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庄奴(词作家庄奴离世)

作家庄奴(词作家庄奴离世)(1)

长江日报(官方微信ID:whcjrb)全媒体讯(记者王娟)一生创作超过3000首,写下《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无数动人词作。昨日,著名词作家庄奴在重庆病逝,享年95岁。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生于北京,1949年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词都出自庄奴之手。晚年的庄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重庆,依旧不断有新作问世。

庄奴生前曾多次携李一凤、等“小邓丽君”来汉演出,长江日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这位老人。印象里,这位老人言谈谦逊有礼也不失幽默,常常自称“小弟庄奴”,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经常以“不知这样的回答您是否满意”,“请问您还有什么指教”结尾。谈话中,他常常引用唐诗宋词,对当代的流行歌坛也有自己的看法。

5分钟写就《甜蜜蜜》,和邓丽君并无往来

邓丽君曾经讲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但庄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两人是互相成就:“邓丽君有很多好歌,其实我写的最多只占8%。大家这么说,可能只是因为我写的歌给大家的印象比较深。其实她唱我的词对我也很有帮助,我们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庄奴曾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说,他和邓丽君的缘分始于那首最经典的《甜蜜蜜》。当年唱片公司拿着一首印尼歌曲的乐谱找庄奴填词,庄奴问是给谁唱,回答说是邓丽君。庄奴一边哼这个旋律,眼前就浮现了邓丽君的样子,笑容很甜美,歌声很甜美,台风也很甜美。刚好歌曲的第一句只能填3个字,庄奴很自然地想到了’甜蜜蜜’,写完整首歌不超过5分钟。

《甜蜜蜜》之后,庄奴陆续给邓丽君写出了很多好歌,但两人在生活中并无往来。邓丽君成名前,庄奴曾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见过邓丽君一面,但成名之后两人并没有见过面。庄奴曾说,两人有心灵上的呼应,却没有见面的缘分。

晚年为孩子写歌,批流行歌曲缺乏洗练之美

晚年的庄奴笔耕不辍,但很少再写情歌。他曾经为长江日报记者唱过他为给重庆的小学生合唱团写歌颂母爱的《为什么》,并说孩子们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大奖,他特别开心,“我现在要写对孩子、对社会有益处的歌,写歌的人笔下要有使命感”。他介绍所,当年开始歌曲创作时他将名字改为庄奴,这个名字来自宋朝赵朴之的诗“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庄奴就是佃户,我取这个名字就是说要服务他人,为大家写一辈子歌”。

对于当下的流行歌曲,庄奴很少听。他解释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那些歌一段就写300字,歌星记不住,观众更记不住。可是’小城故事多’就5个字,却有很多意味在里面。现在的流行歌曲,最缺的就是洗练之美。”在老人看来,他写的那些歌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多年来,他的枕边读物一直是唐诗宋词。“其实流行音乐也是有文化的,写情歌也应该有内涵,词藻要美,而不是那些肉麻兮兮的东西。比如我写我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多么含蓄。别人说昙花一现,我写昙花一笑,动态的美感和意境就出来了。”

60多年前来过汉口,改编“武汉故事”

多次来汉演出的庄奴,对武汉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向长江日报记者披露,60多年前就来过汉口,当年他从北京中华新闻学院毕业后从军,经武汉去成都。在这段行程中,他将名字改为黄河。“那时我们20多名同学意气风发,一起参加抗战。”在去酒店的路上看到武汉的街头,他感叹武汉变化很大,并在和歌迷的交流中把《小城故事》里的“小城”都改成了“武汉”:“这次来武汉,我收获特别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