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1)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三陵孤峙宋城隈,古木蒙茸一泾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统系思遗冢,梁孝繁华想废台。

每伴田埂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

——贾开宗《三陵台咏》

在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在水波浩荡的宋河岸边,有一座美丽的风景去处,这就是三陵台。三陵台是梁园七台八景之一,因其中葬有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三位国君,宋宣公,宋戴公,宋武公,故其名曰“三陵台。”

三陵台东西长191米、南北宽64米,占地面积12224平方米,最高处11米,三座土丘连绵相连,在平坦无垠的豫东平原上显得高大雄伟。480棵柏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整个三陵台古木参天,松柏苍苍,四季青翠,呈现出皇家气派的威严和肃穆。

葬于此地的宋宣公,宋武公,宋戴公,其后裔子孙,有的以国为姓,有的以谥为姓,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等等,先后分化出戴、宋、武、牛、庄、华、皇甫等80个姓氏,其中单姓57个,复姓23个。每年都有海内外的华人来此寻根祭祖,追缅先人,这里成为中华姓氏发源地之一。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2)

在三陵台中峰前侧,还有一座明代的坟墓,高3米,周长20米,圆形土丘上尖下圆,至今保存完好。墓前向南200米有长长的甬道,原来有石马、石人、石牌坊和御祭石碑等明代石刻。这就是明代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宋纁之墓。

《商丘县志》记载:“吏部尚书谥庄敏公宋纁墓,在城西北二十里许三陵台下,万历间谕葬。”

宋纁(1522—1591),字伯敬,号栗庵,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为永平推官、御史。隆庆初按山西,升顺天府丞,擢佥都御史,巡保定诸府。万历初引疾归,后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迁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庄敏。《明史》有传。

一、与包拯,海瑞齐名的清官

宋纁自幼天资聪明,六岁入蒙学,端坐不为儿嬉,学习勤奋,不爱修饰,以至孝闻名乡里。年十七补郡学生,诸生旧制得免徭役,同事邀纁往请,宋纁不可,曰:“事在令长,自请之,伤耻。”

壬子,举于乡时,寇师尚诏陷郡城,过之处烧、杀、抢、掠。独闻宋纁贤,告诫下属不得犯纁家。邻里藏匿宋纁家以免受害者甚众。可见宋纁贤德名声以久。

谋利当谋天下利,留名当为万世名。儒家学说讲究于格物致知,内圣外王,立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深受儒家文化长期熏陶和教育的宋纁同样立志在此。上无愧于家国,下无愧于黎民,忠诚爱国,尽忠职守,不畏豪强,仗义执言。

明朝中后期,王学末流,空谈心学之风盛行,坐而论道,高谈心性,实则不知兵,不知谷,不知天下空无实学。宋纁对当时的学者空谈心性极为不满,认为他们“虚标讲学之目”,空谈心学,“视力行何如耳?言人玄窟,奚用也?”宋纁极力提倡实学,讲究经世致用之学。

宋纁,明嘉靖丙辰举礼部,已未赐进士。授永平府推官。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以廉名闻遵化,民歌思之。

宋纁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命巡按陕西时,大太监吕用结党营私,目无法纪,横行霸道。宋纁不顾身边的人极力劝阻,不畏吕用炙手可热的权势,连夜上疏弹劾,使吕用等再不敢胡为。

隆庆元年(1567年),宋纁巡视山西时,正值蒙古俺答汗攻打山西石城,守城将士贪功,向朝廷报备逮捕77名罪犯。宋纁仔细调查后,发现其中有33名无辜百姓,便立即上奏皇帝申请释放,并对贪功者秉公处理。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3)

万历十一年(1583年),宋纁巡抚保定。当时获鹿诸县正闹大荒,宋纁到任后,立即奔赴当地,查看灾情。他见到受灾百姓以树皮、地鼠为食,感同身受,立即下令先开仓赈灾。这时有人劝他,应先奏请皇帝,等待下旨,官府才能开粮仓,否则是要被问罪的。宋纁却说:“待报而行,老百姓都饿死了,那时再开仓赈饥,又有何用?假如皇上怪罪,由我一人承担。”于是,宋纁下令开仓放粮,解救当地百姓于饥饿之中。

