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概论经典语录(说说戏字)

戏文概论经典语录(说说戏字)(1)

我对“戏”字已经观察很久了。“戏”字,本来娱乐性十足,怎么偏偏长了一副气势汹汹的嘴脸。撇开繁体的“戯”字不讲,就现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戏”字来说,一个“又”字配一个“戈”字,这不是一只“手”拿着一件“兵器”吗?这与我们现在唱的戏挨不上边呀。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及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工具书,才发现“戏”字原本真的是一种兵器,像戎、戍这些武器一样,后来都用来指代战争了,这就是双方的角力称为“戏”的原因。《国语·晋语九》:“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韦昭注:“戏,角力也。”

古人在角力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旁边摇旗呐喊,于是“戏”又有了引申义——军队中的帅旗。《史记·高帝纪》:“兵罢戏。”《汉书·项籍传》:“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还有《汉书·灌夫传》:“驰入吴军,至戏下。”这里的“戏”都是“麾”,即旗帜的意思。所以,有人解释“戏”的繁体字“戯”,是“虚”构的故事之义,即没有根据的。另外,日本已故汉学家白川静先生把“戏”的繁体字“戲”解释为一个身穿虎皮衣服、坐在高脚椅“豆”上的人,正受到来自后方“戈”的袭击。这样的解释多多少少也有点勉强。

“戏”先是古代的兵器,后来就转化成士兵打仗扛的军旗。古代士兵打了胜仗都要手持兵器,摇着军旗——“戏”,载歌载舞地庆祝一番,这样,娱乐的“戏”义就产生了。这时候的“戏”虽然只限于军队,但因为含有表演娱乐的成分,“戏”义迅速传入民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渐渐地,民间把自己的娱乐活动也都称为“戏”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曹丕《典论·论文》:“杂以嘲戏。” 《聊斋志异·促织》:“尚促织之戏。”这里的“戏”都是嬉戏、游戏之意。

不过,现在的“戏”义早已扩大,连电影、电视剧等等都统统算作“戏”了。不仅如此,“戏”还有了一些引申之意。如我们常常说的“有戏”,就是有可能或者有趣;“没戏”,则是指没可能、没有意思、甚至是完蛋之意。其他还有“戏言”“做戏”等等,都成为“戏”的引申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