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

央广网沈阳3月5日消息(记者 马瑛 通讯员 李千惠)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一个甲子过去了,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和他的老伴跟记者聊起了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1)

雷锋和乔安山一起读毛选(央广网发 沈阳日报供图)

1959年在鞍山钢铁公司当工人时乔安山结识了19岁的雷锋。1960年雷锋和乔安山一同报名参军,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作为工友时,同住过一间宿舍;入伍在同一个班,开同一辆车。

写家信

乔安山与雷锋第一次打交道,是家里来信,他求雷锋帮他看。“我大哥热情地给我读了信,又替我写了回信。这样一来二去,我和他便成了好朋友。当年在鞍钢,我们宿舍100多人,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会写信的没几个,我大哥就自己买来信纸信封,帮工友们写信,大家都很尊重他。”

乔安山说:“我俩感情非常好,他给我买过书、买过笔记本,教我文化知识。”雷锋忠于党和人民,不求回报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乔安山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雷锋离世60年了,乔安山的记忆力已不如从前,很多事情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他与“大哥”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大哥”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他都历历在目。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2)

连获殊荣的工人雷锋(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于辽阳市弓长岭区雷锋纪念馆)

改名字

1958年10月,鞍钢招工,“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大哥毫不犹豫地报名。当时还叫‘雷正兴’的他,决定改名‘雷锋’,‘锋’字既表示他与钢铁结缘,又表达了要‘打冲锋、当先锋’的心愿,我大哥说他要做工业先锋。”乔安山说,那个时候像雷锋一样把名字与自己所处时代结合起来是一种时髦。

“我大哥很热爱工作,每次和我聊到生产,说到如何提高劳动技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他就变得很兴奋,他个子不高,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和他在一起干活,我们也都变得特别有干劲儿。”在乔安山印象里,雷锋遇到任何问题,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允许自己落后。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3)

工人雷锋(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

改歌词

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我们一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乔安山说,“大哥以前是孤儿时,饱受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这让他对新时代充满了感激。”

1959年12月,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我大哥早有当兵的思想准备,他第一个报了名。我出身农村,家里需要我当工人的工资贴补家用,所以当时我当兵愿望并不强烈。大哥给我讲了很多当兵保卫祖国的道理,他说‘保家卫国,我们一起去’,他的话坚定了我入伍的决心,我俩1960年1月8日一起入伍。”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4)

雷锋入伍(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

在《雷锋全集》中,收录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支山歌给党听》。雷锋把这首诗抄在自己的日记中,将原作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这一改,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更适宜谱曲了,这首诗能成为歌词,有雷锋的功劳。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5)

雷锋日记(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

“日记控”

那时候,部队正在兴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大哥去市里的书店买回《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单行本送给我,给我讲解书中的内容,还专门给我买了笔记本和笔,手把手地教我学写字、学算术。”

“我大哥写日记成瘾呀,每天出车回来,不管有多晚多累,他一定要记完日记才睡。我大哥有个文学创作梦,他还在报纸上发表过散文。”在雷锋创作的小说中,《茵茵》和《一个孤儿》是较完整的,在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雷锋青春、阳光和略带文艺的身影。

他是这样写的:“三月间,一个晴朗的日子……”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6)

工人雷锋开过的拖拉机(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

“潮人儿”

“那时候车间团支部每到周末都要组织团员青年在俱乐部跳舞,我大哥接受新东西很快,尽管个子不高,但舞姿标准,很受大家欢迎,而我学得比较慢,没他跳得好。”乔安山回忆,“我大哥特别爱照相,他很热爱生活,他把成长中的每个重要阶段都用照片记录下来,但他没有影集,照片都夹在一个本子里,经常拿出照片让我们看,我记得有一张合影照片上,我大哥把白色的衬衣领子翻到夹克的外面,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特别时髦。”

入伍后,雷锋勤俭节约,穿打着补丁的军装和袜子,一个月只花5角钱买必备的牙膏等物品,“我觉得作为一个青年人,对美的追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我大哥更注重的是对内在美的追求,当抚顺、辽阳等地遭到洪水灾害时,每月津贴仅6元的他,却一下捐出了200元钱。”

“在那个年代,我大哥的生活可以算是非常充实,他还学会了骑马。”当公务员、成为炼钢工人、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学开拖拉机、喜爱照相……可以说,雷锋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先锋,雷锋的生活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

做小事

“我大哥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他做的都是小事、平凡的事。但他一直在做好事,锲而不舍地坚持也就成了大事。”

有一年辽阳发大水,乔安山家被水淹了,“大哥就把自己的津贴费偷偷地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寄去,先后3次,共寄去30多元钱,后来我母亲才知道3次给家中寄钱的不是我,我母亲很感动,对我说一定要好好跟大哥学!”

乔安山和雷锋出车时,雷锋总能自然而然地帮助别人。“有一次我和大哥开车到工地,半山坡看见一位老乡艰难地向坡上推车,大哥马上让我将车停在路边,他下车帮老乡将车推上山坡。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对我的触动很大,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我大哥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大哥经常告诉我,人民的困难,就是咱们的困难,帮助人就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事是一种习惯。”

这一切,已成为乔安山永远的记忆,也是他人生的坐标和宝贵的财富。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7)

学习雷锋好榜样(央广网记者马瑛 摄)

接过雷锋的枪

1997年乔安山开启了他传播雷锋精神的征程,20多年从未停歇,这么多年来乔安山一直把自己当成雷锋生命的延续……

乔安山像当年的雷锋一样,做了好事从不声张,至于他总共做了多少好事,没人能说得清。乔安山在全国宣传雷锋事迹,由于长期做报告怕上厕所,不敢多喝水,他在讲台上晕倒过3次,他说:“在我的余生,只要我腿还能走,嘴还能说,我就一定坚持宣讲雷锋精神,让他们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乔安山看过雷锋电影吗(乔安山口述我与雷锋)(8)

乔安山把自己当成雷锋生命的延续(央广网发 沈阳日报供图)

乔安山的家里摆放着许多他到各地做学雷锋报告的照片和关于雷锋的书籍,他的家中到处都是雷锋的影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雷锋的塑像,每天乔安山都会将塑像擦拭一新,边擦边跟“大哥”叙旧。每逢过节,家里总会多准备一副碗筷给雷锋,每年清明节,不论刮风下雨,都带着全家去给雷锋扫墓。

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

虽然雷锋和他所处的时代远去了,但雷锋的精神实质却沉淀下来。如今八十多岁的乔安山宣讲雷锋的次数已经超过4000场次,还担任全国16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雷锋改变了乔安山

而乔安山在努力使雷锋精神

改变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