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

描写战火中爱情的故事,常常让人动容,

而爱上敌对国爱人的主角们,也常常在抉择中心痛。

好吧这个电影套路其实挺熟悉的?

不用猜了,这里要说的是电影《柯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1)

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和佩内洛普·克鲁兹主演,

发生在二战期间一名意大利军官与驻地的希腊女孩之间的唯美爱情故事,

浪漫、忧郁,画面如诗般精致,

唤起了无数人对真爱的思索和向往。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2)

而这段让人心驰神往的战地恋情的开始,

就是电影标题中提到的意大利乐器——曼陀铃啦~

声音如银铃滚动一般,清脆美妙,让心情想要随之跃动起舞。

曼陀铃(Mandolin)——原名为意大利文“mandolino”,意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3)

琴身构造

曼陀铃属于弹拨乐器,归类于鲁特琴族,跟吉他一样,由远古的弹拨乐器演变而来。大小与小提琴差不多,全长约40厘米。传统曼陀铃的琴身形状,比较像剖开的梨子,琴体背部隆起成半圆,不带横板,琴颈上有品,琴头略向后仰。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4)

曼陀铃的弦非常有特点,是不常见的复弦,共八根,两两成对分为四组,每一对音调完全一致。弹奏的时候,需要同时按住一组的两根弦才能发声。指板上有铜品。音域较接近于小提琴,四组弦分别为GDAE调。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5)

虽然有人说曼陀铃像是拨弦弹奏的小提琴,但构造上曼陀铃与小提琴的不同点在于:

曼陀铃的指板上,埋有小提琴上所没有的金属细条,借以辨认音阶,不必为了习得正确音阶作苦练,弹奏起来比小提琴容易的多。可以更简单地享受乐趣。当然,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小提琴需要琴弓拉出声音,而曼陀铃是用手或拨片弹奏发声的,它的振音弹法最能带给听众特别深刻的印象。常与吉它等低音乐器合奏,亦可独奏。

历史发展

十八世纪,曼陀铃起源于意大利南部,是由中世纪意大利的mandore琴发展而来。最初并没有统一的制作模型,所以每个意大利城市生产的曼陀铃都各有特色。最终拿波里型式的曼陀铃流传了下来,对现代的制式影响很大。

二十世纪初,OrvilleGibson把曼陀铃的琴身设计由拱形背板改成平面背板,流行于美洲地区。

在文艺复兴时期,曼陀铃多用作牧歌的伴奏,而真正将它作为主奏乐器,并为它创作了协奏曲的,是音乐家维瓦尔第,《G大调双曼陀铃协奏曲》也算是音乐历史上的珍品了。

后来的较长一段时间,音乐家都很钟爱曼陀铃,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都为它写了不少演奏用的古典乐曲,可惜后来流行风潮一过,曼陀铃仍然只是一种意大利民族乐器,流连于咖啡厅等场所的余兴节目。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6)

而曼陀铃在现代的推广,则要归功于兰草音乐之父Bill Monroe,他让当时的整个音乐界都为他手中那把曼陀铃的美妙之音而倾倒,也确立了曼陀铃在乡村音乐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有品种

现在的曼陀铃,常见的有下面这几种,外形直观好分辨。

意大利曼陀铃

圆背传统型,

这种在国内的乐器店都是比较常见的~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7)

吉普森曼陀铃

圆孔平背型,

这种类型在国外(尤其是美洲)演出中使用较多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8)

乡村音乐曼陀铃

平背f孔型,

这种曼陀铃是吉普森曼陀铃的一个变种,

在我国的很多正式演出中见到的较多,音色更加细腻。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9)

其他的曼陀铃就不是很常见了,比如像电吉他一样可以通电的曼陀铃,跟吉他大小差不多的低音曼陀铃、双颈曼陀铃等。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10)

虽然变种已经很多,但出生于意大利的这种乐器,就像电影中演绎的一样,仿佛天生带着意大利人的浪漫和多情,欢快中带着细腻,让人心生向往。

曼陀铃思念(连接起了战火中的爱人)(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