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

文 | 符琼尹、江宇琦

《八佰》票房破15亿这天,杜淳去了趟位于上海的四行仓库旧址。

在后来发布的长微博里,他用“重回”、“熟悉”、“血肉相连”等来形容他当天的感受——两年前,他在距离上海不到100公里的苏州,一座几乎完全复刻的四行仓库里,度过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当了20年演员、演了几十部剧,杜淳从没觉得哪段时光像这10个月那么特别。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10个月的“艰苦岁月”,是他自己主动“要”来的。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

杜淳发布长微博

“不爱争”,这是一位和杜淳合作过的执行制片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当剧组里别的演员都想着怎么尽可能多点戏份、多点露出时,杜淳却显得格外安静,没他戏的时候他常常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对此杜淳本人也坦言,在此前十多年的演艺生涯里,他几乎没有主动去争取过任何一个角色、一部戏。

直到《八佰》的出现。

“2016年底的时候,我听说管虎导演有这么个戏,那时候我连剧本都没看过,但就是想演。”杜淳告诉毒眸,他的执念一方面源自一直想演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管虎。“他的电影气质风格与众不同,总能拍出非常好的作品,我一直很想和这样的电影导演合作。”

于是杜淳人生中第一次,主动为了一部戏找上了导演。头一回见面,管虎没怎么和杜淳聊剧本,只和他说了一件事:《八佰》这个戏很特殊,拍摄周期特别长。而在拍摄的10个月里,既没有假期,也不能随意请假,只能在剧组里头待着,选择了《八佰》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别的东西。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2)

《八佰》海报

“很多演员听了这点后,就都放弃了,因为真的得牺牲很多。不过我当时没太犹豫,很快就答应了。”杜淳回忆称,为了这10个月的“封闭拍摄”,他还推掉了日后热播的一部剧。“没啥后悔的,因为意义完全不一样。拍《八佰》之前我就相信,这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3)

“演绎”谢晋元

决定要拍《八佰》后,杜淳就完全把自己“交付”给了管虎。

刚和管虎接触的时候,杜淳对于《八佰》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其实没有多大概念,更没有想过这会是这么大制作的一部电影。一直到2017年,和管虎在位于苏州的拍摄场地里再次见面时,看着还没搭建完却已足够震撼的布景,杜淳心生感慨:“到剧组一看,就知道(管虎要拍怎样的电影)了。”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4)

《八佰》中搭建的四行仓库

杜淳对管虎的信任,很大程度体现在了角色的选择上。在决定入组后,他一面做着准备工作,一面在等待着自己的角色。由于《八佰》是一部群像作品,涉及人物众多,所以究竟应该让谁来饰演哪一个角色,管虎也思考过很久,以至于杜淳所要饰演的角色前后变过好几次。临开机前,杜淳在剧组里遇到摄影指导曹郁,曹郁还有些纳闷:“你的角色咋又换了?”

筹备阶段,管虎也好几次问杜淳“想演什么角色”,杜淳的回复总是很直白:“你看我适合演哪个角色,我就演哪个。但既然是一部战争戏,那我肯定希望能进到仓库里。”听罢杜淳的回复,管虎便总是会说:“我再想想吧,你也再等等吧。”

这一等,就等到了临开机的最后一天。

谢晋元是整个《八佰》剧组主要人物里,最后一个确定的角色。拿到这个角色后,杜淳也和很多人聊过管虎的这个选择,大家认为管虎选他演谢晋元的原因,是因为后者本身有投笔从戎的经历,身上有些文人气质,这点和杜淳有些相似。不过杜淳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过多地和管虎讨论,因为他相信导演的判断。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5)

杜淳《八佰》定妆照

但也正是因为直到开机前才接到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杜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分析这个人物的时候,管虎曾告诉杜淳,《八佰》这个故事前后分三幕,谢晋元的戏份主要集中在第三幕的升华部分。管虎告诉他:“前面铺垫了那么多,这是传递精神的时候,如果你的表演垮了,那整个戏都垮了。”

据媒体报道,《八佰》剧组在 “苏州河”畔,不仅搭建了整个社会生态,包括独立的水电供应和交通系统等,还为每个入镜的角色准备了人物小传,力求每个进入那个情境的人都知道,“我是干嘛的,我今天为什么走在街上,要去哪里”。在要求如此严格的剧组里,“吃透”谢晋元、演绎谢晋元,就成了《八佰》开拍后,杜淳最重要的一道功课。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6)

《八佰》苏州河畔的上海风光

和一般的剧组不同,《八佰》采用的顺拍模式,按照时间线一点点往后推进。这样的拍摄方法虽然费时、费钱,却能让演员一点一点深入角色。在仓库守卫战的这4天,许多角色会有心理上的成长或者变化,例如欧豪饰演的端午、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就经历了从“逃”到“战”的变化。

