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是跟谁学习的(六祖慧能到过连平燕岩吗)

坐落于河源连平县陂头镇的燕岩古寺,当地民众为纪念六祖慧能于此修行而改名为六祖古寺那么,六祖慧能有否到过此地?“先有燕岩(古寺),后有南华(寺)”一说你怎样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祖慧能是跟谁学习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祖慧能是跟谁学习的(六祖慧能到过连平燕岩吗)

六祖慧能是跟谁学习的

坐落于河源连平县陂头镇的燕岩古寺,当地民众为纪念六祖慧能于此修行而改名为六祖古寺。那么,六祖慧能有否到过此地?“先有燕岩(古寺),后有南华(寺)”一说你怎样看?

关于六祖慧能有否到过燕岩,至今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在该寺的网站中看到《燕岩古寺与六祖惠能》一文,大概是说:

一,该镇夏田村的“鹿子坑”是河源市最西边的一个村庄,与韶关市翁源县交界,原名“六祖坑”。

燕岩古寺四周山势巍峨,寺后有个天然的溶洞,大约有80多平方米,洞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当地群众传说,这是惠能大师当年弘法传道的地方。洞内左右两侧岩壁以及后岩壁雕刻有许多小佛像,还有普渡众生之类的浮雕壁画,可惜这些都被完全破坏。现在依稀可见的只有安放小佛像的莲花座石托,以及惠能打座过的莲花座垫。

当地人还说,惠能大师来到燕岩,不仅为古寺的僧人讲佛传道,还向当地群众弘扬宽以待人、乐善好施、众生平等等佛教文化思想,至今还流传着惠能“以德报怨”、化解村民矛盾的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地有两个村,一个叫上围屋,一个叫下围屋。两个围屋的村民为了争水,发生了多次纠纷。后经惠能的劝诫,两个围屋村民的矛盾从此化解,其后人至今代代和谐相处。上、下围屋这两个村庄,如今分别叫鹿子坑、径口,村民为了纪念惠能六祖大师的恩德,曾经把燕岩古寺所在地命名为“六祖坑”。但不知从何时起,又更改了村庄名字,取其谐音“鹿子坑”。

二、燕岩古寺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700多年。

根据该寺现保留的“惠远结连社于庐山”碑文(不完整的碑文),燕岩古寺在公元3世纪时就已经存在。而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的南华寺,距今1507年。当地有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先有燕岩(古寺),后有南华(寺)”。

三、燕岩古寺在当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有一定的档次,已为考古专家认可。历史上该寺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声望,像惠远、月空、妙峰、真良等全国有名的高僧都曾在燕岩古寺留下了弘法的足迹。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六祖慧能的事,你怎样看呢?

笔者曾去燕岩古寺作田野调查,与寺中的僧人及当地职能部门座谈,曾询问六祖慧能到过此地的文献依据,他们均说没有在地方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载,唯一的理据是“鹿子坑”。

结合各方面的了解,我觉得:

一,当地是客家方言区,“鹿子坑”与“六祖坑”的客家话谐音确实相近,但不能以这样一句谐音相近的话就断定与六祖慧能有缘,说六祖慧能到过这里。

二,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学人均知道慧远于庐山结连社之事,许多地方涉净土或佛教的碑文,可能都会提到惠远。燕岩古寺保存的一块残碑中,能够辨认的仅有如下字样:寂于……去询问诸人会……果皈依象教涅槃端……君子莫下……之高徒如……纷纷敬事之者不可胜…… (空一行)惠远结莲社于庐山……。从这些文字中既无法窥测碑文的全貌,更难判定惠远与燕岩的关系。以一块残碑中的“惠远结连社于庐山”字样,而没有整块碑文的完整内容,就断言慧远到过此地,并认定该寺始建于晋,我觉得不是很恰当。

三,依文中所引《连平州志》,燕岩古寺建于明代的可能性更大,该寺保存明崇祯元年的《重修禅堂碑记》明言:“遐溯其始,昔日之鼎盛。乃妙峰之善果,开阡陌之肇基,真良祖师盛德以辟址”。

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六祖慧能到过此地的可能性,因为燕岩离南华寺约一百公里,六祖慧能在南华寺弘法近四十年,到周边活动而留下足迹完全有可能。当然,任何结论都应有文献依据的支持。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希望有人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