读书识字。

庚辰本第十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脂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脂砚斋直呼元春为先姊,而元春为曹佳氏,也可以看到曹佳氏对曹頫的巨大影响。不是去世太早,是进宫后无人再可以引领他、指教他了。庚辰本写于1960年,此时曹佳氏已去世,但不是书中所写的寅卯交替之时,寅卯交替是雍正登基,是曹家衰败的开始。

而曹佳氏嫁给平郡王则是源于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在曹寅家入驻,当时康熙把曹寅之女指婚给平郡王,第二年曹佳氏做了王妃。1705年曹佳氏周岁13岁。而据《国朝耆献类征》卷一六四《陈鹏年传》记载:“乙酉,上南巡。车驾至江宁,驻跸织造府。一日,织造幼子嬉而过于庭,上以其无知也,曰:‘儿知江宁有好官乎?’曰:‘知有陈鹏年’。”这个幼子应是曹頫。假如曹頫当时7、8岁,也就是1698年前后出生。曹佳氏比他大六岁,情如母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2)

曹頫呈康熙奏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3)

曹頫奏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4)

曹頫奏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哪里的人(红楼梦作者是谁)(15)

曹頫奏折之笔迹,雍正朱批

每次随康熙出巡的都有王子胤祥,也就是后来被雍正极为器重的怡亲王允祥。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在给曹頫奏折的批复中说:“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允祥是对雍正执政起到极大作用的贤王,被雍正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可惜曹頫因诸多过错,最终没能得到庇护,尽管没有被发配边关,也是家财殆尽,于崇门外蒜市口外的曹家老宅凄凉生活。

昔日盛极一时百年繁华的家族,终究落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但是他却奇迹般地凭借天才和勤奋,创作了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千古巨著。他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依旧在无尽地悔恨、血泪婆娑中不停地写、抄、批、改,成就了另一番无限风光——可想而知,那一张张被字迹涂抹的竹纸,点点滴滴尽是曹家几代人的文化传承、心血结晶。如此,他的前辈也该感到骄傲了。茜纱和胭脂,织造之红与深情之色,《红楼梦》的作者中,应有曹頫,如此,一脂一芹方可于九泉下大块遂心了。

曹頫,将自己名字中的“頫”字隐藏在了空空道人四个字当中,兆字分左右两边隐藏在两个“空”字的宝盖头中,“頁”则隐藏在道人两字当中。(据陈潜考证)

《红楼梦》尚有一诗,正是藏着作者名字。我且等你发现。

“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1767年)。

后记:此文写作颇难,因为考据太多,真假难辨,正是因为《石头记》《红楼梦》作者云烟笔法,醉心于文字,亦真亦幻。然而他还是以分享创作经验和半生悲欢的点评及凡例等,告诉了我们真相。然而,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己,玉兄外实无一人。

又:此文写多日,竟至跨年2023年元旦,头条首发,与各位爱石赏红之人分享,才疏学浅,欢迎批评,以慰作者及曹頫研究者,致敬石兄、两玉及亦真亦幻诸人也。新年快乐!

版权声明:转载需经本人。抄袭、洗稿,偷香窃玉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