“谢晋元不同,他从进仓库那一刻,就是为了赴死的。只要我们这个仓库不丢,上海就等于没有沦陷。”在杜淳的理解里,进入仓库后,谢晋元就有种“成魔”的状态。这也就决定了,杜淳没办法像欧豪、王千源等人一样,在表演中慢慢进入角色、实现“成长”,他的功课更多是在戏外——好在因为是顺拍,杜淳在拍摄初期并没有太多戏份,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人物准备上。

为了能让演员尽可能贴近人物气质,管虎除了拉出大量相关的影片、书籍让演员们学习外,还针对杜淳和李晨、魏晨等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的扮演者,安排了军事化的训练,包括训练站姿、说话气势、端枪方式等。管虎的要求很直白,希望他们和其他人站一排时,一眼就得区分出来哪拨人是真正的88师524团成员。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7)

杜淳在《八佰》中的端枪姿势

而针对具备文人气质的谢晋元,管虎还给杜淳“开了小灶”,找人教他毛笔书法。“谢晋元的字特别好,四行仓库的博物馆里迄今仍陈列着他给妻子的家书。导演的要求特别高,让我临摹博物馆里放的谢晋元的字体,因为他想拍几个字。”虽然这一构想在实拍中没能被呈现出来,但杜淳却觉得,这样的经历和学习,的确让他在准备期间,更能体会到谢晋元的气质,和他在仓库期间的“孤独感”。

戏里的谢晋元是孤独的,戏外杜淳也在尝试着另一种“孤独”。虽然戏份不是特别多,但杜淳还是在剧组里待了8个月,并且大部分时候是没有他的戏的。这8个月里,除了学习、培训,他更多时间就是和李晨一起健身,砍除了几乎一切社交需求。

“演员不能随意脱离剧组,因为一旦离开了那个氛围,出去吃个饭或者见见朋友,等再回来时就得重新适应剧组氛围、重新融入角色。而只有演员们朝夕相处,彼此间建立一种站朋友、兄弟的联系,当站在对方面前时,才能流露出最自然的感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杜淳才更明白刚见面时,管虎为啥会先不聊剧本,而是会提拍摄周期很长的事情,因为对于演员来说,这的确是一次漫长的修行。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8)

《八佰》中的杜淳 也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修行”里,杜淳最终成功“演绎”了谢晋元。 刚进组的时候,杜淳对于还在纠结怎么能符合管虎的要求,但拍到后面,他常常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在演戏。“有几场戏,我以为得重复几回,结果居然很快就过了。我当时就很纳闷,还跟管虎导演说我都没有开始演呢,怎么就过了?会不会哪里演得不够?后来我慢慢理解了,电影就是不要你‘演’,你进入人物状态,自然地表达出来就好。”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9)

成为杜淳

尽管演到后期,杜淳觉得慢慢渐入佳境,但这一路过来并不容易。

到今天为止,回想起来在《八佰》剧组的日子,杜淳还是会觉得格外特别:谢晋元身骑白马与日本军官谈判时,曹郁发现光不够,于是这场戏便先“暂停”;天台戏前,谢晋元走到墙边向大家敬礼,这一段前后横跨了三个月;拍戏期间,大家每天排演、看天气预报、等待合适的机会,“时间卡着几点几分,走到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风、同样的镜头出来的阳光光感一样,才拍”,错过了就只能等待下一次……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0)

走到墙边这场戏,前后横跨了三个月 即使“身经百战”,初入《八佰》剧组的杜淳还是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因为他此前更多是出演剧集,所以在管虎的镜头前他一度有些“茫然”。 “在表现得比较自然前,一开始管虎导演总说我,一看就是演电视剧演多了。”杜淳告诉毒眸,剧集表演动作幅度会更大、碎动作更多,但这样的处理在大银幕上容易被放大,眼睛多眨了一下都会破坏整个表演的氛围。“台词表达也需要适应,导演说我念台词,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学校里走出来的本科生,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但是电影需要的是最质朴的、去修饰的东西,说话要自然,要像正常聊天一样。”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1)

《八佰》中的杜淳

就这样,从拍戏时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到某一场景的一次打光,杜淳跟着一众兄弟们,和管虎一起硬生生磨了好几个月,为了一个镜头连续耗上10个小时成了种常态。杜淳2016年刚见到管虎时,导演本人还神采奕奕的,但等到《八佰》拍完的时候,他原本黑色的胡子就已经全白了。

