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王翦谁更强(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大将)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将如果锋芒太露,往往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和同僚的嫉妒,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矛盾风暴的中心,稍不注意就会被“暗箭所伤”,甚至性命不保。比如西汉初期,功高震主的韩信就没有落下一个好结局。再比如南宋大将岳飞,也是因为功高震主等原因,所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就战国时期的秦国,也有两位功高震主的将领,分别是白起和王翦,不过,二者的结局却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白起和王翦谁更强(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大将)(1)

首先,就白起来说,在战国中后期,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由此,对于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完全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了。在结局上,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也即是一个被杀的结局。与此相对应的是,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白起和王翦谁更强(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大将)(2)

在战功上,王翦完全可以和白起一较高下。而在结局上,在击败了楚国这一强国后,王翦选择了急流勇退。通过告老还乡,王翦获得了一个善终的结局。与此相对应的是,在长平之战达到人生的巅峰后,白起并没有选择急流勇退。更为关键的是,白起还选择间接违抗秦昭襄王的命令。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长平之战击败赵括后,秦昭襄王想要以白起为将来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但是,白起委婉地拒绝了。在这之后,秦昭襄王派遣王龁进攻邯郸,不过遭到了失败。

白起和王翦谁更强(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大将)(3)

得知这一消息后,白起表达了“秦昭襄王不听自己的计谋,所以才有邯郸之败”的观点。这让秦昭襄王非常愤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虽然最后白起带病动身了,但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时,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所以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对此,在笔者看来,白起的被杀,和秦昭襄王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就白起自己来说,不应该在邯郸之战口出怨言,批评秦昭襄王,也即史料中“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的描述。也即白起的杀身之祸,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

白起和王翦谁更强(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大将)(4)

最后,和白起相对应的是,秦始皇在消灭楚国时,李信表示带二十万大军就行了,王翦表示要六十万大军才能消灭楚国。在李信进攻楚国失败后,王翦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秦始皇将六十万交给自己时,向这位君主请求封赏自己,比如多给一些宅园田地等,以此让秦始皇放心将秦国的兵权交给自己。等到击败了楚国大军,秦始皇一统天下进入到扫尾阶段时,王翦又主动隐退。相对于白起,王翦不仅懂得进退,而且没有仗着自己的功劳就骄傲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对于白起和王翦结局的不同,也和两位君主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秦始皇嬴政对功臣都比较善待。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