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

“男子皆欲娶,女子皆欲嫁。”这话在京剧大师里赞的是梅兰芳先生,他台下谦谦君子,台上婷婷美人。我以为在越剧大师中,能得此赞的,越剧皇帝尹桂芳应当是当仁不让的。不过,她与梅先生恰好相反,她是台下温婉佳人,台上翩翩公子。

京剧名旦擅长男演女,越剧小生擅长女演男,皆是假凤虚凰,一样倾倒众生。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2)

有人说,不懂越剧的人,听了尹桂芳的唱,便可了解越剧的一半。

上世纪五十年代,何占豪受命谱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领导交代:“一定要深刻又美好!”

何占豪找不到灵感,十分为难。

一天,他家附近的剧场正好有尹桂芳的演出,剧院门口挤满了人,是许多穿着补丁衣服和开口鞋子的工厂女工。

每当剧场里传出尹桂芳扮演的贾宝玉对着林黛玉温柔低吟“妹妹呀……”,女工们就会兴奋地欢呼着抱成一团。

那一刻,何占豪心里充满感动,他在心里吟唱着尹桂芳“妹妹呀”的旋律,写成了《梁祝》的开篇:“咪索拉多锐拉多索……”

穷与富的人,向往美好的心是没有差别的。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3)

1919年农历十月初十,尹桂芳出生在浙江新昌县小龙潭。双十出生的人,据说命中是有福的。

然而,人生的祸福,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1929年,尹桂芳的父亲病逝,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她母亲缠了小脚,不能下地农作,只能靠一双手做针线赚取日用,要养育家中姐弟三人,实在为难。

那个战乱的时期,浙江一带贫苦人家的女儿有三条出路,一是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二是到上海进工厂做童工,三是唱戏。

不管选哪一条路,都是踩着刀刃活下去。

最终,尹桂芳选择了唱戏。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4)

1937年,已经跑了八年码头的尹桂芳,凭着一腔孤勇,来到了上海这个大码头。

当时戏班的冯师傅比较偏爱她的师姐,而且觉得尹桂芳绝对“唱不出山”(不会成名),于是他很不喜欢给尹桂芳讲戏,有时还给她派一些她根本不会的戏。

有一次,在贴出去的戏单上,他安排第二天晚上尹桂芳演《何文秀》,但是尹桂芳从来就没有演过这个戏,向他求学,他只说:“你明天来学。”

尹桂芳急得一夜未睡,第二天天没亮,便去师傅住处准备好洗脸水和点心等着学戏。谁知道,师傅高卧到日上三竿才起床,见到尹桂芳还要责问:“你为啥不早点来?”尹桂芳只好解释:“我早就来了,怕吵醒你。”

师傅洗漱完毕用过早饭,这才稳稳坐下,从《桑园访妻》开始说戏,他连说念白和唱词一口气说到底,说完就起身回房,完全不管尹桂芳记住没有学会没有。他是存心要让尹桂芳“立台板”。

立台板是演员在戏台上不会唱戏,只会干站着,立台板的演员大多会失去观众的喜爱。

当晚的演出自然是失败的,尹桂芳无可奈何地立了台板。但是观众们却没有责怪尹桂芳,而是指责戏班故意刁难人,偏偏安排人家演不会演的戏。这大约是因为平常尹桂芳的表演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大家才没有因为她立了一次台板而指责她。

但是尹桂芳自己却很惭愧,从此,她特别注意学习《何文秀》这出戏,不管哪个剧种哪个戏班演出,她都会去观看,她尤其爱看越剧女小生竺素娥和京剧小生叶盛兰的戏,看了之后自己比较思考,甚至把别人的戏背下来。

她非常欣赏竺素娥不温不火、恰如其分,从不用夸张的动作和讨俏的唱腔招徕观众的表演风度。

多年以后,她回忆说:“我演戏喜欢演九分,还要留一分给观众。”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5)

