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

我们可能知道唐德宗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因为他任用宦官、埋下祸根,整个朝廷被小人把持。即便后来的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挽救回来,他的儿子做没有到半年的皇帝就被逼下位子。其实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心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但是他经历了多次的忧患之后,开始转变性格反而不能容忍朝臣。有后人评价说,他这个人猜忌刻薄,却想做个圣明的人,可他忘记了自己深深被奸人所玩弄。陆贽忠心他,曾经直言劝谏他,反而被贬。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


李适的一生几乎都处于纠结与矛盾中。他矢志复兴大唐社稷江山,却在遇到重重阻力后绝望,破罐子破摔,导致复兴大业付之东流。

相比于他为君的功过得失,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居然认自己的孙子做儿子,这在比较重视传统道德和礼节的帝王家,是极为少见的。

李謜,是唐顺宗李诵的儿子。唐德宗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就将他收为儿子,排行老六。这样一来,李謜也就同亲生父亲李诵从父子关系转变为兄弟关系了。

李謜,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出生。刚刚年过不惑之年的唐德宗经常来看他,带他去玩。

李謜,虽然年纪不大,但由于得到唐德宗的异常喜爱,所以贞元四年(788年),就被封为邕王,授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六周岁的孩子,放在现在等于才出幼儿园,即将迈入小学一年级门槛的小学生,能处理什么政务,但是他的爵位和官位已经很高了。

后来,李謜又相继领义武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

尽管唐德宗异常喜爱这个儿子(孙子),可是这个李謜实在是太命薄了,在贞元十五年(799)就死了,年仅十八岁。

唐德宗悲痛异常,宣布辍朝三日,追封李謜为文敬太子。而且出殡那天,唐德宗亲自率领群臣痛哭着送到通化门外。

这样一来,唐德宗一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死俩太子: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謜。而且,死太子还是生太子的亲生儿子。

太子李诵不知心里是作何感想,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却成了弟弟,而且身份和自己一样都是太子。

历史上唐德宗其人其事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

李适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

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建中二年(781年)发动削藩战争,开启四镇之乱,两年后"泾原兵变"爆发,李适相继出逃奉天、梁州,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他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导致淮西势力增强,但总体局势较为安定。李适在位时期,对内先导古文运动;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年六十四,在位二十七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全唐诗》录有其诗。


李适不平凡一生

少年经历

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 同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

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3)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一月,李适十四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长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一月,李适十四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长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乱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平定叛乱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4)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 十月,出镇陕州。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5)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6)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于二月举行册礼。

登基为帝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7)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李适在居丧时,一切行为都遵照立法规定。他曾经召韩王李迥进餐,只吃马齿羹,不放盐和乳酪。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群臣为李适上尊号"圣神文武皇帝"。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8)

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


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此后,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9)

李泌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


李适在位时,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因病崩逝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0)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初一,诸王、亲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从此患病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初一,诸王、亲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李适因而流泪哀叹,从此患病,并一天比一天加重,大约在二十多天中,内宫与外廷断了消息,都不知道李适与太子平安与否。 同月二十三日,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永贞元年(805年)九月一日,群臣为李适上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十月十四日,葬于崇陵。

为政举措

政治

  • 前期

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收罢兵权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1)

李适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罢其所领副元帅等职

李适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罢其所领副元帅等职,让他的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等分领节度使。 同时,李适召"恃地险兵强,恣为淫侈"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将其留居京师。

清明节俭

李适即位之初,就在任命崔佑甫为相的两天后,诏告天下,停止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又隔一天,李适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几天后,他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他又下令将文单国(今老挝)所献的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更是统统一放了之。同时,还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需要保留者均归属到太常寺。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他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在他生日时,拒绝各地的进献,并将藩镇李正己、田悦所献的三万匹缣全归度支,以代租赋。 李适的改作,的确显示出新君登临大宝以后的新气象。

疏斥宦官

李适李适即位后,总的情况是"疏斥宦官"而亲近朝廷官员的。李适的父亲代宗,因为是由宦官拥立,所以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适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即位伊始,就下决心加以整治。在刚刚即位的当年闰五月,李适派宦官往淮西给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此人回京后,李适得知,李希烈不仅送了他七百匹缣、二百斤黄茗,还送了他骏马和奴婢。李适大怒,将其杖责六十以后又处以流刑。此事传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还没有回来的,都悄悄地把礼品扔到山谷之中,没有收到礼品的就再不敢乱来了。 不仅如此,在即位的当月,他还将暗怀异图的宦官刘忠翼赐死。

  • 后期

在"奉天之难"后,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

猜忌大臣

朝廷之上频频发生人事变动,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显示了对高级官员的不完全信任。 使李适在位时期的朝政,即使偶尔能够呈现令人鼓舞的新气象,也都不过是昙花一现而无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纷争使李适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

