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1)

相信对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稍微了解的人,都会听过“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几句话。这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在组织起义时提出的口号。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张角的意图是“换天”,是要推翻东汉王朝。那么张角想建立的新的政权为什么是“黄天”呢?其实在这句口号背后,是有一套关于朝代更迭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支持的,那就是“五德终始说”。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2)

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被用于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各朝代的德性,被称之为“五德”。统治者使用“五德终始说”,以这种相对原始的哲学作为思想工具,强调自己“受命于天”,能够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关于朝代和德性的关联,小编在后文会详细说明。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五德终始说”,小编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五行的一些特性。

  • 颜色: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赤色;土为黄色。
  • 方位:金在西方;木在东方;水在北方;火在南方;土在中央。
  •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3)

其实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除颜色、方位、朝代德性方面以外,还可以映射其他很多方面。但与计算朝代德性的方面无关,小编就不赘述。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4)

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

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相生说”,一种是“相克说”。我们简单地举例:按照“相克说”的说法,上一个朝代为金德,那么下一个朝代的德性就为火德,火能克金;反之按照“相生说”的说法,下一个朝代的德性则为水德,金能生水。朝代德性其实是玄之又玄的东西,这套理论不过是为统治者巩固地位服务而已。统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的好恶,可以自由地使用“相生说”或者“相克说”;又或者从前面的朝代中摘出一个,所以有的时候朝代德性的计算非常混乱。汉朝一朝有三个德性,就是计算方式不同的结果。

“相克说”

“相克说”来自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阴阳家驺衍,也可以称为“相胜说”。驺衍也是“五德终始说”的创造者。刚出生的“五德终始说”并没有将五行相生运用到朝代更迭的运转规律中,只有相克的关系。现如今驺衍的理论难以找到原文,但在《吕氏春秋》中有对朝代德性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朝代德性相克的关系之外,《应同》中还提到了对朝代德性判断的一个直观现象,那就是祥瑞。出现什么性质的祥瑞,证明这个朝代是什么德性。小编将《应同》中出现的祥瑞分列在下面: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5)

  • 黄帝:出现出巨大的蝼蛄与蚯蚓(“蚓大五六围,长十馀丈”),所以属于土德。
  • 夏禹:秋天和冬天的时候,草木照常生长而不凋零,所以属于木德。
  • 商汤:有金属兵刃在水中出现,所以属于金德。
  • 周文王:出现火红色的瑞鸟口衔丹书汇集于周社,所以属于火德(火主红色)。

我们看这些朝代的德性:土德、木德、金德、火德,全都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最我们能找到的最初级的“五德终始说”。

“相生说”

“五德终始说”的“相克说”作为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汉朝,但是在西汉末年,忽然做了一次巨大的调整,成为相生的关系。这就与西汉末年的易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有关。在《周易·说卦传》中有一句“帝出乎震。”这里面的帝不是黄帝,而是“为百王先”的太昊。震在东方,相应的五德应该是木德。于是刘向父子以太昊为首,制定了“五德终始说”的“相生说”。

“相生说”不仅与“相克说”的运行规律相反,同时在黄帝、夏、商、周、汉(秦由于特殊原因被排除)的基础上,补充了更多的帝德。见于《汉书·律历志》,小编在下面全面地排列一下: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6)

太昊(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唐尧(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武(木德)—汉高(火德)。共工和秦朝都是水德,但是不被视为正统的帝王或朝代,所以没有计算在内。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7)

历朝历代的德性

“五德终始说”说到底只是一套工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商榷”的余地。以至于汉朝的德性相当混乱,有水德、土德、火德三个之多。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历朝历代的德性。

首先“五德终始说”一开始虽然是以黄帝开头,但真正使用这套说法,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帝王,应该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有齐国人向秦始皇进献“五德终始说”,秦始皇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工具,于是开始以官方的身份运用起来。按最初的“相克说”,周朝为火德,代替周朝的秦朝就是水德。而且水德相应的祥瑞也找好了。说秦国的先主秦文公,出去打猎的时候收获一条黑龙。黑色代表水德,就是秦朝的祥瑞。秦始皇就定秦朝德性为水德,并且用一系列措施加强这个说法:将黄河命名为“德水”;衣服旌旗尚黑色;治国用刻薄寡仁的法家(水比较阴冷,有刑杀之意)。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8)

后来秦朝灭亡,刘邦统一天下,开创汉朝。结果在汉朝初年,“五德终始说”出了岔子。秦朝上帝祠只有白、青、黄、赤四个,唯独缺少黑帝祠。刘邦于是以黑帝自居,建立黑帝祠,也将汉朝的德性定为水德。

按照“五德终始说”的“相克说”,汉朝的德性应该是土德,水德是错误的。但这个东西还是有人为操作的余地。秦朝以十月为正朔,刘邦到霸上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也是在十月,计相张苍就说了,汉朝接替秦朝是顺理成章,而非五德相克,于是也继承了秦朝的水德。还有一种说法,张苍压根就没把秦朝算在内,认为汉朝直接取代周朝。小编认为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要低于“正十月说”。

