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1)

上一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他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标题性,音乐中常常出现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上次我们介绍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约瑟比乌斯、弗洛雷斯坦,一个性格安静温文尔雅,一个富有朝气热情奔放。今天我们接着介绍舒曼音乐中的另两个人物,一个是他的妻子克拉拉,一个是他的老师维克。

# 01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2)

1817年,7岁的舒曼随着昆施(gottfried·kuntzsch)学习钢琴,刚开始便已崭露出即兴创作的才能。1819年,他欣赏了莫薛勒斯(moschles)的演奏后,得到父亲的支持,立志成为钢琴家,从此努力不懈。

1826年,父亲骤然辞世。1828年3月,舒曼在母亲的要求下,前往莱比锡改学法律,这个决定使舒曼倍感痛苦。1830年他毅然放弃了大学的法律课程而献身于音乐,他开始在德国音乐教师弗·维克的指导下学习钢琴,但是由于练习不当损伤了右手,失去了成为演奏家的希望。

于是他更多地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开始充分地发展他音乐和文学的才能。而这段时间舒曼也一直和维克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互生爱意,但这段感情却遭到维克的坚决反对。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3)

1840年舒曼经过长期的追求,终于和老师维克的女儿、钢琴家克拉拉结婚,从而开始了他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

维克和克拉拉都对舒曼影响至深,舒曼也将他们常常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今天我们通过舒曼的交响练习曲《克莱斯勒偶记》这部作品来介绍舒曼笔下的这两个人物。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4)

这首曲子是以乐队队长克里斯勒的名字命名的,舒曼之所以要写这首作品,正因为克里斯勒的音乐见地与舒曼的某些观点有相似之处。

其实质是表达作者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性格特征,从标题到音乐都具有文学构思。

# 02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5)

《克莱斯勒偶记》中的第十六首《克里斯蒂安那》的第一段,音型华丽,采用跨小节连线,使用装饰性的和弦。旋律在低声部,是颂歌式的,很有力量,旋律在D大调,和声在d小调,听上去有一种特殊的刚柔相济的中性效果。

中部是三个独立乐句,旋律在联合音调的骨架上。谷形旋律型,属力度保持型,显得有力量、有韧性。三连音加切分节奏形成连续的重音显得坚强而富有生气。

第四段,旋律是条带式的,加华彩,非常美,节奏特别活,整齐而不呆板,在节奏密集的地方加花,这种写法表现出女性的特征——柔美而华丽。

肢体方面接近肖邦的写法,声部交待得很清楚,显得很潇洒、灵活又充满智慧,表现出克拉拉刚强而富于智慧的一面。旋律上有摇篮曲的特征,构成一种亲切而温柔的气氛。

舒曼音乐创作风格(舒曼音乐中的标题性)(6)

老师维克在舒曼的笔下化名拉罗,老年智者的形象。

《克里斯蒂安娜》第六段字体是复调写法,复调写法往往具有冷静的理智特征。速度很慢显得很稳健,调性复杂,其中的半音转调出人意料,显示出一种思考的缜密曲折、复杂多变而令人把握不定的运动特征。这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思维我们似乎难以预测。

- 配音 -

王波

- 文字 -

潘洁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罗丽敏

- 排版 -

林胜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