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玉的写法是三横一竖(王),后来社会出现了王就把这个字劫取了,王字加一点了“玉”字。

那么,这三横代表什么?是八卦中讲的首位“乾卦”,懂点周易的都知道,乾卦是至阳,大象为太阳为玉。

三横为三个阳爻,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既通常说的三才。

玉字中间一竖为通,这就是说玉是联通神人地的灵媒,又是如同太阳般的正阳之物,一切邪恶阴毒必驱之。

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1)

古人把玉放在墓中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求上苍引渡升天,驱邪镇恶。

汉代以前,只能王族佩玉,王字下加一点又为王者之佩。

王者佩玉是一种威仪,一种权势和霸气。

玉的健康养生理念

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文人雅士热爱玉器,这些人有很多书本精神和文化内涵,他们之所以选择玉器,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优雅而隐含的东方魅力,美丽而诱人的外观以及玉器本身的保健功能。

中国传统中,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传世佩戴,那就是古玉,那是可以趋吉辟邪的。

很多例子也证明古玉对主人的忠诚也是其它佩饰不能比拟的。

另外,按轮回说,你今生所得的一定与你有前世的缘份,也许你所珍惜的这块古玉就是你前世的缘分。

除了玉的象征意义外,玉还具有许多实际用途。

古人使用它主要与保持身体健康有关,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今天,民间有句谚语:"人养玉,玉养人"。

这个想法是使玉与人的身体紧密接触,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良好,玉则干净,温润,柔和细腻,人的表象也会面红体润。

相反,两者都是晦暗无光的。

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2)

人们还大量制作玉枕头,玉吊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预防疾病。

最近,上海的一些美容院还专门推出了韩国的"玉火焚身"美容项目,在1400℃的高温下,玉石的爆发频率高达80倍的波普照下,使女性越来越美丽,此举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尚待验证,但是,作为在美容院中赚钱的工具,这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远古时代,还有一种说法:和田玉可以抵御邪灵,如果佩戴玉器的人遇到危机,玉将首先断裂,并减轻灾害,这就是所谓的"玉碎人全"。

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种有灵气的珍宝,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

玉石行内有一句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玉有不同的寓意,给你带来不同的运气,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然后从这一定义出发,以古代医学典籍、现代养生原理为核心,依次阐述了"和田玉养生说、和田玉的养生功效、古代养生与和田玉、现代医学与和田玉、和田玉与美容养颜",以详实的案例、科学的论断证明了和田玉真的可以养生。

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3)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玉能辟邪、镇宅,玉能消灾,玉能带来福气和吉祥,这种传统观念的形成是历代实践经历、经验的结晶,包含着许许多多令人深感妙不可言的故事。

用一般的认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玉是上亿年的产物,亿万年宇宙变迁的产物形成,具有灵性,大山有灵性,大地有灵性,江河有灵性,玉的结晶更有灵性,所以她能与人亲和、美好相处,她会让你观之有神、视之为动、为静,净化空间和思维,增加新的灵感。

和田玉,乃玉中珍品,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非常珍视和田玉,认为和田玉是阴阳二气的精纯,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

在中国古老的医学经典中,例如《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对和田玉的医用疗效也都有记载,称和田玉可“滋阴、壮阳、除中热、解愤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还有106种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由此可见,和田玉自古既可以入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具有极好的作用,嘴含玉石,借助唾液所含的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闷之气,滋心肺。

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4)

喜欢珠宝是动物的本性,而喜欢古玉是人类文明的提升。

当一块钻石和一块古玉放地上时,猴子肯定会抢钻石,因为耀眼,而一位学者却会对古玉独有情钟,那是因为古玉不但有宝石的光彩而且更有人文的内蕴。

珠宝耀眼,但戴时间久了会总是因其一成不变会令人生厌,而古玉却会因长期佩戴盘玩渐露精光。

无可置疑,古玉不但适于佩戴,而且是顶级的佩饰。

关键是能够拥有一件真品古玉,既要有财力,又要有大缘分。

古人佩戴的玉是青玉还是白玉(从古玉的佩戴看古人的养生理念)(5)

本文由玉见沈华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