姑息藩镇

李适在遭受削藩的挫折以后,特别是由于引发了"奉天之难",他对藩镇由强硬的武力转为姑息。据说,李适在离开京城时,曾打算逃亡成都,说明他在朱泚反叛以后对自己能否重回京师感到绝望,对能否消灭叛乱的藩镇和长安的朱泚感到前景渺茫。如果不是李晟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的劝阻,他也许会真的远逃四川了 。李适一旦遭受挫折立即锐气大伤的状况,从他对待藩镇的态度上可见一斑。李适对待藩镇态度的转变,使登基以来解决藩镇问题的大好形势和良好机遇,也转瞬即逝。藩镇割据专横,遂成积重难返。

任用宦官

在遭遇"泾师之变"出逃避难的过程中,李适逐渐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原因是他信赖的禁军将领在叛军进城时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保卫宫室,而他仓促逃亡时身边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在东宫时的内侍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及其所率的百余名宦官。宦官的忠心可依与朝廷武将的难以依靠给李适以深深的刺激。慢慢地,李适开始将统领禁军的事宜交付窦文场和霍仙鸣等人,说明他已经开始改变了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态度。兴元元年(784年),李适重返京师刚三个月,就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同时以窦文场和霍仙鸣(开始为另外一个宦官王希迁)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了宦官分典禁军的先河。神策军自李适重返长安以后,驻扎在京师四周和宫苑之内,成为比羽林军、龙武军更加重要的中央禁军和精锐机动武装部队。贞元二年(786年),李适将神策军左右厢扩建为左、右神策军,窦文场等宦官仍然担任监军,称为"监勾当左、右神策军",反映出对宦官的信赖和宠重。到贞元十二年(796年),李适又设立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别由窦文场和霍仙鸣担任,这一职务直接由皇帝授任,成为地位高于神策军大将军之上的实际统帅。从此,神策军的统率权掌握在宦官手中。 在贞元十一年(795年),李适还将宦官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办法固定下来,专门为担任监军使的宦官置印 ,不仅提高了监军的地位,也使之制度化。

李适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由刑余之人而口含天宪,成为李适以后政治中枢当中重要的力量。李适以后的唐朝皇帝当中,像他的儿子顺宗、孙子宪宗以及后来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于宦官之手。史学家往往把宦官专权称为唐晚期政治腐败和黑暗的表现之一。这一状况的最终形成,与李适对宦官态度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大肆聚敛

自从因朱泚事变出逃奉天以后,李适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开始改变了态度。从这时起,他不仅开始喜欢钱财,而且还主动地要求地方向他进贡。此外,李适还经常派中使宦官直接向政府各衙门以及地方公开索取,称为"宣索"。

为了满足李适的贪欲,节度使以进奉为名,巧立各种名目,对百姓进行额外的剥削。节度使有的每月进奉,称为"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为"日进",每年进奉的钱财约为五十万缗,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贞元年间,宫中还以宦官为使,以低价强买百姓物品,称之为宫市。他们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场所设置了数百东西张望的人,称为"白望",他们察看人们出卖的物品,人们不敢询问他们的由来及讲论价钱的高低。一般是用价值一百钱的物品来换取价值几千的物品。他们用破旧的衣服布帛染上红紫色,按照尺寸付给卖主,还要勒索脚价钱。名为宫市,实为强夺。

崇信奸臣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2)

卢杞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巨奸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3)

裴延龄对经济治国一窍不通,却善于弄虚作假、弄景造势,凭借三寸造假之舌、信口雌黄之术


李适在建中年间崇信卢杞,不仅使颜真卿等忠臣身受其害,而且加剧了建中年间的动乱。一直到贞元年间,他又宠任奸臣裴延龄掌管财政,裴延龄为人奸诈,欺君罔上,为了迎合李适的贪欲,不顾百姓贫困,大肆聚敛财物。宰相陆贽上奏书极力揭露裴延令奸诈欺妄,不可信任,其"侵削兆民,为天子取怨于下",将会招致祸乱,言语极为深切。但李适却不听忠告,反而贬斥陆贽等人。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4)

陆贽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


军事

  • 削藩之战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5)

李适的削藩之战

李适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驻守恒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李适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与李惟岳密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李适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得大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6)

朱泚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7)

李希烈李希烈(750年? [1] —786年),燕州辽西县人。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族侄


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李适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乱军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后改为汉)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8)

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太尉、宰相、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与浑瑊、马燧同被绘像于凌烟阁


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李适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李适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从此,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二月,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李适又不得不再次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避乱。一直到七月,李适才因为李晟在五月打败朱泚、收复京师,李适才得以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19)

李怀光泾原兵变后,唐德宗逃奔奉天,为贼将朱泚所围。李怀光起兵救援,击退朱泚,拜副元帅、中书令,拜太尉


贞元元年(785年)秋,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次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适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适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0)

吴少诚跟随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锐意进取。李希烈遇害后,杀死继任者陈仙奇,自领淮西节度使。勤于政事


  • 安定西陲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1)

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南诏组成了号称二十万的联军进犯蜀地。李适派右神策都将李晟率四千神策军、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领由邠宁、陇右、范阳各镇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与山南东、西道的唐军联合,一同击败蕃诏联军。范阳军追击至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并攻克新城、维州、茂州;李晟率军追击到大度河外,再次大破蕃诏联军。联军饥寒交迫、陨死于崖谷的达到八、九万人。南诏国王异牟寻大为恐惧,迁都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以避唐军。

