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汉字甲骨文(汉字叔叔西尔斯)

假如生命只剩下365天,你会做些什么?1994年,来自美国的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当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献给汉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奇妙汉字甲骨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奇妙汉字甲骨文(汉字叔叔西尔斯)

奇妙汉字甲骨文

假如生命只剩下365天,你会做些什么?1994年,来自美国的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当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献给汉字。

现如今,72岁的西尔斯定居南京。这位将自己近生命三分之二时光,都投入到汉字上的老者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十足的冒险精神

一位地道的美国人研究中国的古汉语、物理和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他放弃硅谷工作机会,转身将自己全部家当抵在汉字研究上、只身一人跨越千里开始新的生活......冥冥中,西尔斯这个名字早已和冒险精神牵连在一起。

1950年,西尔斯出生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一座小城。在西尔斯眼里,故乡的一切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满眼白人、尽说英语。

20岁那年,西尔斯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要学习一门外语。“全世界仅有7%的人会讲英文,却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讲汉语,所以我想来中国学汉语。”

然而,汉语学习之路并非坦途。与表音文字的英文不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中国人从小有语言环境,靠着‘死记硬背’可以学好。可对外国人来说,这样学习难度实在太大。”

那段时间,西尔斯通过肢体动作和习到的简单词句与当地人聊天,在和大家约着锻炼、爬山、捕鱼中锻炼着自己的口语。

但他心里知道,这样学习还是不能达到自己所期待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西尔斯渐渐发现:或许可以通过理解字的原始意义和原始形状来理解汉字的演变。

为了热爱“倾家荡产”

1994年,西尔斯因心脏问题被医生判了“死缓”:他只剩一年的时间了。

常言道:触底而后生。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西尔斯下定决心,在余下的时光里把汉字字源搬上网络。

这些年来,为了研究古汉字,西尔斯在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比如《康熙字典》、《甲骨文字诂林》、《说文解字》。隔着屏幕,西尔斯指着书桌上李学勤主编的《字源》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本书解释汉字的演变就特别好。”

从《说文解字》,再到《六书通》、《金文编》和《甲骨文编》,西尔斯把这四本工具书里的古汉字一一扫描进电脑,将中国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数字化处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开放汉字字源库。其中有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汉字字源分析,汇集了他所搜集的10余万个古代中文字形,包含31876个甲骨文字形、24223个金文字形、以及篆书49705个。

用户一旦登录这个中英文双语网站,输入任一汉字就能寻到该汉字的“前世今生”,了解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目前,该网站全球月访问量已超过100万人次,用户来自世界上170多个国家与地区。

从1994年开始筹办到2002年上线汉字字源网,西尔斯足足用了八年时间。汉字,也被西尔斯视为了“重生后”的延续。汉字外的世界里,西尔斯耗尽了自己近乎全部工作收入,多年来存下的30万美元积蓄也全部压在了网站的建设中。

在西尔斯看来,汉字充满了魅力。“我回答不了你我最喜欢哪个汉字,因为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无数汉字都经过了几十种演变后成了现在的模样。”

汉字的背后,是鲜活的故事和人生

“我还很喜欢和中国的普罗大众交流,他们会经常给我各种启发。”

见过西尔斯的人,总会把他和肯德基爷爷联系在一起。花白的胡子、谦和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模样让西尔斯颇有人缘。从普罗大众到学界泰斗,西尔斯的好友遍布全国各地,很多都是因汉字而结缘,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就是其中一位。

西尔斯第一次见到许老是在2012年。

许渊冲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西尔斯会中、英、俄文。“当时他在天津卫视《泊客中国》“中国因你而美丽”评选中为我颁奖。许先生很喜欢聊翻译。我们讨论了一首他正在完成的诗歌翻译。不过他的牙固定得不是很好,当他讲话的时候,总是要掉下来的样子,所以他总是要咬着牙齿,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西尔斯打趣地说。

2021年6月17日,许渊冲先生逝世。

西尔斯在从南京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写下给许老的悼词:

“离世”的意思是离开生活的世界。世界的“世”其实来源于繁体字“枼yè”的上半部分,表示树上的叶子。而“世”的古字形就像是叶子的形态,树叶在春天发芽,在秋天或是冬天凋零,因此在春天时发出的新叶就代表着生命。这就是世字的来源。但是不幸的是,我们有一天总要离开这个世界。

“活到老学到老,我总是这样对人们说。而许先生就是一位完全活出这样生命的人:从不停止学习。他也活出了我的另一个座右铭——找到你的热爱并且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一直翻译直到离开的那一天,我希望我也能像许渊冲先生一样活到100岁,把热爱延续下去。”说到这里,西尔斯眼里闪着光。

两年前,西尔斯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如今的他一边研究汉字,一边通过中国的社交平台科普汉字的来源演变。他说,希望每一个学习汉字的人能够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从而得以传承中国文化。(完)

记者/陈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