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

《君主论》被普遍视为惊世骇俗的书,证实为影响既广且深的经典作品。

《君主论》一书从意大利流传到世界各国,盛名不辍迄今已经五个世纪,其内容的实效与实用都是经过时间最无情的洗礼得以证实马基雅维利的见解与前瞻性。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1)

《君主论》

翻译《君主论》的作者吕健忠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说道,“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就此而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当之无愧: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从中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他总结出的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

而这部名山之作是由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512年开始动笔写的,1527年6月,马基雅维利去世,安葬于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五年后(即1532年)他英名所系的《君主论》终于出版,却在二十七年后,1559年被列为禁书,不禁为这部巨作增添了神秘色彩。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2)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于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马基雅维利写《君主论》原本打算献给乌比诺公爵,也就是小罗伦佐.德.美第奇,寄望他的家族能重整意大利破碎的山河,但遗憾的是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洗劫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被推翻,美第奇家族再度失势,佛罗伦萨恢复共和体制。

马基雅维利的成长经历了动荡不安,虽然出身的家族不属于统治阶层,但也有足够的财力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政治纷争的残酷中,使得马基雅维利足从小就知晓掌握统治权是多么重要。马基雅维利个人偏好的政府形态是共和体制,对勾心斗角的政治关系是事有必至而理有固然。

从小在心中埋下的种子,在以后的岁月中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自成一派体系。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3)

一、登高望远有赖于坚实的立足点

《君主论》是根据马基雅维利从政的经验,着眼于意大利当时的政治局势,利用他阅读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史学著作和《旧约》记载的以色列早期历史所奠定的史识,以更广阔的背景以及更高深观察时局的眼界,将伦理与政治这对连体婴分割开来,赋予政治研究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从而将政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政治是伦理的一个分支。

伦理指的是合乎道德规范的个体行为;

政治则是社会团体或社区组织的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4)

二、透析事件本质,辨识人类生活根本原则

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能抢就抢是生而为人的天性,至于攫取并建立稳固的权力之后应该如何进一步运用权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君主论》没有主要涉及。

《君主论》以实用手册为主要的考量,着眼于统治者如何保护自己项上的头颅和维持进而扩大既有的权力提供具体的建议。

法王查理入侵意大利以前,这个国家由教皇、、那不勒斯国王、米兰公爵和佛罗伦萨人割据统治。

意大利的分裂局面是自从罗马帝国解体就开始的,但法国的入侵使得分崩离析的局面日益恶化,原本脆弱的权力均势瞬间遭到破坏,意大利境内的政客有更大的机会浑水摸鱼。

借机扩大自己版图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

1、既有的领土可能遭到觊觎者的兼并;

2、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导致说变就变的一系列结盟关系。

3、当时的决策人必定如坐针毡,要支持谁、要攻击谁、要背叛谁、应该在什么时机决定都至着重要,否则走错一步棋就可能全盘皆输。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5)

三、《君主论》与《尚书》中的人心惟危,惟精惟一

《尚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立场是惟精惟一,保权保命

《君主论》与《尚书》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来讨论治国的道理,也就是要依据统治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进行实施。

《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舜告诫大禹,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实践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1、治国重在治理人心

治国者须因事为制、随机应变,不可固守旧制,应把握“无德必亡,唯德必危”的尺度;从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层面思考问题,防范社会的结构性利益失。也就是要防止结构性利益失衡成为人心不稳的根源。

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马基雅维利的主张个体终其一生建立的盟友关系相当重要。盟友意味着政治,他明白政府通常不得不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主张政府必须知道什么时候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征服者要保有成果并不难,被征服者如果不习惯于自治时尤其如此,只要消灭统治他们的王室就够了,其他方面不防率旧章。古老的生活方式维持不变,风俗习惯相同的人自会相安无事。”

