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孙权劝学文言文全解(初中版十年中考真题课内文言文系列之孙权劝学)

初一孙权劝学文言文全解(初中版十年中考真题课内文言文系列之孙权劝学)(1)

孙权劝学

一、(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而异之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答案】

1.B

2.B

3.①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4.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副词,另外/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

D.助词,无意义/助词,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本题重点词有: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

②如此:像这样。曷:同“何”,为什么。听:听任。为:做。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故选D。

参考译文

甲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侯,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

二、(2020·海南海口·初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qīn)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xié)

C.淫慢(yíng)D.险躁(zào)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两篇文章都强调哪方面的重要性?请结合原文内容回答。

【答案】

5.D

6. (1)推脱 (2)擦拭 (3)达到远大目标 (4)振奋

7.(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8.两篇文章都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多学习多读书,能够增长才干。

【解析】

【分析】

5.A.卿(qīng);

B.邪(yé),通“耶”;

C.淫慢(yín);

故选D。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脱。

②句意: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拭。

③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大目标。

④句意: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②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8.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甲文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吕蒙的地位变了,发挥的作用和往日不同了。当涂掌事,蛮干不行,盲动不行,不学习是不行的,多学习知识以便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乙文“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可知两文都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译文

甲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2020·广西初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

C.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D.但当涉猎 涉猎:涉及猎取

10.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纪随同时光而缓慢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

11.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乙文写孙权以切身经验启发吕蒙学习,可见孙权是一位善于劝说、爱惜人才的君主。

B.甲乙两文都讲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只有静心专一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定下志向才能学有所成;乙文则通过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人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有所长进。

C.甲文是慈父在谆谆教导儿子,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简约而有力量;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因而格外令人珍惜。乙文运用对话展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可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甲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一开篇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再阐发,又从正反论证逻辑谨严,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乙文记事简练,详略得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详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对于吕蒙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笔带过,而吕蒙的学有所成则是通过侧面描写详写出来。

【答案】

9.D

10.B

11.B

【解析】

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涉猎,古今异义词,指粗略地阅读。故D错误。

10.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B项有误,“驰”:疾行,指迅速逝去。该句应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

B.“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有所长进”表述有误,“蒙乃始就学”,吕蒙无可推辞,开始学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鲁肃情不自禁的对吕蒙赞叹,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所以乙文通过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路。

参考译文:

【甲】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孙权劝学

司马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四、(2020·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见往事耳 见:了解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车引之

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5.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

12.A

13.A

14.C

15.(1)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2)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解析】

12.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治:研究。故选A。

13.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

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

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A。

1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故选C。

15.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

(2)重难点词语有: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五、(2016·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6.下列句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17.(乙)文中给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20.从课文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答案】

16.D

17.B

18.A

19.(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托。 (2)(这)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20.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析】

16.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D“遂”为“于是”。

17.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18.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A错,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钻研经书。

19.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辞”“何异”“斯”“织”,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六、(2016·福建漳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2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________)

(3)权从之 (________) (4)闻城已拔(_________)

2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 人不知 而不愠

B.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诸将欲作土山 将以攻宋

D.不能甚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22.对……说 了解 听从 听说

23.B

24.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25.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③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解析】

2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见”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23.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中“但”皆是“只”的意思。

24.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务”“孰”“若”“备”“外”“图”,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25.注意题中的答点提示“侧面描写”,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像,而以写他物来衬托描写对象。阅读两文,梳理内容,找到“侧面描写”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