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

“高级的出轨者,往往懂得把责任推给社会,美其名曰身不由己”,这应当是我看完《废都》后最直白的想法。

庄之蝶的一生共出轨了四个女人:温婉艳丽的唐婉儿,肤白貌美的小保姆柳月,个性张扬的阿灿,如白月光般的朋友妻。除了朋友妻子外,他都和他们发生过实质性的关系。

在这段此起彼伏,近乎癫狂的婚外拉锯战中,他只手毁掉了这些女人的一生。

唐婉儿被丈夫抓回去,受尽各种虐待;柳月被庄之蝶当做商品送给了市长的残疾儿子,后在舞厅堕落;阿灿自己毁了容......

说庄之蝶是低配版的西门庆真的不为过,他们都受欲望左右,不同的是,西门庆的结局是他的贪毒的罪有应得的惩罚,而庄之蝶则是病态社会风貌下的“受害者”。

在《废都》中,受社会风气影响,主人公历经苦闷与挣扎后,选择了同流合污,最终被时代扼住喉咙走向毁灭。

有人说,庄之蝶是值得同情的,在社会风气颓废的西京,每个人都只是时代浪潮的一粒沙子,跟着大浪走的人都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可真是如此吗?

并不。

这种将责任完全推给社会的行为,并不可取,庄之蝶的沉沦,并不值得同情。

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1)

从情节上看,《废都》讲述的无非就是一个已婚男人不断出轨的情感故事。西京“四大名人”庄之蝶,在这座颓废、堕落的都市中,深受这股病态社会风气侵蚀下,无望地陷入时代的生存困境里。他背叛了自己的婚姻,抛弃了贤良淑德的妻子,在欲望编织的大网里,一步步从天堂走向地狱。

《废都》写得好吗?

个人认为,这是一本赞誉过高的小说。

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2)

相濡以沫的夫妻,抵不过一场“风花雪月”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深入,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物质洪流的冲击,还给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

西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改革的春风给它注入了一股新血液,它带动的社会效益有积极的,亦有消极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世态浮华,人心浮躁,热衷于追逐权与利。

在时代的冲击下,西京逐渐成为了一座颓废的都市。街面上,气功大师各种神功带元气罩盛行,卖柿饼的妇人将生石灰洒在柿饼上冒充柿霜......

庄之蝶是西京城里的第一大名人。作为一名作家,他有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崇拜他的读者群;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他的妻子牛月清,是一名传统的家庭妇女。两人结婚多年,一直无儿无女。牛月清曾受孕过两次,却两次堕胎。第一次是两人刚结婚不久,堕胎的原因是孩子来得太早;另一次是因为事业无成。后来,等时机成熟想要孩子时,牛月清再也没能怀上。

十多年的婚姻,将牛月清摧残成了黄脸婆,和年轻的姑娘相比,她愈加显得笨拙和老态。这也遭到了庄之蝶的嫌弃,可偏偏婚是不能离的,因为庄之蝶是名人,好面子。

两人却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平淡且无聊。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为庄之蝶的出轨埋下了伏笔。

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3)

男人没有出轨,只是时机还没有到。唐婉儿的出现,恰巧踩在了这个点上。

唐婉儿是《废都》这部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女性,也是整部小说塑造得最好的一个角色。她本是陕南人,后嫁给潼关的一个粗壮工人。她长得很美,天生一双桃花眼。她喜欢读书,表面上看,她似乎是一位现代新女性,敢于追求自己心中所谓的“爱情”。可她追求新生活的路不过是不断更换好男人的过程。

她抛夫弃子,跟着周敏从潼关跑到了西京。后来,在西京遇到庄之蝶,立刻被他的“文学气质”吸引,毫不犹豫地倒贴,做起了庄之蝶的地下情人。

唐婉儿的善解人意,满足了庄之蝶空虚已久的内心,他甚至无耻地对唐婉儿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令我感激的是,你接受了我的爱,我们在一起,我重新感觉到了我又是个男人了。”

欲望的端口,一旦打开就难以控制。自此,庄之蝶走上了一条被欲望操控的不归路。

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4)

柳月是庄之蝶的第二个出轨对象。

作为庄家的小保姆,柳月是个与明星陈冲一样美艳动人的美人。某日,柳月撞见了庄之蝶与唐婉儿的苟且之事,为了不让柳月揭发二人的关系。在庄之蝶与唐婉儿的设计下,半推半就成为了庄之蝶的第二个情人。

柳月是贪婪的,美貌是她的资本,她幻想过能凭这身皮囊将生活过得更好。在成为男主人的女人后,她甚至认为“保不准将来自己能成为家里的女主人。”可现实是,她只是庄之蝶的泄欲对象,庄之蝶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后将她送给了市长的残疾儿子。

继柳月之后,在某次机缘下,他跟仅有一面之缘的有妇之夫阿灿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

性欲本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于其中而无可自拔。对于这样的庄之蝶,郭春林曾说,“庄之蝶之所以沉湎于性事,是因为他找不到其他可以摆脱、逃避的途径,堕落和颓废是迷茫、无着无靠、没有任何认同的自然结果,在他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一个通道,那就是女人。

可悲的是,他并没有通过女人实现救赎,故事的最后,他丢掉了名声,也丢了命。

80年代的孤独(用高知分子的沉沦故事)(5)

堕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软弱者的借口。

在《废都》这部小说中,贾平凹用一件沾满了“性”的外衣,去呐喊、去批判,将社会的病态展现在读者眼中。他想让读者看到时代的问题,看到整个社会遭遇的精神危机,看到知识分子在传统精神文化不断崩溃的现实面前,知识分子的挣扎与苦闷,可苦闷之后剩下的却是无望的沉沦,没有了转折。

正是因为没有了任何转折,才让这部小说丧失了一部分价值性。

人生的困境是永无止境的,洞察了生命的困境,真的就只能沉沦了吗?

西西弗斯的人生困境够绝望吧?(西西弗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可西西弗斯做了什么?

反抗。以鄙视的态度,对抗命运,行走在痛苦里,也走在了欢乐中。

西西弗斯是英雄,因为它让我们懂得,即便渺小脆弱的个体,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对抗荒诞的生命。

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捶打中,福贵仍旧向阳而生。(福贵,余华作品《活着》的主人公)

可同样都是面对时代的浪潮,命运的捶打,《废都》中的庄之蝶做了什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手中有武器的社会创造者,作为整个社会精神世界的守护人,他本可在“百鬼狰狞”中杀出一条血路来,遗憾的是,他选择了沉沦,堕落。

他的沉沦,也让整部小说变得更加消极,黑暗。

我们同情孔乙己,同情祥林嫂,同情祥子,因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而无力反抗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可对于庄之蝶,我无法产生怜悯之心。

我们无法逃脱”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宿命,过着“缓慢受槌”的生活,却可以选择像王小波一样追逐“特立独行”的时代精神。

这才是知识分子应该当追逐的正确的价值选择,所以,在我眼里,《废都》真的只能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