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

前面谈到,《西游记》中的天庭大致有三种职能,一是春秋代序,四时流转等固定事项,二是对包括妖怪在内的神通界的“内部管理”,比如蟠桃会等神仙集会、十万天兵征花果山、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并修筑府邸等等,第三类最敷衍,是与下界民众息息相关的治理性事务,完成情况相对比较差。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天上的神仙们经常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聚会。如果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么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天上不过一年多些,就这么段时间里,看看举行多少聚会了——

(一)大会

《西游记》中的神仙生活脱胎于世俗,令市井民众极其向往的聚会、节日,也令神仙们趋之若鹜。比如蟠桃会和盂兰盆会就分别是天庭和佛门举行的盛会蟠桃会所邀请的是哪些贵客呢?仙女曾对孙悟空说:

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这个名单包罗甚广,凡是有点名气、有点职司的天仙、神仙、地仙都在名单里,不在其中的孙悟空立刻翻脸,因为不邀请他,意味着不承认他在仙界的地位,他此时才体会到自己“齐天大圣”的称号是虚假的。

蟠桃会的举行相当频繁,小说中屡屡提到蟠桃会。沙僧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驱逐下界,狮驼国老魔因为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有邀请他而“意欲争天”,一口吞了十万天兵。这样看来,天庭的蟠桃树并不只种了一批。虽然成熟时间最少也要三千年,但因为是陆续栽种,所以保持在每隔较短时间就能开一次蟠桃会,这很可能是玉帝和王母笼络群仙的一种方式。

天界的蟠桃园也许不止一处。孙悟空所看管的蟠桃园大桃都没了。采摘蟠桃的仙女向王母回话说,“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到了庆贺孙悟空被镇压的安天大会上,王母却又向如来献上了“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枚”,应该是别的园里收的。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1)

大闹蟠桃会

盂兰盆会是佛门的盛会。《西游记》说:

佛祖居一月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增、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法等享此‘孟兰盆会’,如何?”慨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走,着迎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盂兰盆的梵语是乌蓝婆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此报答父母、祖先恩德。西晋时竺法护译出《佛说盂兰盆经》后,在中国广泛流行。

镇元子曾经说,五百年前他与金蝉子在兰盆会上相识,金蝉子曾亲手传茶,应该就是这场盂兰盆会。这场盂兰盆会所邀请的不只是佛门弟子,还有道门、旁门的各路神仙,是堪与蟠桃会相比的盛大集会。昴日星官之母毗蓝婆参加过盂兰盆会,她的形象是个女道姑,但又说她“正是千花洞里佛,毗蓝菩萨姓名高”,孙悟空也喊她“毗蓝婆菩萨”,可能她佛道兼修,佛家成就更高一些。《西游记》中所涉及的盂兰盆会可能有两次,孙悟空到紫云山千花洞找毗蓝婆,毗蓝婆说“我自赴了盂兰会,到今三百余年,不曾出门”,可见三百多年前佛祖又主持了一次盂兰盆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2)

在盂兰盆会上所献之诗是《福诗》《禄诗》《寿诗》,说什么“福圣光耀性尊前”、“禄重如山彩凤鸣”,大约是福、禄、寿三星所献的诗歌。不过,福、禄、寿只对世俗中人有意义,难道佛祖还会在意这些吗?

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群仙大会。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玉皇大帝就“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这就是临时性、庆祝性的安天大会。这场临时性的神仙聚会规模非常大,“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也只有玉帝这种身份和地位才能组织起来,它可以看做被孙悟空搅闹的蟠桃会的另一个名目,但举办地点并不在瑶池(可能是受孙悟空的影响),而是在“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王母娘娘向如来献献大蟠桃,寿星献紫芝瑶草、碧藕金丹,赤脚大仙献交梨火枣。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3)

(二)小聚

除了蟠桃会和盂兰盆会,孙悟空上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五葫芦金丹,太上老君后来向玉帝说:“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可见玉帝本来要组织“丹元大会”

