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的后代如何(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

曾国荃的后代如何(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1)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咸丰二年(1852年)取优贡生。后随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起义,筹备湘军。咸丰六年(1856年)起独领一军,成为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攻陷安庆有功被清廷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加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年),领湘军攻破天京城,纵兵焚掠,并擒获洪仁达、李秀成等天国军政大员。因平定天国之功,加授为太子少保,封一等威毅伯。光绪元年(1875年)后历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陕西巡抚等职,一度署理两广总督。在山西时,面对“丁戊奇荒”,他输出家资,竭力救灾,纾解民困;在湖北时帮办军务,协助镇压捻军。光绪十年(1884年),署礼部尚书,旋即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年),加太子太保。翌年,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册赠太傅,谥号“忠襄”,后世称“曾忠襄” 。有《曾忠襄公奏议》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曾国荃全集》。

曾国荃是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功臣,在攻破天京等役中表现突出。但他及部下湘军因在平定天国中嗜杀成性、侵吞财宝的行为,招致后世的猛烈抨击 ,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历史评价:

郭嵩焘《致曾国荃》:官保见解气度,涵纳万有,声望又冠绝当时,虽有桀骜横肆之才,亦皆俯首听命。

李鸿章:易名兼胡、左两公,十六言天语殊褒,恩数更惊棠棣并;伤逝与彭、杨一岁,二三子辈流向尽,英才尤痛竹林贤。

易顺鼎《挽曾国荃联》:干国失三贤,哭大司马(彭玉麟)少司农(曾纪泽)才数月;易名足千古,合胡文忠左文襄为一人。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湘乡曾忠襄公国荃,攻克粤贼伪都,勋名喧赫,人所共知,其识见卓越,亦非常人所能及。

汪国垣《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昔年曾忠襄公以功勋重臣,曾署礼尚。

轶事典故:

字号别名

曾国荃字子植,字沅甫(他自己有时写作“元甫”),号叔纯,故时人称“曾沅甫”“曾叔纯”。曾国荃字子植,又字沅甫,比曾国藩小十三岁,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族中大排行则是第九,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称他为“九弟”“植弟”“沅弟”或“沅甫九弟”“老沅”。

又因在作战中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他位加保傅,所以也被称为“宫保” 。死后谥号“忠襄”,后世称“曾忠襄” 。

岐寺题字

曾国荃在政治军事上得志,家庭生活却给他造成烦恼。家室二位夫人,婚后多年仍无子嗣。二位夫人在家供奉菩萨,日夜香火不断,虔诚信佛,并常常叨念,要丈夫信佛求子,经常外出求佛。曾国荃随行,车来车往每年出入于名寺古刹,久而久之,他也潜移默化,信仰佛教了。

恰在这时,江南名刹岐山寺(今福建闽侯)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恩赐。因祸得福,重新修复火灾后的寺院,光绪钦赐寺名“岐山万寿仁瑞寺”并赐镇山宝物三件,拨府库金银若干,半副鸾驾,一路浩浩荡荡由北京运往岐山,并晓喻沿途百官,夹道迎送,诣旨:“着两江总督曾国荃具体督办。”曾氏喜不自胜,随携夫人共同前往进香,一路来到了岐山仁瑞寺。后应岐山主持高僧之邀,为新落成的“大雄宝殿”题写了匾额。曾总督时值春风得意,年轻气盛且写得一手好字,所以这块牌匾,入木三分,刚劲有力。揭彩挂匾之日博得百官、地方豪绅以及众僧和香客们的喝彩声。传说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佛祖,后来这位总督,果然子孙旺盛,但其显赫的地位却不能世代相传了 。

彭曾恩怨

曾国荃与彭玉麟在湘军中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们在曾国藩的领导下,非但没有和衷共济,反而还产生了嫌隙,给曾国藩造成过巨大的苦恼 。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还抓住了曾国荃两名吸鸦片的战将。曾国藩是彭玉麟恩师,但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

十六字箴言

《苌楚斋四笔》的作者刘声木根据晚清“清流派”的要员张佩纶的回忆记述道:曾国荃平太平天国起义时,已“深恶泰西各国”,但鉴于其“兵强”,而不敢轻意妄动。他曾告诫自己亲近的人说:“如果要与西人开战,有十六字的箴言,你需要谨记:‘先到先败,后到后败,同到同败,不到不败。’”光绪年间,曾国荃与张佩纶谈到咸丰、同治年间的用兵之事,称自己曾对曾国藩说:“等到粤贼(指太平军)平后,先打捻子(捻军),后打回子,再打鬼子(指西人)。”但被曾国藩劝止。曾国荃夸言:“如果按照我说的去办,怎么会有左某(左宗棠)、李某(李鸿章)的名分官位。”张佩纶力劝:“如今捻、回虽已平息,尚有鬼子,世叔(对曾国荃的敬称)立功还不迟。”曾国荃却回答:“只有这一件事,我不愿再办。”张佩纶乘机询问那十六字箴言是否是他自己说的。曾国荃笑着问张佩纶从何人处听来的,张佩纶实情相告。曾国荃听后,也只是戏称此人怎么能泄漏天机,一笑而罢。

安庆剃头

在安庆之战中,光是攻破太平军在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的营垒的一月内,曾国荃及其所部湘军便杀死了上万太平军。战争的激烈、残酷,超过了湘军以往参加的任何战斗。除在战场上杀戮外,湘军又把投降和被俘的太平军集体屠杀,屠戮之惨状,连性格蛮狠、凶残的曾国荃手脚都感到瘫软,表示打完这一仗后,他要回家做乡农了。

安庆城破后,城内太平军无力抵抗,主将叶芸来等16000余官兵投降。湘军占领安庆后,曾国荃命令将投降的太平军分成100人一批,轮流叫他们进屋领路费,进屋后便由刀斧手捆绑起来,从后门押出去砍头,整整砍了一天一夜,杀完1万多人。从此,曾国荃也得了一个“剃头匠”的绰号。进入安庆城后,曾国荃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全部装上船只,运回湖南荷叶塘家中。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