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

《康熙王朝》是一部经典的清代影视剧,在这部剧中,除了陈道明扮演的康熙帝和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其他配角同样都很出彩。明珠、索额图、周培公、李光地等角色身上亮点十分突出,尤其是苏延石老师扮演的那个“倔强老头”姚启圣,其形象更是被塑造的十分生动。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1)

不过,既然是电视剧,就难免有艺术成分在里头,很多情节和历史不符也情有可原。就拿姚启圣来说,其人物形象就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其最大的“败笔”就是在姚启圣收复台湾后,康熙帝论功行赏,封为他“杭州西湖候”。

姚启圣是举人出身,但他并不是被顺治帝定为“永不叙用”之人,他从广东香山知县做起,一直做到了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底,也就是施琅出兵台湾的那一年,姚启圣便病逝了,死后追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也就是说,姚启圣并没有等到台湾收复的那一天。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2)

再来说一说姚启圣封西湖候的事情。首先强调一下这并不是去挑电视剧的毛病,而是想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下关于清代封爵的一些知识。

“候”是清代的一种爵位,和官职本身并无多大关系。按清代惯例,爵位封为三个系统,即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就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蒙古爵位也有亲王、郡王等封号,但在这个基础上会保留蒙古尊号。这些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异姓功臣爵位主要指爱新觉罗氏以外的封爵,如清初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等人,他们就是属于异姓封爵,这些爵位有九级,分别为公、候、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而且前面六种爵位又分为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候、三等轻车都尉等。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3)

清代是满族人的江山,因此对于满洲八旗有着特殊的待遇,一般情况下,授封爵位最多的还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当然汉军旗也有不少被封爵。汉人被封爵的有清一代不过十几人,其中又以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孙可望最高,他们都是王爵。

不过,这五个人和其他汉人明显不同,他们是清开国功臣,曾为爱新觉罗氏江山立下过大功,其他汉人中也不乏被封公、候之人,但基本都是隶属汉军八旗。

按清例,非战功不能封爵。作为文官无论政绩再好,想要得到爵位如同登天,雍正朝第一宠臣张廷玉资历够深吧,他也不过是个三等伯爵,后来还被乾隆给抹了。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4)

汉人中第一个封为侯爵的是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曾国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其后左宗棠收复新疆,勘定西北,以军功晋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再后,李鸿章兴办北洋,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晋升文华殿大学士,追封一等肃毅侯。

不论是曾国藩、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在他们身上都有明显的印记,那就是军功。凭着他们当时在朝中的地位,也仅仅是封了个候爵。反观姚启圣,一个封疆大吏只不过是政绩卓著,并无尺寸战功,康熙帝又怎么轻易授予他侯爵呢?

更无法解释的是,即便姚启圣封了侯爵,也不会冒出来个“西湖候”。《康熙王朝》中原话是这样的,康熙对姚启圣说:“论功业、人品,朕都不知道封你什么好,就封你为杭州西湖候吧,哪里还有一座行宫也一并赏给你。”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最后片段(姚启圣功成名就得封西湖候)(5)

清代的侯爵为一、二、三等,任何情况下,官方对侯爵的称呼一定要加上等级,绝不可以马虎。况且,清代的侯爵都会冠以忠、勇、诚等能充分体现被封者人格特点的名称,断不会将地名或是风景名胜作为爵位的称呼的。因此,康熙帝封姚启圣为“西湖候”乃大谬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