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向上好学习(孩子拥有浩然正气的密码)

孩子健康向上好学习(孩子拥有浩然正气的密码)(1)

如今的时风有点缺少浩然正气,很多人把钱权当作了奋斗目标,不择手段的为之努力,挺不起了自己的脊梁。那么浩然正气是怎么丢失的呢?

随着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人们从关注孩子生理成长转为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但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的道德成长。人们评价孩子的外在行为经常会上升为道德评判,而且成人们还会用成年人的道德水平来评判孩子的道德水平。

那天放学,我去幼儿园接我儿子,两个小班的老师正在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说教。原因是:小班的孩子在课间时看到大班老师把糖放进了抽屉里,放学后大班教室没有人,小班的孩子进去拿了糖并分给了小伙伴们、老师就在一旁说:“你们两个人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这是偷别人的东西,你们还小,要是大的话就是小偷。”来接孩子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拉着孩子要交给警察,嘴里还说:“让警察把你这个小偷抓走吧!”孩子惊恐的瞪着眼睛。

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去关注三岁多的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就直接把孩子拉上了道德的圣人架上。我相信孩子仅仅是认为糖甜,他们还没有分清“你的”与“我的”的界限,还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着想,但家长和老师就把孩子挂在了道德的审判架上。他们只看到了“偷钱”行为的本身,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就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对孩子实施了严重的惩罚,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孩子健康向上好学习(孩子拥有浩然正气的密码)(2)

孩子成长的过程,一定会犯错,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仅要允许孩子犯错,还要允许孩子同一个错误出现多次犯错,弯路也是一条成长的路。孩子走弯路,正是在对正路的探索,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过这种犯错的体验成长,起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观音菩萨对犯错的孙悟空说:“你这猴头,又惹祸了。”说明犯错是成长中的正常情况,犯错不等同于道德不良,只是孩子的一种心理行为和需求。

孩子犯错,父母和老师没有把孩子的行为归因为心理行为和需求,而是归因为道德范围,对孩子的道德水平进行了拔苗助长。孩子为了逃避风险、规避伤害、害怕惩罚、获取利益等不得不活出“两张脸”,孩子就夫去了真诚,也就失去了说真话做真事的底气,没有了浩然之气。

孩子健康向上好学习(孩子拥有浩然正气的密码)(3)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最应该熟悉孩子的道德发展规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用相关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感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一个有顺序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的发展。孩子只要高兴,为所欲为,没有规矩,也不受任何束缚,没有对错和规则的概念,更多的足生理和欲望的满足。第二阶段为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常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成人的赏识就是对的。第三阶段为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儿童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第四阶段(11丶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能够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基于同情、关心来对道德情境中的事件作判断。

我们懂得了孩子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从心理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外在行为,给孩子恰当的道德引导和保护,不仅可以保护住孩子的真诚,也能动为浩然正气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品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