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以高贵的失败践行了)

为什么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以高贵的失败践行了)(1)

电视剧《大刺客》:樊少皇饰演豫让

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在智伯率智韩魏三家兵力围困晋阳一年有余之后,虽然城中军民以“悬釜而炊,易子而食”这样的决绝态度在顽强支撑,但是赵襄子也深知当前的形势是敌众我寡实力相差悬殊,晋阳军民虽无叛意,却也是不可能支持很久了。而韩、魏两家从智伯对付赵襄子的手段亦知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赵襄子敏锐地看到了赵魏韩三家合作的可能,遂命家臣张孟谈趁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了他们与赵氏结盟。

在联合灭掉了智伯之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作为报复,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作为饮器。赵襄子为什么对智伯有这样的深仇大恨呢?原来在之前两次讨伐郑国的过程中,智伯都有羞辱赵襄子的举动,而赵襄子却是一再忍辱退让。直到公元前455年,智伯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赵、魏、韩三家各索取一个万户的领地。终于,曾经一再忍辱的赵襄子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不再继续退让,而是选择了公开抵抗,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晋阳之战。

为什么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以高贵的失败践行了)(2)

豫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

智伯的下场,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并不能引起很多人的同情。但是,豫让——智伯的家臣,却要寻机为智伯报仇。在豫让第一次行刺时,赵襄子因为心动而察觉到了危险。豫让被抓,然而出于对豫让忠义之举的赞赏,赵襄子放过了他。此后,为完成行刺任务,豫让不惜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以至妻子竟不能识。也是赵襄子命不该绝,第二次是由于马惊而使豫让再次暴露。于是,豫让再次被捕。因敬重他的忠义,赵襄子满足了豫让以刺杀自己的衣服为智伯报仇的愿望。在完成了这个象征性的复仇之举后,豫让伏剑而亡。

豫让以死报主,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也成就了“士为知己者死”这个典故,他的故事和精神世代流传,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清代诗人陈维崧在途经豫让行刺赵襄子之地时,感慨豫让的高义,遂作《南乡子》一首,词曰:“秋色冷并刀, 一派朔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为什么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以高贵的失败践行了)(3)

豫让刺杀赵襄子衣服

正如豫让的朋友所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其实就是建议他潜伏于赵襄子身边,取得襄子的信任,然后再寻机报仇。这也是后世各种政治势力在较量中常用的办法。然而豫让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义士:“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他认为既然投靠了襄子,那就有了君臣之义,再要行刺就是有二心了,就成了叛臣。他毅然选择了这种复仇方式,既是全了与智伯的君臣之义,报答了智伯对于他的知遇之恩,也是践行了自己心中的道义,可谓是做到了舍生取义。壮哉,豫让!

为什么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以高贵的失败践行了)(4)

豫让自刎

在此,我无意否定后世那些在残酷的敌我斗争中潜伏的人,尤其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有时候他们的一个情报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做出了巨大贡献却要背负着汉奸的骂名,他们的寂寞与哀愁,他们的委屈与坚韧,又有几人能理解?

然而,正如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乘楚国之危一样,豫让的做法实际上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还在坚守着高贵的道义高地,还在守着维系社会秩序的礼、分、名,他们的做法在今天看来近乎迂腐、甚至愚蠢,然而越来越精明的后人靠着各种智慧和谋略,有没有给我们一个让人各守其分秩序井然的生存之所呢?有时,回望几千年前的先秦时代,我们不得不感叹那时人们思想的纯真、生命的烂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