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基因测序最新信息(手握核心硬技术)

华大智造与国家生物技术战略追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向一致,也与科创板的创新果敢调性相辅相成,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试剂行业的突出创新实力符合科创板定位属性。而在科创板获批上市也代表着科创板对其在该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最新信息(手握核心硬技术)(1)

生命健康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于5月10日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发展原则的首位,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规划》指出,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生物经济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产业变革方向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生命健康、基因与生物技术、先进诊疗技术、医疗器械等方向,组织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而科创板正是强化生物经济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主战地”之一。科创板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创板设立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意味着科创板企业需要有大格局和大视野,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新动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启动交易,科创板正式启幕。短短三年回头望,科创板不仅业绩亮眼,而且“四个面向”的定位清晰实践扎实,且在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探索已相当深入,已经成为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截至2022年7月22日,共有439家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金额约6400亿元,总市值约5.56万亿元,科创板IPO数量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34%。在重点支持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公司合计占比高达78%。

其中,在生物经济领域原创性中,基因资源作为极其宝贵的生命密码,也是国家与民族重要的战略资源。读取密码需要借助特殊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基因测序仪。长期以来,美国公司行业巨头Illumina与Thermo Fisher在该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近90%。《规划》指出,完善生物科技资源库、生物样本库、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大数据中心等科研条件平台,以及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转化应用平台建设,加强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试剂等研发,提升对高水平创新活动的支撑保障能力。

2020年12月7日,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是中国唯一、全球唯三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产业公司华大智造IPO申报获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受理,拟发行股份不超过4131.9475万股,且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募集资金25.28亿元。2021年9月华大智造IPO过会。如今华大智造即将登陆科创板。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华大智造一路发展,突破国际“卡脖子”难题,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上,成就了国家科技战略课题。这与国家生物技术战略追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向一致,也与科创板的创新果敢调性相辅相成,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试剂行业的突出创新实力符合科创板定位属性。而在科创板获批上市也代表着科创板对华大智造在该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无限畅想的生命科技,华大智造中高端制造“深耕”优势

招股书披露,华大智造业绩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与新业务板块。这三大板块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延伸发展。

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是华大智造的两大主营业务,且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招股书显示,主营业务对华大智造业绩贡献突出,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83亿元、27.54亿元和38.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23%、99.06%和99.19%。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以及灼识咨询《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综合解决方案行业报告》的数据,在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测序能力进一步加强的共同促进作用下,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245.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

华大智造拥有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三大类之一的DNBSEQ测序技术——基于DNA纳米球(DNB)及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技术(cPAS)。另外两大类是Illumina为代表的桥式PCR联合边合成边测序技术与Thermo Fisher为代表的乳液PCR扩增联合半导体测序技术。

其中,华大智造的DNBSEQ是目前全球少有的能够在溶液中完成模板扩增的技术,其在测序中使用了DNA纳米球并进行信号放大,每次以固定单链DNA为模板进行滚环复制(RCA),避免错误累积,有效提高测序准确度。因为不涉及PCR,DNBSEQ技术在减少duplicates以及控制Index hopping方面也拥有天然的突出优势。

基于DNBSEQ技术,华大智造已部署了全线产品链体系。其中,StandardMPS为标准的测序策略包括基础的四色荧光方案和创新型双色荧光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特异性抗体的无损碱基测序技术CoolMPS,则更进一步提升了测序准确性和读长潜力。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业务板块的仪器产能分别为800台、1000台、450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88%、83.5%、62.67%;产销率分别为110.06%、76.29%、114.54%。

依行业发展来看,基因测序的应用场景已延伸出三大类:科研级应用面向科研机构、高校和医药、农业企业等,支付方为研究经费;临床级应用面向综合医院、妇保院、医院科室,支付方为患者或医保;消费级应用面向普通消费者,包括皮肤检测、运动能力检测、营养代谢检测,支付方为个人或保险。

随着更高通量基因测序相关设备的陆续推出及各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持续推动,预计升级迭代及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有助于基因测序更多地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中,新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不断涌现,使得基因组学中下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综合多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在14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1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保持在18%的高速增长。

