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番石榴感想 忸怩的开化史吃后感

吃番石榴感想 忸怩的开化史吃后感(1)

据说,改革开放后的某段时间,国内嫁给老外的,很多是上海姑娘。

又据说,那些在自己国家混得不好的西方男人,都喜欢到上海寻觅佳偶。

上述这段文字,我用了两个“据说”。原因有二:其一,我不是洋人,娶的不是上海姑娘,没有发言权;其二,我没到上海实地考察过。——上海那么大,找洋人做老公的不知有多少。其中有多少上海土著,多少外地姑娘?不得而知。

上海姑娘嫁给老外,仿佛是从卫慧的文字里读到的。论年龄,卫慧和我相仿。想当年她那泼辣的文字,曾把我吓了一跳。同样让我吃惊的是,她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本来以为,这个大胆的女子应该成为东方教主一类的人物,能执掌文坛的牛耳数十载。可谁知,木子美们一出手,卫慧们就隐退了。——好快啊。

国人缺乏自信。不仅在文化上,在男女生活上似乎也是如此。前两年读过一本书,深入探讨姑娘们嫁给老外的理由。作者(貌似女性)说,洋鬼子的身体和中国男人的身体不一样。据说,他们都是吃牛肉喝牛奶长大的。言外之意,他们都有奶牛做干妈,所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所以,他们自我感觉和我们对他们的猜测都非常好。

以上,是关于洋人吃肉喝奶的一点“吃后感”。

上海姑娘也罢,北京姑娘也罢,都是我们国家的公民。她们选择嫁给谁,那是个人的权利。权利所在,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有媒体报道称,白俄罗斯的姑娘貌美如花。于是,她们的国家制定了法律,以法的形式告知世人:白俄罗斯的姑娘是国宝,不能嫁给外国人。

——我因此很好奇,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白俄罗斯的姑娘们似乎也不过如此。走在大街上的她们,有的还腆着啤酒肚。真让人受不了。

文化这碗饭,是越来越难吃了。稿费低不说,你还得不断应付读者的口味。鲁迅生活的年代,顺便搞点西洋景就可以混饭吃。现在好了,大家眼界开阔多了,写啥都可能让人鄙夷。

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自然也造就不同的习俗观念和欣赏口味。学者辜鸿铭曾走遍五湖四海,仍然偏爱小脚和姨太太。偏爱姨太太可以理解,这是男性的占有欲在作怪,偏爱小脚就让人难以理解了。用摧残别人脚丫子的办法搞性的禁锢,天理何在?还偏偏要戴上国粹的嚼子和笼头。看来,这国粹真是一种怪物。

王小波在《域外杂谈·食》一文中写道:“美国人请客吃烤肉,那肉基本上是红色的。至于他们的生菜沙拉,只不过是些胡乱扯碎的生菜叶子。文学界的老前辈梁实秋有吃后感如下:这是喂兔子吗?”

看来,不仅王小波对美国人的吃法不感冒,梁实秋先生也不喜欢西人的饮食。

由此想起坊间的谚语:做成功男人,拿美国工资,住英国大屋,娶日本太太,吃中国大餐。这几项,貌似均与我无缘。只是,偶尔有成功人士给我打电话来,请我大快朵颐一次,还算开心。这样说来,吃在中国,有时也与我沾一点边儿。

我终于找到了绝不移民的美好理由:不做大白兔,不吃生菜叶子。

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