《君主论》中提到,君主信守诺言而且为人正直不耍诈是多么值得称道的事,然而,环顾当今之世,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一个个不把守信当回事,而且善于使用狡猾的手段愚弄世人,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会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毅然决然地去做。鲜明地表明了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立场。

当法律不足以应付时就需要采用武力来征服臣民,也就是说,君主必须要知道如何交互运用分别适用人类和野兽的战斗方式。

《君主论》中巧妙运用狮子和狐狸为类比,要求君主一定要像狐狸一样善于辨认陷阱,还要像狮子一样凶悍才能惊吓住豺狼。书中详细说明君主不见得一定要具备一切被认为是好的特质,但确实有必要让人家觉得他样样具备,一定要开口闭口展示出美德,一定要表现得让人家听了或看了觉得他就是慈悲的化身,忠实可靠、为人正直、讲究人道而且信仰虔诚。

而中国古代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人心的重要性。刘邦与项羽的对决中应有交互式的运用人类与野兽的战斗方式。本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但刘邦没有遵守诺言,听从了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于是会合几层兵力追击,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而此时的刘邦扮演着狮子的凶悍。

可怜的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此时的项羽却没有狐狸的机敏,没有淡定地辨认出对方设置的陷阱,而一味地慌乱沮丧从而失却了性命。

刘邦就是利用了项羽军心的动摇,让其丧失了战斗力而乘胜追击从而令项羽落荒而逃致使其自刎于乌江 。

2、治国重在抓住事物发展的趋势

由于趋势生于微毫之处,故在“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就要注重防微杜渐。要格外细心,慎始敬终,要以“地道”格物致知,明察秋毫,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马基雅维利的陈述政治理论时,也在表达观察一个特定方式,他采取用道德化的观点去看世界的景象,透过观点将看到的景象创造国家的政体,所谈无关乎权力的夺取与维持,表达意大利爱国志士的共同理想,只要政府组织仍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国家的统治就无法消除。

3、治国重在切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充分发挥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重在以精纯专一的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

要以不偏不易的务实态度(中庸之道)遵循“天道”(客观规律),从而守中固善,统率治国纲领。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

“惟精惟一”属于主观层面的把握,因而象征了主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象征了三个不同层面的客体,分别为人道、地道、天道。只能遵循和牢记,不能违背和超越。在总体上由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了体现整体性的阴阳格局。

能清楚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分析现实具体情况,再调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成功的机率就相当大了。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机智的诸葛亮观云察天气便知风向如何,再者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十万余支箭便随手借到了,从而取得了战略胜利。诸葛亮就从“人道、地道、天道”来分析当下的战事,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综合运用得完美收官,让人叹为观止。

诸葛亮一方在船上扎上稻草点燃后驶向对方的营地,而曹操并没有来得及客观分析当下的情形便贸然下令让弓箭手射箭,一场战役败下阵来,失却的不止是十万余支箭还有手下将士的军心。再来说一下诸葛亮客观地分析了周瑜提出的“十天造十万支箭”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造箭肯定不可能实现,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十天之内得到十万支箭?诸葛亮调动的主观能动性便是利用水上作战的现实状况,结合平日积累的天文知识,利用风向制造声势,让曹操上当受骗,此举轻而易举完成了战略部署取得了全面胜利,当然也凝聚了将士团结奋战的决心,为今后的士气冲天奠定了基础。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6)

纵观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地位,无不想方设法巩固打下来的江山,这种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与地域和时代无关。

无论从衡量势力强弱而采取的结盟或借用外部势力夺取政权,还是获得政权后人心向背、以及治国的发展眼光等,作为统治者的君主都会遵从相关准则,而这些准则由那些熟悉过往历史的谋士在一旁适时提点,与其说君主的执政高明与否,与其重用的“军师”联系甚密,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读懂君主论(君主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7)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就会有历史,而所有这些与地域和时代无关,只有通晓历史,熟识人性,掌握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以《君主论》的观点帮助统治者实施统治是可行的,这便是《君主论》这本书所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