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一二,不想九八下一句(少思八九常思一二)

张荣文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说,最早出自《晋书·羊祜传》中的“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后见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感叹人生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常思一二,不想九八下一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思一二,不想九八下一句(少思八九常思一二)

常思一二,不想九八下一句

张荣文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说,最早出自《晋书·羊祜传》中的“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后见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感叹人生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

实际上,人生就像是一枚钢镚的正反面,有得意,也有失意。

说到得意之事,莫过于南宋进士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下的《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后世津津乐道的人生四大得意之事。

不过,得意与失意常常是结伴而行,非此即彼,变幻莫测。清初一个读书人科举落榜,回家途中天又下起了一点小雨,住店时听到邻院娶亲的阵阵唢呐和鞭炮声。于是,他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给《得意失意诗》加了八个字,变成了“久旱逢甘雨——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梦中。”这样一改,诗中原来所说的人生四喜就变成了人生四悲,对比十分鲜明,也符合他当时的处境。

还有人干脆针对“四喜诗”写了一首“四悲诗”:“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也颇生动传神,流传甚广。当然,人生失意事多矣,再编个十条八条也不在话下。宋人方岳更是夸张:“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所以,李白发牢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偶尔碰到一回高兴事,就呼朋唤友,“会须一饮三百杯”,不醉不归,一醉方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依笔者之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些或大喜或大悲之事,在人生中所占比例都极小,十之八九的都是平平常常、不喜不悲的工作或生活琐事。而人们往往容易过分夸大那些悲喜之事,特别是那些失意之事,阴影常留在心里挥之不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譬如提拔无望,官场失意,应聘被拒,夫妻怄气,领导批评,好友闹掰,年老色衰,明星过气,炒股崩盘,经商赔罄,政客下台,贪官入狱,嫖娼被抓,外遇露陷,高考落榜,恋爱受挫,竞标失败,投资被骗,飞来横祸,疫情突袭等等。但这些林林总总的失意事,有些是自然规律、大势所趋,谁都无法抗拒,想也没用,由它去吧;有些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上帝在磨练你;有些是“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属于“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之类;有些则是生活的必要代价,属于“多难兴邦”,是正常成本,不必大惊小怪。

可见,至少一小半失意事是可以避免的,欲望越大,失望就越多。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平常心,多一点知足常乐情怀,不去刻意争那些不该争或意义不大的东西,不给自己定下太高的人生标准,不和这个比、那个比,不设置太多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名利之心,失意之事自然就会减少。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其意而用之:少想失意之事,多想如意之事,此乃民国元老于佑任的人生态度,也很管用。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于老虽经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仍得长寿,不能不说得益于此啊!

既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大趋势无法改变,那何妨素性忘掉或少思那些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失意之事却往往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导致人们情绪低沉忧郁,精神抑郁,整日闷闷不乐,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严重时会出现自杀意识或行为。前些年,中央电视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就因患抑郁症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据统计,此类心理疾病发病率位高居首位。

经笔者调查发现,那些因拾得起却放不下,“常思八九、少思一二”,而导致精神抑郁的人,往往与个人性格有关。

这些人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也不善于自我解脱,碰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

有的人性格偏执,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

有的人存在人格障碍,缺乏情趣和情商,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心里孤独,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不能从周围的人或环境中找到心理支待。

有的人少不得志,自卑感强烈,对他人容易产生无端的敌意和排他性。

有的人对未来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或者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就会悲观绝望。有一年,成都市一位25岁的女歌手因选秀未果将自己反锁在车内自杀。

著名心理学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坦言,这个女青年只是个个案,但这两年来这样的个案大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正是浮想联翩时期,然而生存处境却不乐观,对未来前途感到渺茫所致。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们要实现健康发展,不仅体魄健全,而且还要心理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然而,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人,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人。人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这种长期的群体生活中,彼此间都会形成爱慕与憎恨、亲近与疏远、顺从与反抗、喜欢与厌恶、崇敬与嫉妒等等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又会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身健康。当一个人的本能和欲望与社会生存环境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他在意识上经历痛苦和熬煎。而一旦心灵不堪重负这种痛苦,或者说被迫压抑自己的痛苦而无法排泄和释放,就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因此,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已成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有关专家认为,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首先是注意调节自身情绪,养成真诚、开朗、大度、谦虚等良好的性格,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必备条件。例如你不慎丢失了1000元钱,你就只当是“扶贫”了,如果你一直耿耿于怀,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可见,于佑任老先生“少思八九,常思一二”的人生态度,无疑是一副医治心理疾病的“良药”,经常服用有益于心理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