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随申码不再显示健康码(年轻人为何不能申领)

近日,上海市防控办发布《推广应用“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验人员健康信息,落实“扫码通行”疫情防控措施通告》。明确无法扫码、亮码的市民可以出示本人身份证和纸质离线“随申码”,由场所工作人员确认身份后,用手机“随申办”移动端,扫描市民的纸质离线“随申码”,核验健康状态,并登记信息。

上海随申码不再显示健康码(年轻人为何不能申领)(1)

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关心的使用离线“随申码”的相关问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进行了解答。

【“随申码和离线“随申码”有什么区别?

“随申码”。是上海法定的个人数字身份识别码,可以通过核验展示个人健康状态、核酸检测信息等,作为“扫码通行”凭证。

离线“随申码”。主要是为无法扫码、亮码的市民提供的救济渠道。主要服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本市户籍的持证残障人士及部分特定人员。

市民申请后可以生成一个二维码,一张A4纸可打印4个码,有效期180天。包含本人身份证照片(如果有)、姓名、脱敏的身份证号码等。不包含本人健康信息,本人健康信息需要工作人员通过随申办扫市民的离线“随申码”进行实时核验,并在工作人员手机上展示

离线“随申码”如何申请和正确使用?

目前,上海16个区政务服务中心、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及部分银行网点的“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均可办理。已开通的受理点清单已同步至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并动态更新,供有需要的市民查询就近办理点。

市民需妥善保管自己的离线“随申码”。为防止市民的离线“随申码”被盗用,离线“随申码”需要配合市民的身份证同时使用

(一)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市民需要向工作人员出示离线“随申码”和本人身份证。由工作人员确认身份后,扫码核验市民健康状态,作为判断市民是否可以通行的依据。

(二)核酸检测。市民向工作人员出示离线“随申码”和本人身份证,即可进行核酸检测登记。

【工作人员是怎样查验离线“随申码”的?】

如果您是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那么场所工作人员查验离线“场所码”与市民身份证姓名最后一个字、身份证后四位匹配后(市民离线“随申码”姓名中最后一个字是生僻字,只身份证号后四位核对一致即可),工作人员扫市民的纸质离线“随申码”,核验健康状态,并登记信息。健康状态无异常的,准予通行。

如果您在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可以扫市民离线“随申码”并核验身份证信息后,进行核酸检测登记。

有离线“随申码”就自由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了

由于离线“随申码”不包含市民的健康信息,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手机扫市民的离线“随申码”,通过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实时核验市民健康信息,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后方可通行。因此,离线“随申码”并不是通行证,而是提供给无法扫码、亮码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快速核验本人健康信息的便捷载体工具。

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身份证,还要申领离线“随申码”?

因为使用身份证核验,需要专用的硬件设备及接入专用核验系统,全面普及使用推广难度较大,而离线“随申码”无论是便捷性、安全性和社会成本都更具优势。

为什么离线“随申码”一定要用身份证或者“随申码”申请?

根据疫情防控“扫码通行”相关要求,需核验市民本人健康状态后方可通行,而实体身份证和“随申码”都是法定个人身份证明。因此,离线“随申码”作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扫码通行”的工具,必须要实名认证,以确保工作人员扫的离线“随申码”核验的健康状态是市民本人的。

为什么年轻人不能申领离线“随申码”?

离线“随申码”主要是为了帮助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跨越数字鸿沟。年轻人群体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所以主要聚焦于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本市户籍的持证残障人士、及部分特殊群体人员。

同时,由于离线“随申码”需要工作人员查验市民身份证后,使用手机扫市民离线“随申码”,核验市民健康状态,整个核验流程较长、易造成人员拥堵,不宜向所有人群开放。

“数字哨兵”为什么不支持离线“随申码”进行核验?

离线“随申码”是一张打印出来的静态码,存在被盗用的风险,因此离线“随申码”需要配合身份证使用。“数字哨兵”虽然不支持刷纸质离线“随申码”,但是支持刷实体身份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