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

寿衣置办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段时间未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民间丧葬风俗了,这篇文章来说说。

生老病死,是人都躲不过的,所以没有必要忌讳死亡。中国人对这一点,其实看得很开的,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过去都会早早预办寿衣什么的,准备那一天的到来。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1)

(现代寿衣店)

寿衣,俗称“送老衣”,是人在世间穿的最后一套衣服,必须准备的。

因为是生前准备死后穿的,故称“寿衣”,就如生前置办的棺材称为“寿材”,是一个理儿。准备寿衣有讲究的,一般选在有闰月的年份为老人置办寿衣,并在闰月里做好。这里面的讲究不言而喻,闰月不常有,讨口彩哪年哪月也轮不上穿这套寿衣,寓意老人家长寿。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2)

(穿上寿衣)

置办寿衣的风俗,在先秦时已流行,并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礼制。

《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制的汇编,其中的“丧大记”卷,对当年的丧葬风俗有详细的交代,所用寿衣的尺寸、式样、里、面颜色、图案等都做有说明。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3)

(寿材)

古代等级严格,不容错差,寿衣也不容含糊,要“依制殓服”,不同身份者着不同的寿衣下葬。民间寿衣,相对简单,但也有讲究,寿衣颜色一般男蓝女红。

过去民间有点条件的,男用寿衣一般为蓝色绸面棉袍,显得庄重;红青宁绸马褂;内衣亦白布裤褂;头戴瓜皮小帽;脚穿白布棉袜。女用寿衣要鲜艳些,一般用红绿两色大襟褂子,配上大花裙子,多作新娘打扮。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4)

(收殓)

现在的寿衣又变化了,西装、裙子都用上了,颇为时尚。

置办寿衣,要考虑家运恒昌和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因素。过去,寿衣无论内衣,还是外套,衣服上都不钉钮扣,只用带子系。因为不吉利啊,“钮子”即“扭子”,与子孙不好;而“带子”就很吉利了,意思是后继有人。

还有,不论穷富,寿衣不用缎子来做,“缎子”谐音“断子”,大不吉。衣服面料一般用厚实一些的春秋面料,不用夏天衣料。置办的件数必须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以避免“重丧”。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5)

(办丧事)

要注意的是,寿衣一定不能是皮毛货,即使突然身故之人,收殓时也要扒下来,换上布料寿衣。老话说,身着皮毛下葬,来生会转世为身上长毛的牲畜。

同样的民俗原理,死人穿的鞋子也不能是皮鞋,且必须是布底。

寿鞋一般是元口鞋,鞋底要钉线疙瘩,称阴间走路不打滑,不跌跤。女寿鞋底一般要绣荷花,或贴剪纸荷花,帮子上绣小狗小鹅,寓意是“小鬼小鬼你莫拉,奶奶脚底有大荷花”;“小狗小鹅,搀着奶奶过河。”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6)

(明朝寿鞋,考古出土)

做寿衣还有一个忌讳,忌袖子短。无论男女,寿衣的袖长一定要长一截,盖住手指。老话说亡人手指伸在袖口外,后代不是做贼,就是讨饭。

寿衣不要准备衬褂衬裤,送老不能穿,只穿小棉袄,外套大棉袄,外面再罩一件大褂。为什么不能穿衬褂衬裤?迷信认为会让后代人丁不旺,受穷。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7)

(寿衣)

而穿寿衣也要讲究,在人活着时做好,在将死前穿上,不要等断气后再穿。老话说,死后穿衣,亡人带不走。断气时穿什么得什么,穿新衣得新衣,穿旧衣得旧衣,光着身子死在被窝里,就是赤身而去,这最不吉利。

为什么要在赶在咽气前穿上寿衣,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死了很快会僵硬,不太好穿。

穿上寿衣后,要在头下枕金线绣莲花的“平金枕”,还有同样图案的脚枕。

死了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8)

(寿枕:上面脚枕,下为头枕)

民间过去流行自制“鸡鸣枕”,这是一种白布枕,其形状是中间凹下,两头翘起,状如雄鸡,左边做鸡头,饰以红冠,右边做鸡尾,取“鸡鸣天晓,大梦觉醒”之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