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

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1)

说到“吃货”,还真不是什么贬义词。爱吃嘛,《红楼梦》里的茄鲞,要拿十来只鸡配它;旧时上海滩的小姐们,吃鱼只吃鱼鳃边上的一块嫩肉;《南极料理人》里的科考队员们在雪地里,大伙喊着“油炸海虾”的口号铲雪,里面还有一位科学家哽咽着表白拉面的镜头,“如果不能吃拉面,我的人生就没有乐趣了”;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安拍摄的《饮食男女》,蟹粉汤包、鱼翅煨火腿、豆瓣鱼、鸭油素炒豌豆苗、海棠白花菇、无锡排骨、苦瓜排骨盅……

“吃货”一词,形容爱吃,也会吃,但在古代,“吃”这个字真的是“吃饭”的“吃”吗?

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2)

吃 = 口 乞,其中“乞”的古文字写作“

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3)

”,本义是指河水断流,因此“乞”表示中断、断绝的意思,不是乞丐、乞讨。“吃”的左边是“口”,右边是“乞”,组合在一起就是指说话断断续续的,是口吃的“吃”。人说话时中间一直断开,好像气流被阻隔一样,表示说话不利索、不连贯、口吃。照这个用法,“吃”货可不是指贪吃、爱吃的人,而是指有口吃的人。

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4)

那古代用什么表示“吃饭”的“吃”呢?这个字写作“喫”。“”是由“三横一竖 刀 大”组成,意思是人拿着刀去把东西割断。所以“喫”的意思就是用嘴、牙齿把东西切断、咬碎,表示吃饭时咀嚼的动作。现在,偶尔我们还会看到“喫茶”这个词,就表示“吃茶”,即喝茶的意思。

“乞”可以组成很多字,比如“”,一个“言”加“乞”,表示话说完了,动作完成的意思。比如“收讫(收好了)”“言讫(表示话说完了)”“言讫而气绝(刚说完话就死了)”“言讫顿首(说完话再磕了个头)”。“”字也是同样的道理,迄 = 辶 乞,“辶”表示脚在路上行走。古人说“迄,至也”,“迄”就表示走到某处为止,比如“迄今为止”“迄无音信”。

中西美食差异文字(汉字思维真)(5)

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做一名“chī 货”,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不过此“喫”货非彼“吃”货,要是穿越到了古代,叫别人“吃”货可小心要挨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