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调解面对面想在一起并不难(快来听听李海群的)

“不让我的责任田里有一根杂草”——记“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河北省魏县边马乡司法所所长、乡调委会人民调解员李海群

有人问:“你能实现矛盾不上交吗?”

这个人斩钉截铁地回答:“能!”

这个人是谁?

为什么对解决矛盾纠纷如此自信?

这个人就是

河北省魏县边马乡司法所所长、

边马乡调委会调解员李海群。

李海群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二十多年,每年接待来访群众300多人次,调解纠纷200余件,预防和化解了数百起上访案件,全乡实现20年无矛盾激化、无民转刑案件。2011年,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2016年,他走进人民大会堂,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在李海群的眼中,他所负责的辖区就是一块责任田,这块责任田里不能有一起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不能让我的责任田里有一根杂草。”

小编:今天,就跟小编走近李海群,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听听他的“调解经”。

李海群的担当

李海群总是自嘲,自己就是个“管闲事儿”的。

东田教村姜某与村委会因承包地而产生的纠纷,村委会换了好几届,但问题一直未解决。姜某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李海群除了反复给姜某做工作外,还经常去看望他母亲。有一次老人生病了,李海群就拉上妻子、买了补品一起去探望。半年时间左右,李海群一直坚持不懈做工作,合法合理制定调解方案,终于事情得以解决。

除了这类积案,还有很多急、难、险、重纠纷,都是李海群要管的“闲事儿”。

李海群化解矛盾纠纷,不仅为群众解决了困难,也为党委政府减轻了工作压力。边马乡党委书记郭福林说:“只要李海群在,我心里就踏实,一会儿看不见李海群,就想找到他。”

百姓调解面对面想在一起并不难(快来听听李海群的)(1)

李海群的智慧

“老三就是办法多。”在边马乡,李海群调解纠纷招多、办法多,众人皆知。有一次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李海群竟用出了“相面术”。

张某因不孝敬婆婆,家庭产生纠纷,到司法所来调解,一进门就大吵不止。

李海群耐心听她抱怨完后说:“看你的面相,你是个有福之人啊!”

张某好奇:“为啥说我有福啊?”

李海群回答:“你看你找了一个好老公啊,你对他母亲不好,他都不骂你不打你,换了他对你母亲这样,你能饶得了他?我媳妇就没福气,我整天住办公室,都是她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但是话又说回来,我媳妇把家里照顾好,我就能在外面干更多的事,你家里整天闹纠纷,就只能培养出一个窝囊老公啊。”张某猛然醒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当即表态,今后一定会孝敬婆婆。

李海群还勤琢磨、常思考,结合矛盾纠纷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2015年,李海群在邯郸市率先推行“双向选择、菜单式服务”调解机制,让调解员可挑选当事人,当事人也可挑选调解员,通过彼此的信任促进矛盾化解。

长年基层工作让李海群深深感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矛盾纠纷的根源。在他的提议下,法治宣传教育在全乡搞得红红火火:进校园举办法律培训、开设法律课堂,从学生开始强化法律知识;在村居利用喇叭、标语、板报宣传法律知识,让群众提高法律意识。他还把法律法规编成普法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全乡36个村建立普法诗歌墙,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对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百姓调解面对面想在一起并不难(快来听听李海群的)(2)

李海群的奉献

这些年,李海群为群众办了很多事,但面对家庭却是深深的自责与愧疚。母亲年老,他没能在身边尽孝;妻子患病,他没能在身旁照顾;家里大小事情,他留给妻子一人照料……

究竟是什么,让李海群不计得失、不图名利,宁愿吃苦受累,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李海群淡然地说,是责任和成就感。

“做了这份工作,就要担起这份责任。这二十多年来,虽然我没给家里带来什么,但换来了群众的和睦、幸福,我觉得很值了……”李海群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