时过境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尹桂芳又演《何文秀》。这时,她早已经有了23年的演艺生涯,表演艺术炉火纯青,尹派唱腔也早已蜚声海上。

她与剧团的同志一起整理《何文秀》这出戏,删除了一些陈旧的情节,又借鉴评弹加强了“哭牌算命”的音乐美感。

纵然时隔几十年,观众也忘不了她头戴书生帽,身着一袭蓝衣,端坐在书桌后,双目神采飞扬,一边“装模作样”打着算盘,一边行云流水地吟唱:“时辰八字排分明,文秀要算自己的命。”

有戏曲评论家撰文说:“如果要求一位西洋古典歌剧的作曲家、歌唱家去谱写演唱介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曲子,对方肯定会产生困难,而尹桂芳却做到了。这一段中‘幸亏又逢贵人星,贵人相救得重生’一句在说与唱之间,旋律若有若无,妙处可以意会不能言传。”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6)

尹桂芳的另一处出戏《沙漠王子》中也有一段巧妙的《算命》,妙处可与此戏相映成趣。

说起《沙漠王子》,那是多少戏迷心中永远的回忆,这出戏与尹桂芳创立的芳华剧团同岁,正是芳华剧团成立后演出的第一出戏。

芳华芳华,从两个人名字中分别取一字组成,尹桂芳的芳,竺云华的华。

那时越剧舞台上的演员彼此搭档都不太长久,少则几场戏,多则几月半年,而尹桂芳与竺云华却一直搭档好几年。

竺云华生得极美,早年扮演越剧花旦时有“越剧西施”之称,她的另一个名字竺水招更为大众熟知。

如果说尹桂芳的眉目晴朗带有男性的俊雅,那么竺水招则尽显纤巧婀娜的东方美人风姿。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7)

舞台上尹桂芳扮演风流才子,竺水招扮演红粉佳人,舞台下她们是风雨同舟生死患难的金兰姐妹,。

1938年时,这一对姐妹搭档在浙江黄岩跑码头,戏唱得好,人长得俏,自然大受欢迎。可是花美惹狂蜂,当地的警察局长强施手段逼迫二人,二人坚决不从,被关进大牢40多天,经双方亲朋多方周转才解救出来。二人相互扶持经历这一番出生入死,感情更深,便在城隍庙中结为金兰姐妹。

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中便借鉴了尹桂芳与竺水招结拜的故事,揭露了当时底层艺人们受尽欺压的悲惨现实。

两姐妹到了上海后,更是相互扶持,一生一旦,唱作俱佳,合作默契,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渐渐成了戏迷中心中的“神仙眷侣”。

竺水招性格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在上海有了名声后,有一富商摆了满桌的珠宝,要她喊声“干爹”。

竺水招只冷冷一句:“我自己有爹娘,喊不出口。”

尹桂芳虽算不得八面玲珑,但对义妹一定护她周全。

传说中,竺水招有“四不演”的规矩,不演轻薄浪荡的角色,尹桂芳一一悦纳,从未勉强,只是设法去请其他演员配戏。

姐妹情深,风雨经年。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8)

1946年农历正月初一,芳华越剧团于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尹桂芳扮演罗兰王子,竺水招扮演伊丽公主,此戏一出,大获成功。

《沙漠王子》是一个改编戏,放到现在它也是一个改编作品的绝佳范本,如果没有人说,谁都不可能想到它居然是从美国电影改编过来的。

来由也不复杂,尹桂芳喜欢看电影是众所周知的,越剧的那些女演员大多都喜欢看电影。甚至还有小报特别做过报道:“要是观众想去邂逅邂逅自己喜欢的越剧名角,那电影院是再好没有的去处了。”

给尹桂芳改编灵感和热情的电影名叫《月宫宝盒》,导演迈克尔·鲍威尔,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别称——《巴格达大盗》。

这个电影充满神话色彩,取材自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故事说,巴格达城的阿麦王,从小生活在优裕生活中,不知世事险恶,国中政务渐渐被宰相贾法控制。后来贾法政变,要将他杀死,幸好和他同牢的聪明小偷阿布搭救,从此两人开始去漂流逃命。漂流到巴拉斯国,其公主美若天仙,阿麦王对她一见钟情,潜入宫中相会。

公主问:“你从哪里来?”

