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1)

浴血三八线39: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彭德怀

作者:相忘于江湖

爆发于70年前的抗美援朝,被称为“立国之战”,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了巨大牺牲,更有诸多英烈牺牲于三千里江山。我们将陆续盘点抗美援朝70年70人,今天推出第一篇。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战斗之后,主席写给彭总的赠诗。彭大将军看到此诗,提笔把“唯我彭大将军”改成“唯我英勇红军”。

抗美援朝,坊间曾流传只有“一个半人”支持:“一个”自然是主席,“半个”就是彭大将军。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和15个仆从国的“联军”,彭总也曾犹豫过,但是一旦挑起了这副千斤重担,就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与麦克阿瑟们在“三八线”刺刀见红!

以陆军为主有些“瘸腿”的部队与海陆空全面占优的“联军”对抗,战术、装备都是其次,首当其冲就是比拼胆气,有没有勇气“亮剑”,才是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事实证明,主席用人堪称神来之笔,彭总也用板门店“和谈”给抗美援朝画上句号。

我军大兵团作战佼佼者不乏其人,林总、刘师长、徐总指挥、粟司令、陈赓,以及“战将”韩先楚,“和尚”许世友,“疯子”王近山,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但和彭总相比,在威信、资历、特质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差距。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2)

一、论作战的胆气,林总不及彭总

什么是“亮剑精神”?

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即使倒在对手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看,林总无疑是抗美援朝主帅第一人选:年仅43岁,比彭总小9岁,年富力强;从1945年抢占东北,一直战斗在白山黑水,对寒冷天气的作战驾轻就熟;东北边防军都是四野的老底子,经过五年战争磨合成型,配合默契……

但是,林总却有一个缺陷:智慧有余、求稳有余,亮剑拼命的胆气不足。井冈山疑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长征反对四渡赤水的走“弓背路”;到达陕北拒绝给友军支援,坚持陕南打游击;抗日初期对游击战不感冒;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对包围长春和关门打锦州犹豫不决。抗美援朝,是持反对意见的主要代表。

加上林总1938年3月被阎锡山哨兵误伤以后,一直体弱多病,率军出国已不现实。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3)

“红军之鹰”林总

二、打硬仗的强悍,刘帅也自愧不如

在很多人眼里,刘伯承是“儒帅”,实际上这是对刘帅的误读。

不错,刘帅是以“战术”奇绝闻名于世的:协助主席落地实施四渡赤水,抗日战场屡屡“重叠待伏”,长生口、黄崖底、神头岭、长乐村,一个个伏击战让鬼子恨得牙痒痒,麻雀战、黄蜂战、牛马狼的战术,以及利害变换线、敌进我进、狭路相逢勇者胜,都是具有战略指导性的打法和战术。

但是,少年习武多年的刘伯承,是以战斗力强悍才获得“川中名将”美誉的。

冯玉祥认为,刘是朱毛之后红军三号,白崇禧说刘乃第一对手,冈村宁次在1942年大扫荡中重创了我冀中根据地,刺杀队引导下,我八路军牺牲了副参谋长左权,唯独刘伯承集团没有损失。

刘帅从一个“悍将”转型“儒帅”,早年的亮剑气质,更多地被“多谋善断”代替。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关家之战,彭总的强悍、拼命,就和刘帅形成鲜明对比,两人还为此发生激烈争吵。刘帅反对死打硬拼,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也反映出两人指挥风格、性格特点上的显著不同。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4)

刘伯承师长和129师主要领导

三、整军的强势,彭大将军远超徐总指挥

徐向前的指挥作战能力毋庸置疑,大革命时敌人悬赏的第一档只有三个人:朱、毛、徐。

徐总指挥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居功至伟,川陕反六路围攻8万对20万,歼敌10万。抗日响堂铺一战胆大心细,歼敌200多辆汽车,让观战友军击节赞赏。解放战争晋中战役,指挥刘邓留下的二线部队6万人,一个月歼灭阎锡山主力10万,被主席称赞。

不过,徐帅的性格不够强势:1937年西路军征战,受制陈昌浩和特殊敌人,遭遇大败;1939年东进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对115师部队、山东纵队的整合,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彭总天生的强势性格,对不同“山头”都有震慑力:抗日时期直接指挥129师、115师344旅;解放时期代替贺龙指挥西北野战军,对廖汉生、贺炳炎等悍将的驾驭能力和坦荡胸怀,让部下折服。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5)

建国后首任总参谋长徐向前

四、天生的主将气质,粟裕、陈赓不如彭总

大将粟裕、陈赓,都是解放战争涌现出来的天才,陈毅在给总指挥部的电报中,称两人很快就会与彭林刘比肩。为了充分发挥粟裕的军事才能,主席委以粟裕“代司令员”指挥三野的军事战斗,而将协调能力出众的陈毅调任第二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可谓是淮海战役的一大妙招。

1949年9月的重大会议期间,刘伯承对记者盛赞:这位就是粟裕将军,想必大家都认识吧。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战略家。

抗美援朝的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就任。解放战场大放异彩的第一战将不能对垒世界头号强敌,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是从主帅气质来说,彭总是更合适人选。

如果没有陈毅压阵,“战神”粟裕对三野的骄兵悍将,不论是资历还是气质,都有所欠缺。

陈赓参与的抗日战争战绩骄人,被美国人卡尔逊誉为“中国最好的旅”,以至于日军要“专打386旅”;抗法援越,以16万部队,打败了法军、雇佣军、南越军23万。

陈赓性格幽默诙谐,在老领导刘伯承面前不拘小节,但最怕两个人:彭德怀和邓政委。

抛开军事才华与主客观条件,单从主官气质而论,粟裕、陈赓与彭总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支持出兵抗美援朝的将领(支持出兵抗美援朝)(6)

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与陈赓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