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关系是什么(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现在就要具体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它们共同的

本质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和意识关系是什么(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

1. 世界的物质性

一是哲学的物质概念含义。列宁总结了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的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

二是哲学的物质概念意义。首先,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锐利武器。它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体现了对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其次,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彻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为人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指明了方向。事实上,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最后,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 是一切物质的共性,科学地阐述了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划清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多么特殊、复杂和千变万化,它都始终保持着“客观实在性” 这一根本特性。

3. 世界物质性证明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充分证实大到天体, 小到微观粒子的物质性。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证明,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物质世界本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它们都同源于物质世界本身。

世界统一于物质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物质体系。现代科学证明,人和人类社会是从古猿及其动物联合体的生物学结构演化发展而来的。

4. 世界物质性的方法论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那么,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无论搞什么工作和遇到什么复杂的问题,都要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物质和意识关系是什么(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

二、 物质的存在形式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现在就要问这个物质以什么方式和形式而存在,通俗地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 物质存在方式——运动

所谓运动就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它与物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没有脱离物质的纯粹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势必把精神的东西看作运动的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主要指两种情况: 一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某一物体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物而言, 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静止的。例如,坐在火车车厢内的人相对于车轮是静止的。但就其他参考物而言, 它仍然有位置的移动,因而,它的静止是相对的。例如,坐在火车车厢内的人相对于地球而言,不仅有位置的移动,而且,“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某一物体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没有变成别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静止的。总起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中进行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 物质存在的形式——时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这是指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沿着单向前进,一去不复返、不可逆转。空间指的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有长宽高。

三、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虽然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它还派生出意识现象。

物质和意识关系是什么(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

1. 意识的起源

一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例如,海水冲击岩石留下痕迹,含羞草刺激害羞;到猩猩模仿灭水等,再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二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首先,劳动使形成中的人脑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其次,劳动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语言是劳动交流的产物。它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性材料,推动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在劳动和语言推动下,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愈来愈多样化。

2. 意识的本质

一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离不开人脑,离开了人脑神经活动的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二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也就是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割裂这种统一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四、 人脑与电脑

物质和意识关系是什么(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

从总体上看,机器不能超过人,电脑不能超过人脑。这是因为“机器思维” 同人类思维具有本质区别:

1.电脑是人脑的模拟物,系无意识、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2.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它只执行指令,不考虑社会后果。

3. 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意识所具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

4. 电脑与人脑的程序是:人脑思维在前,电脑思维在后。

总之,人类同机器的关系永远是制造与被制造、支配与被支配、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而不是相反。

五、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意识一经产生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就肯定了意识对物质有相对独立性。所谓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意识能动反映世界和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1.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

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2.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它不仅能够“复制”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 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表现在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

4.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气功” 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有着密切联系。“气功” 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意识或心理过程来调节自己身体的生理过程。

六、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 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意识的内容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任何人如果无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规律,他就不能发挥自己意识的能动性,而且,连一天也不能生存下去,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着的日趋恶化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 也充分说明尊重客观规律, 实现人和客观世界和谐统一的极端重要性。

2.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并不是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外界物质, 要把意识的精神力量变为改造世界的现实物质力量, 就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离开实践,纯粹的精神力量是任何东西也实现不了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空谈一阵的事。

3.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事实证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愈深刻、愈正确,就愈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无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注定要遭到规律的无情惩罚。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我们既要反对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也要反对以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借口,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