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35岁的王阳明,因上疏言事,得罪了当时明代大宦官刘瑾,还差点因此掉了脑袋,后来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充当驿丞相。在龙场的艰难岁月,让王阳明有足够的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并大彻大悟,史称"龙场悟道",并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这是阳明心学的发端。

提出心学核心思想“致良知”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将领悟到的"知行合一"本体智慧与自己的才能结合起来,如虎添翼,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智慧令对手望而生畏,他的才能无事而不可为。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1)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而当时正值祖母离世,又听说父亲患病,王阳明内心十分焦急,可无奈多次上奏无果,只得继续镇守南昌。

在郁郁寡欢之际,王阳明又提出了"致良知"三个字,作为自己学说的要害与主旨。他的所有学说及思想,如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都归汇到"致良知"里,得到了总结、提升和融会贯通。正如王阳明自己所述:

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2)

“心学四决”

在王阳明晚年时期,他就只讲这三个字,"致良知"也成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想要全面了解"致良知"的思想,还要了解王阳明提出的"心学四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根据"四句教法",良知是人人所固有、能够分别善恶的本心,但人的秉赋不同、才愚有高下之分。当我们心头产生一个意念时,良知会告诉我们它是善的还是恶的,人们或者因个人好恶,失去判断力,以善为恶,自昧其知善之良知;或者持善不坚,明知道是恶,还是要继续去做,自昧其知恶之良知。因此,需要做"致良知"的功夫,这样才能够"不自欺"。当一个人自欺欺人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没有良知。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3)

"良知"是"知善知恶","致良知"是"为善去恶"。说白了,就是王阳明认为,只要遵从我们的内心良知,人人有做圣人的潜能,只要他遵从他的良知的指示而行。

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认为良知人人都有,不需要外求,它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致良知就是要把人的良知,推广到万事万物。一个人只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且能够把这种良知推广扩展出去,才能达到天地一体的通晓天理的境界。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4)

阴阳心学的究极目标——圣人

致良知不仅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儒家道德修养论的核心。在致良知的基础上,王阳明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恶方法,比如克己省察,比如静坐,比如万事要在事情上磨练和自信立志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心擦得更亮,不让自己的良知被私人的欲望所污染所遮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良知。

所以致良知就指向了阳明心学的究极目标——圣人。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5)

王阳明教导学者要立必为圣人之志,如《传习录》: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虽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传习录》)

成圣的基础是人的先天良知,良知是人人都有的,因此王阳明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6)

只可惜王阳明这个道理,能懂的人太少,但是当你懂得了,你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洒脱和聪慧,这也是王阳明的魅力所在。

听一千个人讲王阳明,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此,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亲自读一读他的书,一定会有新的领悟。《王阳明全集》这套书是四册的,全面讲述了王阳明心学内容以及后人对心学的推演、注释,读起来也不会晦涩难懂。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7)

厚厚的一大摞,帮你全面了解王阳明以及心学的智慧这套书既有原文,也有注释的白话文,也有后人对其引发的思考,对心学的感悟,对人际交往、人生智慧与感悟都将带给你从来未有的体验: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解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8)

白话文、文言文、注释、引申文一个不落全都涵盖。

这本书四册68元,相当于17块钱一本,这68元能做什么呢?饭店两盘肉菜都买不到,几包香烟的价格,却能让你阅读出不一样的人生智慧。让你了解学生时代没有了解的儒家大家,文武双全的王阳明。

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