阿麦王答:“从时间的开始。”

公主又问:“你会待多久”

阿麦王答:“到时间的尽头。”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后来贾法想用诡计害死阿麦王得到公主。但是阿麦王与公主的爱情生死不渝,经得起一切磨难。最终贾法受到惩罚,阿麦王和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而真正打动尹桂芳的便是国王和公主生死不渝的爱情。

她被这个电影深深的吸引,她把自己的改编创意与剧团的编导们进行商量,最后改编出了《沙漠王子》,背景调整到写蒙古部落的故事。

尹桂芳扮演罗兰王子,竺水招扮演伊丽公主。

46年8月的越剧报撰文赞:“尹桂芳搭竺水招,真是天上一对,地上一双,好无再好。”

传说有唱片,但恐怕已经失传了。

那个时候,大约尹桂芳是在热恋中的。

她一生未婚,她的恋情被无数戏迷猜测了千百次,叹息了千百次。

人事已远,外人不得而知。

只是多年后,她向女作家叶文玲倾吐了一二真情。

40年代,她有一个可意的追求者,但是因为母亲生病,她忙于演出和照料母亲,又不忍冷落了对方,便常请竺水招招待。男方与竺水招渐渐生情,尹桂芳便暗暗退让了。

一番话,淡淡几句,没有怨,没有嗔,有的只是对竺水招深深的情谊。

因为到了那时,她与竺水招早已天人永隔。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9)

尹桂芳一生谦让,从来没有争过。

1947年时,为了建造自己的剧院和学校,越剧姐妹们联合起来义演《山河恋》。为了这次义演,尹桂芳放弃了自己正在筹拍的电影《王孙公子》,这本来会是中国第一部越剧电影。

不管是放在当年电影资源稀缺的形势下,还是放在尹桂芳一生都没有留下电影作品的遗憾中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她始终是不去计较的。

更何况,爱情不是争输赢,爱与不爱,都没有错,不存在争夺与辜负。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0)

只是,1948年,两姐妹终究分道扬镳了。

原由是她骑马摔伤,到香港养病。

她把剧团托给竺水招,芳华剧团便改组成云华剧团。

后来,云华剧团缺少当家的小生,竺水招便由旦改生,自己当家。她改演小生十分成功,声名更胜从前,从此,尘埃落定,再无合作。

同年,尹桂芳返沪演出,被戏迷以最高票数选为“越剧皇帝”,从此“高处不胜寒”,再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搭档,也没有遇到她的良人。

最终,一生嫁给了越剧!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1)

尹桂芳一生演过很多的戏,但是要说她心中最放不下的戏,应该是《红楼梦》。她一生中曾先后四度扮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她是越剧舞台上第一个扮演贾宝玉的演员。

1947年大中华唱片有一段珍贵录音,是尹桂芳首度演唱《红楼梦·哭灵》,讲的是林黛玉死后,贾宝玉重游潇湘馆,对着林黛玉的灵牌哀哀哭诉。

1953年,她又一次演出《宝玉与黛玉》,这一版的演出引起了上海的轰动,先后一共演过300场。

这个版本的编剧叫冯允庄,冯允庄以前有个笔名叫苏青,就是那个张爱玲说“如果把我与丁玲冰心相提并论,我不能引以为荣,但是与苏青放在一起,我是情愿的。”中的苏青,她声名最盛时的作品叫《结婚十年》。