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尚结赞大举入侵。李晟派部将王佖伏兵于汧城,大败吐蕃,几乎生擒尚结赞。同年十月,李晟派猛将野诗良辅、王佖率领步骑五千,攻打吐蕃摧砂堡,途中击败两万吐蕃军,乘胜逐北,攻克摧砂堡,斩吐蕃将领扈屈律悉蒙,在烧毁吐蕃所储物资后回师。 河东节度使马燧率军攻吐蕃,降服河曲六胡州。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2)

出镇蜀地二十一年,执行联合南诏、东蛮打击吐蕃的战略,保障了西南边陲的安定,又重启南方丝绸之路


贞元五年(798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金吾将军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吐蕃军死伤过半。 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部将王有道率军大破东蛮、两林蛮及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使,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唐军杀死吐蕃骁将乞藏遮遮。数年后,收复巂州全境。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3)


经济

  • 任用刘晏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4)

唐朝财政专家刘晏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李适在位时,任用理财家刘晏总管全国财政二十余年。刘晏针对当时中央控制的地区缩小,军费不断增加,财政入不敷出,物价昂贵,和漕运破坏,关中粮荒等弊病,作了许多重要的改革:

首先是平抑物价。当时物资缺乏,物价腾贵 ,刘晏以巡院为基地,招募了许多疾走者,随时通报全国各地的物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平衡物价。刘晏认为户口增多,则赋税自广。所以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在各重要城市设置粮仓,丰年则贵籴,歉收则贱粜,应民之急,未曾失时。因此民得以安居乐业,户口蕃息,财政收入也大增。刘晏还认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所以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次是改进盐法。针对当时盐由朝廷官卖产生的州县盐吏扰民的弊病。刘晏只在产盐地区设官,把盐加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转销各地。对于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则由官方转盐于其地贮之,等商绝盐贵时,就减价卖出,被称为"常平盐"。又在全国各地设置巡院,查禁私盐。经过改革整顿,朝廷盐利大增,而民不乏盐,盐税从原来的六十万缗增至六百余万缗。再就是改进漕运法。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由于遭受战乱的破坏,唐朝的财政几乎全部依靠江南地区的赋税供给。刘晏采取措施,恢复了遭受战乱破坏的水路运输,发展了过去裴耀卿的分段运输法,"缘水置仓,转相受给",降低了运费,减少了损耗,提高了效率。又设场专门制造船只,组织运输船队,派军队押运,保证中途安全。

唐顺宗李适简介(要认亲孙子做儿子的皇帝)(25)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刘晏的财政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唐代言理财之效,必以他为首。

  • 税制改革

建中元年(780年),李适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外交

  • 与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李适诏令鸿胪寺:蕃客(泛指外国商旅)入京,各自穿本国的服装。 八月,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将吐蕃俘虏五百人送还,以示修好之意。

建中元年(780年)五月,李适派韦伦出使吐蕃。同年冬,吐蕃宰相论钦明思等人随韦伦入朝,并进献方物。 次年三月,李适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主动派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


于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厘定两国边界。

贞元三年(787年)五月,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卑辞厚礼求和于河东节度使马燧。李适命大将浑瑊为吐蕃清水会盟使,后定盟于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十月,唐蕃会盟,尚结赞埋伏大量士兵,图谋劫获浑瑊。最终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及唐朝将士多人被俘获。

  • 与回鹘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李适任命李涵为入回纥吊祭使。

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开始再次称臣于唐朝。

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唐朝与回纥和亲,以咸安公主(李适第八女)下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李适册命可汗为汨咄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并允许其改族名为"回鹘"。 次年十二月,汨咄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去世。次年,李适命鸿胪卿郭锋持节,册拜其子为爱登里逻汩没蜜施俱录毘伽忠贞可汗(忠贞可汗)。 回鹘派达北勒梅录将军前来,告知前任可汗逝世的消息。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回鹘可汗前来朝贺。

  • 与南诏

自贞元四年(788年)起,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即以书信往返商洽。

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诏旧臣段义忠回南诏洽商。次年,韦皋致信南诏异牟寻,愿同南诏驱逐吐蕃于云岭之外,相互保卫,永为一家。异牟寻与清平官、大军将等密谋大计,一心归唐。次年,南诏派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献表,愿归唐朝。李适赐异牟寻诏书,下令韦皋派使者到南诏安抚。

贞元十年(794年),唐与南诏于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了两国四十余年的战争状态。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异牟寻前来朝贺。

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异牟寻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正旦(元旦)。

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南诏进献《奉圣乐舞曲》,李适在麟德殿前观赏。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南诏派遣使者朝贡。

  • 其它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 八月,东僰、乌蛮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牂柯、室韦、靺鞨都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九年(793年)七月,剑南西山羌的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国君王,亲自前来朝贡。李适授予他们官职俸禄,送其归国。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剑南西山国女国王前来朝贺。

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李适任命权知新罗国事金俊邕袭任开府检校太尉、鸡林州都督、新罗国王。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骠国国王派遣使者悉利移来朝贡,并献上骠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日本国派遣使者朝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