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横县大杂烩的做法(乡村大杂烩)

老何故事 ▏乡村大杂烩

正宗横县大杂烩的做法(乡村大杂烩)(1)

文/何景瑞

家乡文化寻根问祖

乡土气息暗香浓厚

山里旧事历历在目

留得村闻回味无穷

01 . 贪多嚼不烂

村子不大,营子不小,这疙瘩叫王富的人不少,每一个地方很多,生产队在记工分和分粮食的时候,又分为大王富和小王富,几乎到了贪多嚼不烂的地步。

这不,有一个王富在银行上班,曾经沧海难为水,恨钱成不了自己的,干脆玩帐目,转李盗王,在勾销陈欠时转兑归己,东窗事发,有人说这叫“贪多嚼不烂”。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有一个王富,经营一个毛驴子,那时候谷贱伤农,种地的越来越少,七大姑八大姨,亲亲故故的地都归他种,一划拉就五六十亩,结果累死一头驴,春种闹白瞎,大片的良亩荒芜之地,到秋天收不如实,左邻右舍笑话道“贪多嚼不烂”。

还有可怕的,钱多小妾多,东一个西一个,南一个北一个,官升又小三,土瘪狂为皇,省着家的老婆,节外生儿子,到头来生活惹麻烦,一生不清闲,一群人在墙根嚼舌头“贪多嚼不烂”。

02 . 一家养鸡臭全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养猪之后,鼓励农民养鸡致富,小村踊现很多专业户,形成众多一窝蜂式的窝子鸡,存栏千八百只的不在少数,鸡多粪多,每到夏天,如遇下雨天气,臭屎横流,尾巴蛆遍地,在村里的路上,经来回过往的车辆一碾轧,气的村民骂道“一家养鸡臭全村”。

一村一品臭,环境受污染,民意难违,最后玩蛋去,美丽的乡村成大统。

03 . 富农后遗症

在中国式的唯成份论时,有很多地主富农受评判,直接影响了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范围,有的人还留下了人生后遗症。

有一个孟姓家庭,在土改运动中定为富农,厚重的文化底蕴,几乎出来一家子的大学生,可只有一个女儿,品学兼优,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是富农,被迫辍学,遗憾终生。

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特别年代,造就了应时的生活,富农后遗症显而易见,也许是历史没有错,社会总在进步,生活会变的越来越好。

04 . 不欺负老实人

在五十年代,农村文化几近刚刚萌芽状态,听听小孩的小名儿,就能略知一般,什么“老疙瘩”“领弟”“老闷”“跟收”“添仓”“带小““全虎"“凤宽”“二特务”“福疙子”“海祥”等等,透过这些充满了乡土文化的名字元素,证明了农村老实人的心愿祈盼,实在到农民日常的生活之中。

街里老齐,大高个子,不能说不会道,老实本分,不偷奸耍巧,专干一把死活计,是生产队的大粪工,天天挑着大粪桶挨家转,在肩膀子上,扁担下那补丁上衣露着硬茧肉,爱活敬业,不怕脏累,队长指示会计,天天计满分工,社员们都说“不欺负老实人”。

瞧一瞧那些车老板子、饲养员、看青看场的等等,哪个都是老实人,尖嘴巴猴的干眼馋,干脆干不上,所以,老实自有天地宽,真诚另有乾坤在。

05 . 忌讳这个“别”字

庄稼话七八差,别的真可怕,生活之水有多深,忌讳有“别”淹死人,牛的眼睛里一切大如牛,所以牛很听话,还顺人干活,不会狗眼看低,犯世上错误。

有一个姓车的看大门,他经常不负责任乱放车,一天放进一个卖华子鱼的,又放进一个磨菜刀的,俩个用高音喇叭大声喊叫,惊动领导,叫住俩位别嚷了,俩人说是姓薛的,与门卫老车是亲戚,领导一听,气的够呛,说道:“姓字有别,还真薜车(靴车)了,难怪忌讳呢!”

别字讲究多,如别封闭自己、别小瞧人、别打断人家的话、别发脾气、别得罪人等等,后来,有人说“车马人叫顺手”,有别时再见了。

来自合作微信公众号“书接上回”,敬请各位搜索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