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吃什么降血脂(不易长胖还有益血管健康)

吃肉,人生一大美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红烧肉、辣子鸡、啤酒鸭、水煮鱼……无不令人垂涎三尺,都想大快朵颐。

但是,很多人也会担心吃多了肉会长胖,毕竟肉类食物除了能够提供蛋白质,还有脂肪这个“坏蛋”。

然而脂肪也不全是有害的,吃对了肉,不仅能防止长胖,还对血管健康大有益处!

吃白肉有助于保持体重

我们餐桌上的肉类食物,基本上能以“红白肉”两类来概括。具体怎样划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1.营养学定义

▪ 红肉:指的是猪、牛、羊之类哺乳动物的肉类,烹饪前一般呈现红色,其颜色来自于哺乳动物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简单来说,就是以四条腿动物为主的肉类。

▪ 白肉: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包括禽类(鸡、鸭、鹅等)、鱼类、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这些动物一般为两条腿、无腿或多腿。

2.脂肪含量

脂肪含量:红肉>白肉

  • 饱和脂肪酸:红肉>白肉
  • 不饱和脂肪酸:白肉>红肉

吃肉吃什么降血脂(不易长胖还有益血管健康)(1)

敲重点!!

其实总的来说,无论红肉还是白肉,它们在营养学上都各有优势,两者均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但是红肉脂肪含量多,且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多,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白肉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充足,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相对健康的食材,不仅不容易造成“三高”,还有助于保持体重,使其受到不少减肥或健身人士的青睐。

吃白肉有益血管健康

同样都能够提供优质蛋白,除了脂肪少点,为什么说吃白肉相对更健康?这可能要从它们脂肪的成分讲起。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但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各不相同,可简单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前文提到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较多,可能会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容易造成动脉血管内壁胆固醇的沉积,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吃肉吃什么降血脂(不易长胖还有益血管健康)(2)

白肉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预防“三高”,有益人体心血管健康。

其中,作为不饱和脂肪酸的“优秀代表”—— ω-3脂肪酸,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1. 预防血栓

主要体现在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调节人体血脂浓度,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发生。

2. 改善血管

ω-3脂肪酸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脉搏波速度与动脉僵硬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及弹性。

3. 降低血压

适量补充ω-3脂肪酸,还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降低收缩压更为明显。

如此看来,吃白肉不仅不易长胖还很健康,是不是可以敞开吃,彻底摒弃红肉呢?千万不要进入这个误区,继续往下看~

这样吃肉才更健康

首先,我们不能将红肉“妖魔化”,红肉中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锌等,所以不能完全被取代,该吃还是得吃。而白肉中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过高,也对健康不利。所以关键都是对“量”的把控。

1.吃多少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9)》建议,每日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小于总热量的7%

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建议每日禽畜肉的摄入量为40~75g,其中包含了红肉和白肉中的禽类动物,在此基础上还建议每日食用40~75g的水产品(白肉),总体来说可以提高每日肉食中白肉的占比

PS:处于生长发育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等人群,还是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补充红肉。

2.吃什么

▪ 红肉:优选瘦肉,尽量不吃皮以及加工后的高钠肉制品。可以将肉尽量切成小块,并与其他蔬菜进行搭配,既能满足吃肉的需求,还能保持营养均衡。

▪ 白肉:首选鱼肉。前文已经大篇幅介绍了ω-3脂肪酸的益处,其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就是鱼,特别是深海鱼。即便是同为白肉的禽肉,相比鱼肉也稍显逊色。

吃肉吃什么降血脂(不易长胖还有益血管健康)(3)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曾都推荐每周至少吃1-2次鱼,以预防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3.怎么吃

#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焖等,既能保留肉类原有的营养与鲜美,也能避免高温高油烹饪带来的健康风险。

# 避免重口味:烹饪时尽量少放盐和糖,而豆瓣酱、酱油等调味品本身也有盐,需要尽量避免高钠高糖带来的危害。

# 荤素搭配:光吃肉营养不够均衡,记得还要搭配蔬菜、蛋类、谷薯类等食物~

吃,果然是一门学问。以上这些注意事项,让你既能吃得开心,也能兼顾健康!其实不仅是饮食方面,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血管健康都是必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