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

陈省身被尊为“微分几何之父”,是唯一获得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的华人数学家,是中、美、法、意、俄等国院士;他叶落归根,最大心愿,是让中国成数学大国。天空中有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

这让很多家长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满分啊?

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1)

现代微分几何之父 陈省身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理解陈先生这句话的含义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朱清时的老家在四川彭州,他小时候,当地农民种地都不施化肥,单产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2)四五百斤;后来实施科学种田用上化肥,单产提高到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3)五六百斤。但是,数年之后产量就止步不前,一些地块还因施肥过度造成土壤板结,不能再种水稻了。朱清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施肥要有度,学习也要有度。过度用功与过度施肥一样,成绩再难提高,或者成为“高分低能”的平庸之才。

1963年朱清时考入中科大时,总分数只有460多分。其中,最高分是数学,考了93分,物理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4)79分。而现在高考的普通重点线都比朱清时的分数高,这让他很感慨。他说,那时的高考,没有过度“施肥”,讲完课,只复习了一个月就高考了。那时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却很强。因为除了书本知识外,他们还积累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拼命增加几分达到100分,换得“虚荣”,而不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产出”更多的科目或兴趣领域?

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5)

陈省身为南开大学本科生上课

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出息,不能只看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满脑子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说过:“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对于教育而言,最该挖掘的应是“人”的发展最需要的东西:良好的情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心理承载能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

在学校环境下,每门功课都有老师按一定标准给孩子打分,孩子最终毕竟要步入纷繁的社会,这里是没有人来为你打分的,社会的价值标准也是多元的,如何逐一打出100分?

与其追求100分,不如让孩子多提出一些好问题。孩子脑中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好问题,要好过掌握100分的知识。提问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孜孜以求的过程。

1970年的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拉比获奖后,有人向他请教说:“你是怎么获得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7)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呢?”他回答说:“我获得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8)诺贝尔物理学奖,全靠我妈妈。”“那么,你妈妈是怎样培养你的?”

拉比回答:“我妈妈没有怎么培养我,每天回家以后就问我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你问了一个什么样的好问题?’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提问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9)诺贝尔奖。”

我们没必要苛求孩子都奔向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10)诺贝尔奖,那样又会成为一个更大的“100分”压在孩子头上。告诉孩子不要考100分,对父母来讲恐怕还蛮富于挑战,我们倒是也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多问问“孩子,今天你提问了吗?”——会提问的孩子更聪明,为了让孩子更聪明,鼓励他每天提问吧,现在开始。

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11)

转载自:长沙教育(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12)id:csjy_陈省身数学奖每年几次(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13)wx),文章内容来源于搜狐新闻。

设计:刘 可(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