解放后,苏青落魄了,她的小说都成了“黄本”,她被安排进了“华东地方戏进修班”学习编剧。结业后经历了一点波折,来到了尹桂芳所在的“芳华越剧团”。起先写了几个戏,不大合适越剧演出,尹桂芳便让陈曼带着她一起改写了《宝玉与黛玉》,终于大获成功。

1955年,尹桂芳带着红楼梦上京演出,京剧大师俞振飞赞诗一首:“红楼昔见哭潇湘,平淡天然最擅长,最是丰神称独绝,于无泪处断人肠。”

他极力赞尹桂芳扮演的贾宝玉:“直似雪芹笔下泥捏儿!”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2)

与《宝玉与黛玉》相映生辉的是,苏青为尹桂芳写的另一部大作《屈原》。

在尹桂芳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副她钟爱的书画作品,上书田汉先生为她作的对联“桂子飘香怡红院,芳馨长流汨罗江。”

怡红院指的是她演贾宝玉,汨罗江指的是她演屈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年,为纪念屈原,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话剧《屈原》。赵丹扮演屈原,白扬扮演南后,陈鲤庭导演。

苏青听说了这个消息,她对编演越剧《屈原》跃跃欲试。

一天,尹桂芳正在卸妆,苏青进来问她敢不敢演屈原,尹桂芳此前对屈原一无所知。苏青便介绍了屈原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北京话剧《屈原》的演出情况。尹桂芳听了很心动,她果断地说:“演!越剧不能老是才子佳人,应该有新突破,应该上演这样思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戏!”

屈原,正是一个好人物。

尹桂芳满怀激情与主创团队一起到北京观摩话剧,向主演赵丹虚心求教表演心得,又多方求学,去了解屈原这个人物。

她自幼学戏,从未读书认字,对于屈原的作品自然不能轻易读懂。回到上海后,她专门向郭沫若的学生,著名的屈原、《楚辞》研究专家文怀沙教授讲解屈原的作品。

文怀沙一字一字讲,尹桂芳一字一字记,文怀沙一句一句说,尹桂芳一句一句背。就这样,一个从未上过学的越剧演员居然读懂了屈原的《楚辞》,居然走进了屈原的人生,居然将屈原活生生地在舞台上演绎出来。

当她“身穿宽袖便服,头戴便帽,腰系大带,颌下留三绺清须,足蹬四寸高靴,手执帛书,边吟边行,缓缓出场······神韵、气度、身份,就是‘屈原转世’。”剧作者许寅这样赞叹说。

1955年,尹桂芳带着《屈原》上北京演出,时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田汉看后赞她“不亚于赵丹”,赵丹看了称赞“比我演得好”。京剧大师周信芳看完,对着傅全香说:“想不到尹桂芳还有这招······”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3)

一个人的才华容易使人惊艳,也容易使人忘怀。

但是一个人的品格,却会沁人心脾,深深铭记。

真正当得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多,但尹桂芳受之无愧。

邓颖超说:“尹桂芳真是越剧界名副其实的大姐,她品格高。”

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说:“在越剧界,论人品、论艺术都响当当,当得起“大姐”二字的惟有尹桂芳。”

著名剧作家顾锡东赠联:越坛大师,艺苑完人。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4)

建国后,华东地区组建了第一个国营剧团,能够参加华东国营剧团不仅有安稳的公职,这份荣誉也意义重大。

华东实验剧团派人邀请尹桂芳参加。

听闻了这个消息,芳华剧团的演员们都很紧张,尹桂芳一直是剧团的主心骨,是剧团生存的保证,尹桂芳就是芳华的票房,尹桂芳就是芳华的灵魂。

如果尹桂芳去加入了国营剧团,那其他演员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呢?

尹桂芳也考虑很多,终究没有参加,旁人笑她傻,她只说:“我进了那边,芳华怎么办?”