史传云:“宋纁凝重有识,议事不苟。”宋纁在保定任上时,因保定是京南下的要道,大小官员出京必经此镇,往来要员非常多,有人劝他接待要隆重,宋纁却说:我不能搜刮民脂民膏来讨好他们,以使我个人得利。紫荆重镇两防费用过重。宋纁处处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核缺伍,汰冗兵,罢诸道来往调防,一年节省粮数万石,饷银十余万两。

由于他政绩显著,被朝廷提拔为户部侍郎,不久后升迁为户部尚书。宋纁在户部的日子里,正值四方多灾。为酌盈虚,筹缓急,奏报无需时,上下赖之。宋纁秉性刚直,端庄凝重,老成敏练,对已,对人,无不严格要求。对上他反对皇帝的奢华浪费,对下他节约使用钱财,分轻重缓急,斟酌开支。

石星代为户部,尝语纁曰:“某郡有奇羡,可济国需。”纁曰:“朝廷钱谷,宁蓄久不用,勿使搜括无余。主上知物力充羡,则侈心生矣。”有郎言漕粮宜改折,纁曰:“太仓之储,宁红腐不可匮绌,一旦不继,何所措手?。万历十八年吏部尚书杨巍告老还乡,宋纁接任吏部尚书,在此期间,他奖廉扶贫,惩办奸狡官员100多名,朝廷之上,廉政之风大倡,腐败之气退减。受到朝野内外好评,上自皇帝,下至臣民都非常信赖他。明神宗赞他“赋性直爽,提躬清介,抡置宪台,百僚见惮”。

据康熙年间的《商丘县志》记载:“神宗在御日久,习知群臣情伪,有直言激切,直斥乘御者,全不遣呵,曰:若特沽名耳!”大臣多数皆称赞皇帝的宽宏大量,只有宋纁忧心地说:“评价官员关键是讲他做官得人心之处,要使皇上动心,纵然因论官获罪,只要皇上能警戒、省悟就好。否则如瘘痹之疾,全无痛庠,久之无药可医”。

宋纁在任上得病,屡次向万历皇帝要求告老还乡,万历皇帝专门派中使赐药,万历十九年宋纁在任上病逝,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庄敏”。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4)

宋纁在《药言剩稿》里说道:“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不但这样说,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话。

宋纁为官32年,家无姬侍,只有老仆数人,为官清正,秉性刚直,敢于担当,视“家国、百姓”为己任。他曾五次申请告老还乡,都未获朝廷批准。宋纁70岁卒于任上,灵柩被送往商丘故里,几百多公里沿途中,士农商贾夹道迎送,焚香哭拜,情感天地。

宋纁因忠心报国、廉政为民而千古流芳,是肩比包拯、海瑞的一代廉吏,一位清如水明如镜的清官。当时民谣就有:“南出海瑞,北出宋纁”的说法。如今在大江南北多地的“三报祠”中,宋纁与包拯、海瑞同享世人的香火和敬仰。宋纁就是因为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心怀国家苍生社稷,才赢得了民众爱戴和尊敬。

二、宋纁的自我修养和家族家风

宋纁为人端庄肃然,不苟言笑,但是,对于普通民众则心胸豁达,没有官老爷作风,也没有官架子。哪怕有人冲撞他,也是一笑了之。

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之十五“京师老媪”一章记载云:宋栗庵(宋纁,字伯敬,号栗庵)太宰转长安街,一老媪面衣不避,隶人误以为男子,呵而触之。媪露面,指太宰面叱曰:“我在京住了五十余年。这些见了千千万万,罕希你这蚁子官。”从者失色,无如之何,亟前行,老媪亦不顾去。太宰到部,笑语同寮曰:“今日悔气。空受了老妇人一场大骂。”同寮问故,语以状,又大笑曰:“也不是蚁子了。”听者俱失笑。

记得有人评价这件事说,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名老年妇女敢于如此顶撞中央级高官是不可想象的,其之所以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是因为碰到了宋纁这样廉明并且体察民情,宽容大度的官员。

宋纁的《古今药石》中,载有寇莱公的《六悔铭》,要人及早觉悟悔改。其文曰:

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宋纁之所以摘录这段话,这既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于自己家族,商丘宋氏族人的严格教诲要求。

宋纁的家乡商丘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所在地,西周时期,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都城为商丘,以奉商朝的宗祀。后来,宋国灭亡后,其后人以国为氏,因此徽子启被宋姓族人尊称为始祖,商丘也成了天下宋姓的起源地,便有了天下宋姓始于商丘的说法。而商丘宋纁的宋氏家族,其始祖宋贵,原籍山西洪洞县人,于大明洪武年间移民回祖籍商丘,这是商丘宋氏家族之源,而宋纁乃是宋贵的四世孙。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5)

宋纁家教严整,子弟奉教凛凛,不敢放纵。王士祯《池北偶谈》载有商丘另外一位历史名人沈鲤的一段话云:“吾乡宋粟庵太宰纁家法可敬。彼方当贵盛,吾家不及也。顷粟庵生日,吾预其家宴,座中子弟数十人,不闻饮啖声。”

宋纁在《古今药石》中曾经说过:“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利轻重人。”宋纁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以身作则,为子孙师法。据宋荦曾言:自先庄敏公垂范甚肃,门之内不敢有嘻嘻之声。由此看来宋纁家教甚严。

就是因为宋纁以身作则,为子孙师法的行为,才形成商丘宋氏家族忠厚严谨的家教门风,崇雅风尚,诗文之风,百年不绝。

宋荦编撰的《商丘宋氏家乘》及其文献表现出的宋氏之家风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传家则为读书制礼,工诗文及绘事。

商丘宋氏家族宋纁之前其族人大多以耕种为生,宋纁始开读书应举之风,此后连绵不绝,从明清至近代,人才济济,家族兴盛,共出现九名进士,仅宋霑到宋至今五代,宋氏家族就出现五名进士,八举人,贡生若干,一时之盛,自庄敏公以来,代有闻人。成为商丘最有声望的名门大族之一。

由此可见,商丘宋氏家族在明清家学声明之盛,不能说不是宋纁的文采风节,忠厚传家,垂为家风家训,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6)

三、宋纁身上的儒家文化的家国情怀,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榜样

宋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此乃是大明王朝由盛渐衰的时期,庞大的大明王朝表面看似依然繁荣昌盛,然而朝廷内部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了。

万历皇帝昏庸无为,贪图享受,十几年躲在深宫里不上朝,对朝政不理不问。朝廷众臣贪腐成风,忙于争权夺利,党争不已,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一副衰败之相。

东南的倭寇让东南沿海经济凋敝,北部的蒙古依然虎视眈眈,而东北女真人已经开始崛起,全国各地土地兼并严重,在众多的苛捐杂税下,普通民众早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虽然有很多像张居正,戚继光,宋纁,海瑞,沈鲤这样忠贞大臣殚精竭虑,尽力维持。但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大明王朝这艘破船,一天一天的江河日下,不可避免的衰败下去,以至于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从这一点来说宋纁等人就像清末李鸿章所说的纸糊匠罢了,虽然能够暂时的遮风挡雨,但终究无法阻挡狂风暴雨的袭击,大明王朝灭亡的命运不可避免。从宋纁等人行为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因此,这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每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这是儒家之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传统忠烈文化的肝胆乾坤,悲壮山河的浩然正气。这也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所在。

郑庄公的性格特点简述(庄敏公宋纁:端庄浩然气)(7)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纁作为中国历史长河里的古圣先贤之一,他身上呈现出优秀的道德品格,独特风骨,和宋氏家族的优良家风,是我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今天的精神财富,无疑值得我们敬仰和尊重,更是我们学习和效法的典范。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面对无数圣哲先贤创造出的灿烂文明,我们怎能不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感动?让伟大的中华文明再次复兴,再创辉煌。让伟大的华夏文化永世长青,生生不息。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

策划:胡继勇 赵继彬 陈月梅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网商社科简介】

网商社科是由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主管,商丘市社科联主办的集“学习性、政治性、思想性、服务性、创新性、引领性”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平台致力于社科专家围绕商丘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咨政建言,致力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依托“互联网+大社科”思维,打造具有商丘特色、商丘风格、商丘气派的“商丘宣传思想文化以及新型智库网上品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