此外,孙悟空在黄花观被盘丝洞蜘蛛精的师兄蜈蚣精所阻,黎山老姆就变作一位妇人指点他去紫云山千花洞找毗蓝婆收服蜈蚣精。此时黎山老姆“才自龙华会上回来,见你师父有难,假做孝妇,借夫丧之名,免他一死”。龙华会很可能是弥勒所开,因弥勒在龙华树下成道而得名。这个会猪八戒也曾经去过。孙悟空见到被狮驼洞妖魔捉进洞、捆住浸在池塘里退毛的猪八戒时,又恨他,又怜他,“他也是龙华会上的一个人,但只恨他动不动分行李散火”。

第六十六回里,弥勒下降收服黄眉大王,这是他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这个元始会不消说,就是元始天尊主持的了。能把佛门的弥勒也请去,规模不一定大,级别一定相当高。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4)

除了这些有名目的正经会以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或规模比较小的小聚。西游世界里的神仙们也很喜欢热闹,常常是“聚居”的。比如福、禄、寿三星就同住在蓬莱仙岛,九老住在瀛洲。但独居的神仙更多,这种神仙一般地位比较高,法力精深足以传道,像镇元子、须菩提祖师、观音菩萨一样有自己的道场、洞府或庄园,和一群门人、随从生活在一起,更加逍遥自在,这才是大神仙们的常态。所以孙悟空搬救兵时,一则去天宫,二则去分散在各地的各个仙佛的道场。

神仙们的小聚有时是为了讲法,比如唐僧过五庄观时镇元子不在,是去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这是一场高级别的法会;有的小聚是访友,寿星的白鹿私自下界,是因为当时东华帝君过寿星洞府,被留坐下棋;更多的小聚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了,孙悟空在天庭做齐天大圣时:

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也正是他在天庭时认识了这么多神仙,在西行路上才能熟络地到天庭去搬救兵。不过这种聚会其实意义不大,交情并不深入,甚至可以说是虚与委蛇。和他兄弟相称的九曜,后来奉玉帝旨意去打花果山可一点没给他留情面,先是打破洞门,然后叫骂道:

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这段交情给孙悟空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从四大天王那里赢了不少瞌睡虫。他西行路上用到的瞌睡虫有一部分是“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还有一部分是“做大圣时曾在北天门与护国天王猜枚耍子”赢回来的。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5)

(三)不聚何为

为什么神仙们这么喜爱聚会?

神仙们的生命漫长,对凡人来说非常短暂的生命,神仙却可以用蟠桃、丹药等等来轻轻松松延寿。即使福禄寿三星堆孙悟空说“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相比延长的寿命,这也是很划得来的。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6)

这么悠长的生命,这么狭小的世界——即使西游世界中四大部洲的地图远比地球要大,大好河山看个成百上千年,总有看够了的时候,生命一天一天过去,总有觉得单调的时候。对这些神仙而言,不老不死,永远青春,未必就是幸福。

也许这并不是吴承恩的本意——但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总觉得神仙们未必就像凡人所以为的那么高贵庄严。黄袍怪是唯一一个下凡的星宿,他在宝象国的举动令人瞠目结舌。在银安殿饮酒至二更时分,醉将上来,陡发凶心,伸开簸箕大手,把一个弹琵琶的女子,抓将过来,扢咋的把头咬了一口。自斟自酌,喝一盏,扳过人来,血淋淋的啃上两口。这哪里是天神的做派!即使后来在玉帝面前口口声声说他下界是一段因果,难道他吃人也是因果?

至于玉兔精就更加可笑了。素娥在十八年前打了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一掌,十七年后玉兔走出广寒,抛素娥于荒野。一掌能够在心里恨上十七年,时间越长恨得越深,以至于私逃下界,采取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报复方式,玉兔一天天在月亮上过的是怎样的一个贫乏单调的日子?

生活太久,没职务的特别空虚,有职务的如果天天千篇一律地做下去,很容易出现精神危机。

蟠桃会丹元大会 蟠桃会丹元大会(7)

你要是天天捣药捣个十几年,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没人跟你天天出去逛街,没人跟你说话,连吵架的都没有,甚至作为神仙连饭都可以不吃,像玉兔一样一直捣药,捣个成百上千年,那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不找点乐子怎么办?像奎木狼、玉兔一样,直到疯了、跑掉为止吗?

聚聚吧,聚聚也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