但即使拍《八佰》的日子很苦,杜淳也仍乐在其中,采访中他好几次和毒眸提到,这次拍摄经历对他来说太重要了,拍完《八佰》仿佛他整个人都“开窍”了。“以前我拍有的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一天能拍30场戏,但到这边恨不得一场戏拍30天。中国有多少剧组能这样做呢?讲究,太讲究了。”

杜淳抑制不住的欣喜背后,是终于能够“做回自己”的喜悦。

2010年前,杜淳更为人熟知的角色多是民国剧或革命剧中正派的英雄,例如《51号兵站》中的梁宏,《敌营十八年》中的江波,《走西口》中的田青。杜淳2018年参加综艺《我就是演员》时,就有嘉宾感慨,当年的杜淳是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下党专业户。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2)

《敌营十八年》中的杜淳

这些“固有印象”的背后,或许也包含了杜淳出道早期的“有意为之”。他曾对媒体说:“一个演员的戏路还没有完全定位时,过于轻易地尝试诸多形象上的跨越,会造成观众对你的混淆感,让你在戏路上的定位走入一个盲区。”

30岁其实是杜淳给自己设的“一道坎”。当年他从北电毕业的时候,他们那一代的演员,很少有能直接去演主角的,很多人不在圈内待到30岁,很难得到真正合适自己的角色。因此杜淳当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时间线,要年轻的时候一个一个小角色去积累,并最终去找到更合适的落脚点。

2011年新版《水浒传》翻拍,杜淳在其中扮演“臭名远播”的西门庆,到了2012年《北京青年》里,他又则扮演了眼高手低的何北。这两次尝试不仅让杜淳过了把“反派的瘾”,也让观众和业内看到了他不一样的一面。其中西门庆一角,更是让杜淳获得了2011“影视风云榜新势力盛典”最具突破精神演员奖。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杜淳的戏路变得越来越宽,而他内心里关于要成为怎样的演员,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只不过,“清晰”带给他的是更多的焦虑。

“随着年龄慢慢越来越大,慢慢开始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后,有的戏就不太想接了。从收视、票房的角度来说我也能演,但不是我心里面所想要的角色和所想要的内容的气质。”杜淳透露,有那么一段时间里他很纠结,觉得身为演员很被动,有时候必须因为市场等因素而做出一定的妥协。“我很焦虑,是因为我更清楚我想要什么,但并不一定总能得到到。”

焦虑中,杜淳选择了“宁缺毋滥”,有那么几年他接戏的频率有所下降,而一些真的好的项目,即使是戏份不多,他也愿意去尝试。

这之中就有2016年底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作为一名很少出演电影的演员,杜淳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冷面杀手车夫。角色台词不多,甚至因为扮相原因,很难被人注意到“这居然是杜淳”,但就是这么个小角色却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3)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杜淳

“拍完《罗曼蒂克消亡史》,整个人感觉都不一样了。和葛优、章子怡这样的演员,还有程耳这样的导演合作,才能明白这些人是怎么创作角色的。原来我在自己那个领域里面演一号人物,学谁也学不到。”电影杀青后,杜淳便对经纪人说,这样的电影无论什么样的角色都可以接,“学到的都会转变成价值的”——也正是在这之后不久,他结识了管虎和《八佰》。

在《八佰》剧组里,杜淳另外一大收获,便在于能够和王千源等资深电影演员接触,看看他们是怎么演电影的。多年前,当被问到最喜欢的国内演员是谁时,杜淳就提到了王千源和段奕宏,因为这俩人演戏专注、心无旁骛,从戏里能看到生活的积淀。

电影拍完后,杜淳的这种感触更深了。“你看千源哥,现在可以算是他作为演员的黄金时期,什么都是最成熟的,怎么演都对。随着年龄阅历和生活的积累,当你再重新揣摩一个角色的时候,你会把你所经历过的这一切都可以放到这个角色里,他演到60岁都没问题。所以我现在虽然要40了,可是我反而没那么着急了,找到好的角色再演,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不晚。”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从《八佰》剧组离开后,杜淳在接戏上也多了自己的坚持。过去两年里,他只有两部剧《无主之城》《时空来电》播出,且都是类型片里的创新之作——前者在悬疑中带着“科幻 丧尸”的元素,《时空来电》则是通过一部手机在不同时空联手侦破多起悬案的故事。

八佰杜淳采访:拍完八佰我好像开窍了(14)

《无主之城》里的杜淳

《无主之城》上线时,有记者问杜淳,为什么会想要尝试这样一个有些颠覆的新角色类型。杜淳听完这个问题后表示,这部剧并不是自己的转型之作,而是在剧里真正回归了自我。“原来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是装的,现在终于是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