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

2016年6月8日,一年一度的舍巴日活动在洗车河镇隆重举办,来自全县各地的土家儿女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祈祥纳福,共同欢庆土家族传统佳节。洗车河镇摆手堂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好一派“红灯万盏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狂欢景象。

土家族摆手舞是源于古代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并依附斯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歌舞酬神赛会而相沿承袭下来的民族艺术,因其舞蹈动作是“甩同边手”,汉语称其为“摆手”。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堪称土家族舞蹈史诗。

摆手舞按其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内容,有祭祀舞、狩猎舞、农事舞、军前舞等。舞姿粗犷、潇洒,气氛热烈、雄浑。

摆手舞按其祭祀内容,分大摆手、小摆手两种。大摆手土家语称“耶梯嘿”,所赛之神是土家族远古祖先——八部大神。小摆手土家语称“舍巴日”,所赛之神则是溪州土司祖彭公爵主和土家族民族首领向老官人、田好汉这三位神灵。

摆手舞怎么跳选在摆手堂

摆手舞有固定的表演场所“摆手堂”。清代《竹枝词》:“相约新年齐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中的“土王祠”即小摆手堂的意思。当然,也有大摆手堂,如下图所示。总的来说,跳摆手舞都会选在摆手堂这样的特定场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

农车大摆手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3)

捞车古村摆手堂

打扮美美哒

摆手舞服饰以青、蓝二色为主,女服外托肩,男装女服的领、襟、袖口均镶有花边梅条,老年人以穿长衫为主。男女均穿布鞋,三月堂、六月堂则以穿麻草鞋为主。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4)

老人身着长衫,花边梅条显而易见

男女挽青丝布头帕,未婚少女辫,结红头绳,不挽头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5)

挽上布头帕

配上好道具

小摆手一般无舞具,大摆手中的舞具为一块弧形木片,在农事舞中它可代表畲刀,在祭祀舞中它是用于祝祷的“朝简”。掌堂师所及的舞具不尽相同,农车使用的齐眉棍彰显战舞色彩;洗车三月堂掌堂师使用的青竹篙,突出水上迎神的特色。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6)

黄色的木块和手上的木棍都是道具

音乐相伴随

跳摆手舞时,掌堂师领唱,舞众有唱有合,主要是《摆手歌》,与舞蹈相得益彰。同时还会以鼓为令,翩跹进退,挥洒自如,再配以牛角、土号营造出一种古穆、雄浑的氛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7)

楼上的擂鼓手控制着整场舞蹈节奏

尽情舞起来

跳摆手舞的第一步程序——祭祖:大摆手敬八部大神,供奉獐、麂、兔等狩猎所获,并有牛祭、猪祭、狗祭三大祭礼;小摆手则“陈牲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8)

祭祖

祭祖之后,摆手舞就正式舞起来了。舞者甩同边手,舞步进三退一,动作有模仿动物动作的、反映原始渔猎生活的、表现农事活动的、反映日常生活的、体现古代战争的等等。堂上五彩龙凤旗相辉映,场面热烈、雄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9)

农车镇大摆手 模仿农事活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0)

旌旗飘飘 场面盛大

摆手舞曲折发展

由于从清代至民国期间,官府“屡出示禁”,土家摆手舞备受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家摆手舞又老树绽新花。中央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先后来龙山采集土家摆手舞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1)

虽然这黑白照未能现尽光芒 “红灯万盏人千叠”的景象却清晰可见

1964年11月,龙山的土家摆手舞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员彭继翠一行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给土家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1983年,中断37年的农车土家大摆手隆重恢复,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央电视台等都前来采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音”等报刊和新闻媒体都长篇累牍地作了报道。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2)

央视进行拍摄与记录

2007年,龙山县和西安临潼区联手举办了【西安·临潼--湘西·龙山“秦文化之旅”暨中国湖南(龙山)第二届土家族摆手节】。活动中,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精粹、作为龙山县文化的代表,与西安临潼代表团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4)

2007年西安·临潼--湘西·龙山“秦文化之旅”暨中国湖南(龙山)第二届土家族摆手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5)

2010年,土家族摆手舞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此外,靛房镇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农车镇(原农车乡)、靛房镇坡脚片区也被省文化厅授予“土家摆手歌舞之乡”称号。

龙山县土家摆手舞虽曾受摧残,然而自身光芒难掩,一步步恢复、一步步发展之后,终有今日的成就。

摆手舞的传承

摆手舞的传承形式通常是口授心传,多靠人力。经调查,里耶镇贾市片区兔吐坪村、靛房镇坡脚片区石堤村和农车镇都有自己的传承谱系。其中,农车镇张明光先生多次在县里举办的摆手活动中担任掌堂和领舞,并应邀去各地授徒传艺。

传承人张明光

张明光系农车第25代传承人,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生长在农车镇,师从秦恩如。在师傅的口传心授下,张明光掌握了土家族大摆手的歌舞内容及其仪式,如《摆手歌》中的“长马辞”、“短马辞”、“梭尺卡”、“嘎麦请”、“嘎麦嗡”及“十二月农事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7)

张明光示范表演

1984年以后,师傅年迈,张明光开始并一直担任农车土家大摆手堂掌堂师,张明光参与的摆手舞活动也举不胜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8)

祭祖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19)

掌堂

1998年4月,台湾民俗文化考察团来农车考察土家摆手舞等民间文化,对张明光评价很高。

2000年,张明光应邀去长沙“湖南民俗村”传授土家摆手舞。

2004年2月,张明光应邀去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教摆手舞,并为他们培养了一名掌堂师。

2005年12月,张明光被评为全县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0)

优秀民间艺人

2006年11月,张明光受聘于吉首大学,定期开展土家摆手舞传授和辅导。

2007年3月,张明光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2007年4月,张明光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2009年6月,张明光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土家摆手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张明光参加州、县、乡举办的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多达100多场,德高望重,享誉一方。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1)

张明光参与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汇演

土家摆手舞自然、洒脱的舞姿,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生活,它的传承及发展得力于众多传承人的努力。

此外,近年来,政府、民间等也都开展学习土家摆手舞的活动,摆手舞还走入了校园。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2)

广场文化活动,大圈里跳得好整齐,场外观众掌声连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3)

靛房镇小学生在课间时跳土家族摆手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4)

茨岩塘镇小学学生正跟老师学摆手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摆手舞(以舞蹈书写的史诗)(25)

龙山县华塘街道办事处小学学生课间跳土家族摆手舞,有木有很可爱

众所周知,土家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摆手舞则是一部以舞蹈记录土家族精神信仰、生产生活、历史战争的综合史诗,是每一个土家儿女寻根溯源,找寻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传承摆手舞,共同撑起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吧!

相关资料来源于县非遗中心

【编辑】叶红 彭杰 胡丽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