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发生腹部不适、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出血,巨大息肉可导致肠梗阻。那么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要不要割?

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1)

一、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1、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息肉的蒂实际上主要为肠的蠕动使凸起的息肉上下移动,牵拉形成的过多黏膜。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研究表明,大便中总胆酸和胆酸的万分变化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体积和上皮组织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3、炎性刺激: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

4、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性息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2)

二、肠息肉要不要割?

1、大肠息肉分为两种: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锯齿状病变/遗传有关息肉综合征)及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幼年性/炎性/错构瘤性息肉)只有少数(≤5%)的腺瘤,经过7-10年会进展为癌症。

不过,85%~90%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转化而来,而约2/3结肠息肉为腺瘤,因此,大部分结直肠癌和息肉有关。早期干预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应当予以积极处理。

2、肠息肉并不是都要手术,不手术也能消除!肠息肉在中医学里属于樱桃痔、垂珠痔的范畴,而之所以出现肠息肉,和饮食有很大关系的,如恣食肥甘,过食辛辣生食之物,从而损伤脾胃,导致正气不足,风邪、寒气、湿热、热毒等积于肠道而引起。

所以中医治疗肠息肉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化瘀、行气化湿等方法治疗,改变息肉产生的温床,从源头上治疗肠息肉。对于体积小于1.5cm,症状轻或无明显症状的肠息肉,建议患者在查出后,注意饮食,用中药或中成药,控制息肉发展,消除不适症状、抑制息肉,逐渐萎缩、使其消弭、再强肌体,最后避免复发。

3、当然对于体积已经超过1.5cm、症状严重、或有其他疑似癌变或癌变迹象的肠息肉,应及时手术切除,避免其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手术虽可快速切除息肉,但它无法祛除病灶,在手术后很快就会复发,所以在术后也可用中药消除息肉病灶,来避免息肉复发。

温馨提示:为避免患者不明情况滥用中药、中成药,同时响应平台要求,现已将药方、药名隐藏,如有需求请到线下咨询相关医师或私聊解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