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有害健康(鼓吹大米有害论)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到,大家对于养生的需求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生,给身体带来种种好处。与此同时,随着养生行业的火热,各种各样的养生专家也鱼龙混杂地出现。

而林海峰就是其中一位,以养生专家自居的他,疯狂地鼓吹所谓的“大米有害论”,以及生病不去医院等不科学的言论,认为这才是养生。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林专家带着自己所推崇的养生理念,于51岁因食物中毒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其实早在林海峰去世以前,就已经有人民网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医生对其进行声讨,列举其养生疗法的危害性和不科学性,但是仍然有人执意相信林海峰的理念,这其中最为出名的,无非就是“大米有害论”了。

大米有害健康(鼓吹大米有害论)(1)

林海峰鼓吹的“大米有害论”,究竟有多离谱?

根据林海峰生前的说法,大米中全部都是糖分,吃米饭相当于吃两碗糖,长期这样吃,对身体健康有营养,所以判定大米有害。

但实际上,根据食品科学来分析,大米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而淀粉中的确富含糖分,但这里的“糖”,并不是林海峰所说的糖,而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一种转化形式。

换句话说,我们人类想要生存,依靠的就是从碳水中获取的能量,鼓吹“大米有害论”,切断了根本的食物来源,当然也会威胁到身体健康。长期不吃碳水的人不仅会身形急剧消瘦,还会出现大脑萎缩,肝肾功能下降以及心血管病风险,非常之危险。

大米有害健康(鼓吹大米有害论)(2)

说到这,可能有不少朋友疑惑:既然“林大师”不吃米饭,那他平时靠什么维持生命?

根据人民网曾经对他的访谈得知,林海峰每天仅仅只喝水果和芹菜等植物榨出的蔬菜汁,每天喝七到八杯左右,根据他的说法,喝蔬菜汁不会给身体代谢带来负担,更有利于身体排毒祛病。

但实际上,且不谈蔬菜水果中根本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碳水等基础能量,蔬菜水果榨成汁以后,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破坏,喝下去的营养价值也几乎不存在,同样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米有害论”,还是“蔬果榨汁”,其实都是错误的饮食方式,是谣言,尽快纠正才是正确的做法。至于林海峰,也用他短暂的生命,证实了自己的错误……

当然,倒下了一个林海峰,仍然有数不清的“林海峰”混迹于养生界,并且持续传播着错误的养生知识,将健康当做儿戏。这也更需要各位养生爱好者擦亮眼睛,识别所谓的养生谣言,才能更利于身体健康。

大米有害健康(鼓吹大米有害论)(3)

常见的几种“养生谣言”,养生爱好者们一定要注意识别

【多喝奶白色的汤,能补钙吗?】

这应该是最典型的谣言之一了,不少人认为,奶白色的肉汤代表钙质都被煮了出来,所以喝下去更加补钙。

但其实并非是这样,汤之所以表现出奶白色,其实是其中的脂肪被煮了出来,然后漂浮在汤的表面形成白色物质。

换句话说,奶白色的汤,并不是“高钙汤”,而是“脂肪汤”,长期喝这种汤不仅不能补钙,还有可能因为脂肪摄入过多而发胖,反而对骨骼和关节造成压力,增加骨质疏松等疾病症状隐患。想补钙,肉类中的钙质含量是汤的10倍以上,多吃瘦肉,多喝牛奶,才是补钙的好选择。

【没事吃中药能够养生吗?】

这也是很多“伪养生专家”的主流观点,动不动就推荐吃某某中药排毒。但实际上,即便是中药,也是存在毒性的,在身体健康且不存在疾病的情况下盲目服用中药,反而会因为药物毒性给肝肾代谢带来负担,从而健康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部分中药会有提阳,水泄等效果,例如白术,茯苓等,盲目服用,会打破身体原有的阴阳平衡或水液平衡,导致水肿,上火等不必要症状出现。若想服用中药养生,还请一定要提前询问专业的医生或药师才可以。

大米有害健康(鼓吹大米有害论)(4)

【不管怎样,多吃粗粮就健康?】

一直以来,粗粮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健康的,绿色的,多吃粗粮总归是健康的。

但实际上,适当吃粗粮虽好,但吃多了同样对身体有害,一方面,粗粮能提供的能量较低,对于身体瘦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过量食用粗粮导致纤维素摄入超标,反而会导致肠胃蠕动过度出现劳损,甚至诱发便秘一类的情况。一般来说,科学地食用粗粮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以大约三分之一的主食总量替代即可,多吃反而不利。

综上所述,各类伪养生专家和养生谣言依旧存在,大家在健康生活的同时,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正确且健康地养生,才能真正给身体健康带来裨益。

参考资料:

[1]陈艳. 粗粮过多食用不利健康[J]. 饮食科学, 2017(4X):1.

[2]徐兴利, 黄家伟. 食品安不安全不能让谣言说了算[J]. 食品界, 2017, 000(006):7,16-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