汉文帝时期,方士公孙臣认为应该回归正统,将德性改回土德。为了加强自己说法的正确性,公孙臣还预言会有黄龙出现。虽然力主水德的张苍做出反对,但不久后真有黄龙“出现”在成纪。汉文帝于是想要改水德为土德。不过这次没有改成,另一个方士新垣平因为弄虚作假事败,被夷三族,对于改德性的事情,汉文帝也没有那么积极了,一直搁置下来。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又一次建议,汉朝的德性才从水德改回土德,尚黄色。

到了西汉末年,“相生说”应运而生,汉朝的德性又从土德变为火德(秦朝的水德不计算在内)。而且“相生说”完美地成为王莽篡权的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王莽的王氏,是虞舜的后代;汉朝的刘氏,是唐尧的后代。虞舜以土德生于唐尧的火德,王莽以土德自居,代替炎汉就顺理成章了。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开创东汉,重新延续汉朝国祚,德性自然也是火德。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9)

其实还有一件事可以解释汉朝是火德。秦国在西方,秦献公时期,栎阳曾经有“金雨”从天而降,所以秦朝应该是金德。刘邦在起兵的过程中,曾经斩杀一条白蛇。而后有人在出现白蛇的地方遇到一个老妪哭诉:“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以这个典故推算的话,汉朝以火德克秦朝的金德,又是以“相克说”为计算方式。不过这里面也有操作空间,汉朝暴力推翻秦朝,可以用“相克说”;王莽以禅让手段代替汉朝,则可以用“相生说”。所以说“五德终始说”真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工具,做到了面面俱到。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10)

三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色彩

在三国时期,很多人希望称帝,或已经称帝。有些人就利用“五德终始说”。小编分列在下面。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说了这么多关于“五德终始说”的事情,终于聊到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也被视为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张角提出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其中的“黄天”自然代表土德,也就是黄巾军;可前面的“苍天”就出现疑问。或许是苍天是个固定词语,代表上天,古人眼中的天是黑色的;或许是张角发动的大都是一些穷困农民,没有功夫研究“五德终始说”,“苍天”比“赤天”更加顺口;或许张角还是以汉朝为水德,因为是要暴力推翻汉朝,所以用“相克说”为计算方式。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没有办法判断了。

袁绍、袁术兄弟

东汉末年混得最开的人,应该就是袁绍、袁术兄弟。这两个人在实力强盛的时候,也想过要称帝。袁术称帝用的最著名的谶纬手段,想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代汉者,当涂高也。”除此之外,袁术还用到“五德终始说”,袁氏的一支也是出自虞舜。袁术就以虞舜后裔自居,企图以土德继承汉朝的火德。当然最终是失败了的,在僭越的一瞬间,袁术就把自己陷入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如何确定各朝代的五德(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11)

袁绍也是想称帝的,但他没有像袁术这样表现出来。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据幽州、青州、并州、冀州四州之地,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大军阀。这个时候的袁绍也开始膨胀,想要称帝,但他吸取了袁术的教训,先是让主簿耿苞放出消息:“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赤德就是汉朝的火德,袁氏作为虞舜的后代,是黄色的土德,所以称为“黄胤”。袁绍把这句话给自己的将士僚属看,结果大家都反对,于是袁绍卸磨杀驴,就把耿苞杀掉,以示自己没有篡位之心。

曹魏代汉

虽然三国时期,刘备、曹丕、孙权都称帝了,但要说正统性最强的,当属于接受汉献帝刘协禅让的曹丕。那么曹魏当然就属于土德,我们从曹魏第一个年号“黄初”就能看到这一点。汉朝的时候,由于水不利于火德,所以以“雒阳”代“洛阳”;到了曹魏时期,水与土相辅相成,“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所以又将“雒阳”改回“洛阳”。

在曹魏代汉对应的祥瑞中,有一个是黄龙出现。但在三国时期,黄龙似乎不仅仅代表土德,而是单纯的圣人出现的征兆。我们都知道刘备开创的蜀汉是延续两汉,所以德性理应为火德,后来刘禅在生死存亡之际改元“炎兴”,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刘备称帝时的祥瑞同样有黄龙;孙权称帝的时候也是在夏口和武昌出现黄龙和凤凰,所以小编以为这个时候的黄龙不宜单纯地代表土德。

小结

综上所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短短八个字,背后包含的是一套从战国到两汉数代人勾践的“五德终始说”的系统。从历朝历代苦心积虑研究朝代德性,以及东汉末年的野心家以“五德终始说”作为维护政权合理性的现象,也可以看出五行之说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力。当然“五德终始说”属于封建迷信,而且统治者为了自身需求进行删改,也降低了它的权威,是一种人为操控的工具。所以我们对“五德终始说”了解就好,万不可以当真了。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史记》、《三国志》、《易经》、《吕氏春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