一句话传遍芳华,听者无不动容。

1959年,上海的民营剧团陆续支援到全国各地。

尹桂芳的芳华被安排迁到遥远的福建,跟着尹桂芳走,芳华人无怨无悔。

可是,上海戏迷根本不答应。

戏迷们甚至扬言要以卧轨阻止尹桂芳乘火车离沪赴闽。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尹桂芳决定提前一天秘密启程。

但是戏迷们还是知道了消息,在火车缓缓启动时,纷纷赶来相送。

火车上,火车下,皆是泣不成声······

上海,再见了!

命运,开始了!

1966年的一天,排练场里贴出了大字报,开始出现了以尹桂芳是“黑线人物”的标题。

很快,尹桂芳被划为重点批判对象,步步升级,从三名 三高黑线人物到艺术权威后又加上反动的帽子。

紧接着,被隔离关押。

隔离室不断传出消息:

“尹桂芳挨打了。”

“尹桂芳家被抄了。”

“尹桂芳被挂牌在人民剧场门口示众了。”

“尹桂芳被逼跑步追上汽车游行了”

“尹桂芳头发都揪了”

“尹桂芳成‘中统特务’了“

······

“尹桂芳服毒自杀了!”

仿佛在地狱中煎熬了两年,尹桂芳熬不下去了,躲在医院里服毒自杀,后被送到市第二医院抢救,死里逃生却生不如死。

尹桂芳服毒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被与她一样同在炼狱中煎熬的竺水招知道了。

一天下午,趁旁人不注意,竺水招偷偷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剪刀。她把剪刀绑在椅子上,刀刃对着自己,仿佛飞蛾扑火,飞身扑向剪刀。

从此世间无“尹竺”。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5)

后来,福建省文化系统成立了军宣队,要按军队的办法来整治“牛鬼蛇神”。所有“牛鬼蛇神”被集中到了麻沙镇。

有一段时间,尹桂芳得到了比较宽松的待遇,可以在星期天的下午到麻沙镇上走一走。

麻沙镇非常荒凉,只有几个小食店,所谓“走一走”,也就是可以到小食店买点零食。

虽然并不是特别的好处,却让关在牛棚里的人非常羡慕。

一天,尹桂芳散步回来,藏着一个神秘的塑料袋,看四周无人,便偷偷溜进“牛棚”。

原来,尹桂芳冒着被“革命群众”发觉要挨批斗的风险,为牛棚里的人带回了一些白年糕、红年糕、虾酥之类的零食。

当时被关在牛棚里的编剧陈贻亮回忆说:“微笑着的尹桂芳好像就是一尊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6)

1972年,尹桂芳因在文革中遭受非人的折磨导致瘫痪!

范瑞娟前去探望。临别之时,尹桂芳多次嘱咐范瑞娟看好包裹行李。

范瑞娟回到家,收拾东西才发现,尹桂芳悄悄在她包里放了200元人民币。

望着这几乎要顶当时四个月工资的两百元钱,范瑞娟顿时嚎啕大哭。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1979年,上海举办了“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演唱会在可容纳一万多名观众的上海文化广场举行。尹桂芳和袁雪芬一起唱了一段《山河恋》的送信。

当天,尹桂芳气色极好,年近古稀,一生沉浮,眉梢眼角都是故事。

观众们虽然听说尹桂芳身体中风致残,可是舞台上的尹桂芳风度极佳,哪里有半点病痛的模样。

谁能知道,尹桂芳的右手压在台上,根本抬不起来,右脚根本站不稳,全靠用沉重的角铁固定在台上。

谁又知道,她中风失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却为了重登舞台,苦苦练习七年。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7)

“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她微笑着说,眼里都是泪。

之后的二十一年,她坐在轮椅上,培养了一批一批的学生。

就在尹桂芳弥留前几个月,她的学生“越剧王子”赵志刚,向她请教怎样才能演好贾宝玉。当时,尹桂芳已经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她只好用左手颤抖地在纸上写下一个“情”字。

“情”之一字,道尽一生。

越剧皇帝上朝联唱 越剧皇帝尹桂芳(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