实际上,基因测序行业呈现集中化趋势,强者更强。在行业中下游领域,华大智造的优势如同参天大树向下深耕,支撑科学研究,并基于严谨的科学结论开发广泛的基因科技创新应用。招股书披露,华大智造目前已经建立起高中低通量基因基因测序仪全产品矩阵。其产品在生育、肿瘤、传染感染、慢性疾病、农业育种、单细胞、大人群基因组项目、时空组学等科研及临床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以肿瘤领域为例,目前肿瘤诊断和精准治疗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中发展较快的一个细分领域。肿瘤基因测序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癌症患者进行分型,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能够帮助确定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受益于特定的药物,支持肿瘤的精准治疗。

在非洲加纳,华大智造助力癌症研究初创公司Yemaachi Biotech开展癌症研究和诊断学的合作项目,基于华大智造测序仪,建立泛非洲基因组和临床知识库,推动肿瘤精准医学发展,让全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癌症对非洲后裔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在国内,燃石医学、吉因加、泛生子、臻和科技等肿瘤NGS头部厂商,已悉数将华大智造纳入自己的基因测序平台体系中。

华大智造还是战疫重要的国产科技力量。例如,华大智造测序平台成功帮助我国发现首例境外变种新冠毒株、首例“Omicron BA.5”变异株,同时帮助全国十余省近百家疾控中心进行溯源病毒;在海外,助力包括瑞典在内的国家第一时间发现Omicron变异株,在协助获取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以外,为新型毒株监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

此外,华大基因以多组学解决方案作为顶层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开拓新发展方向。新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细胞组学解决方案、远程超声机器人和BIT产品等。

决胜全球测序仪老大破解“卡脖子”,华大智造大迈步面向全球

自华大智造于2006年成立以来,通过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以下简称“CG公司”),在深圳组建起自己的测序仪研发团队并通过国产技术转化,成功研发交付出高通量桌面型基因测序仪,打响国产基因测序仪“进口替代战”第一枪,随后展开了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击之旅”。

华大智造的产业布局辐射全球,海外业务不断拓展,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招股书披露,华大智造采取跨区域经营的方式,在中国境外设立14家子公司。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各期,华大智造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外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34%、67.49%和54.31%,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2020年取得明显放量。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遍及六大洲超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13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

伴随时间推移,华大智造DNBSEQ测序技术在全球市场逐渐彰显卓越的优势。2022年5月6日,在与因美纳专利之争中,华大智造在美获得大众陪审团支持,赢得行业瞩目。7月8日,绕开专利纠纷,华大智造测序仪进军英国市场。7月15日,测序仪巨头在美国战场的专利战以和解告终,华大智造获因美纳赔偿3.25亿美元。

获批科创板,认证华大智造凸显创新“硬实力”

科创板上市后,华大智造募集资金将根据公司主营业务,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拟投资的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华大智造研发中心、生产制造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等。上述项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产品技术含量高。

华大智造披露,其生产制造充分利用了华大智造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配合募投项目的实施持续优化创新;有助于华大智造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垄断,以助力我国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高科技前沿应用领域相关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科创板在研发投入金额上、研发团队技术水平以及研发成果上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据了解,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投入研发比例为37%。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83.51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是主板的5倍。

据统计,半数以上科创板公司实控人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并兼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创公司实际控制人超过20%。2021年底,科创板公司的科研人才队伍已超过14万人,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华大智造研发费用为3.43亿元、7亿元和6.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31.46%、25.19%和15.48%,高于同行业水平。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主要专利共计475项,境内专利217项,境外专利258项。

据了解,华大智造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在基因测序仪领域已形成以“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同时,华大智造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深耕拓展,逐渐发展出了以“关键文库制备技术”、“自动化样本处理技术”和“远程超声诊断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生命数字化技术,为紧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以华大智造为代表的国产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制造商的崛起,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把关键工业技术、关键元器件和重要装备等关系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对中国生命科学产业走向全球打破西方依赖,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大智造作为少有的能在国际上走出去并与国外巨头竞争的企业代表,未来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