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老子说知人者智)

大家新年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今天我们聊聊第70和71篇,讲的是:知与不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老子说知人者智)(1)

在介绍这一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年轻人:“世界上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就说:“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当然是先有蛋!”

于是苏格拉底就反问说:“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呢?”

年轻人又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依然不依不饶追问说:“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呢?”

年轻人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反问苏格拉底说:“那你说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回答说:“我不知道。”

年轻人笑了说:“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我们不一样,你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苏格拉底认为,知道自己无知,能对自我进行批判和反思,是一种智慧。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说起来很平常,但要承认自己无知可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勇气和智慧。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大概意思是说,已经知道真理却自以为不知的人,是最高明的人;根本不知道真理,却自以为知道的人,就像患了病一样。认识到这种病是病的人,就不会得这种病。圣人之所以不得这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种病!。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东西方思想家相隔千里,拥有智慧的人的境界却如此相似,让人感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老子说知人者智)(2)

我们常说“知易行难”,但老子说,其实明明是:“知易行易”,但为什么很少人能够做到呢?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我的言论很容易了解,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实行。可是天下人却不能明白,又不肯照着去做,事实上,我的言论以道的自然无为为主旨,行事以道的自然无为为根据,正是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老子感叹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真正懂我的人很少,能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的人就更少了。

简单的道理往往很深刻,道家思想是自然之道,无为不争是根本,那为什么简单的道理反而大家不照着做呢?其实是因为理性和欲望,老子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欲”字在《道德经》里面出现了20多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老子说知人者智)(3)

最近在读叔本华的思想,叔本华是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家,也是近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叔本华对理性和欲望也有深刻的洞见。叔本华说,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是因为我们有反省思维,有理性。但理性对所有知觉着的主体有一种反作用力,人类自认为凭借着理性能力,要优于没有理性的低等动物,但人类的痛苦也比它们更多,更敏感。它们只活在现在,而人类除了活在现在之外,还活在过去和未来。它们完全依赖当前的印象,依赖可以觉察到的动机;而人类则常常被与现在无关的抽象概念所决定。动物们只有在死亡的时候才认识到死亡,而人类却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死亡的阴影下忙碌。叔本华还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了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无聊和痛苦之间左右摇摆,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中国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