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白玫瑰(倾城之下白玫瑰)

“倾城”一词,意义甚多。古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后形容女子美丽或花色艳丽,又有全城出动之意。

倾城之恋白玫瑰(倾城之下白玫瑰)(1)

时至今日,对于“倾城”的最佳注解,有三毛的《倾城》:爱情注定含蕴、温柔、细致、深刻。却隐藏着某种人世的不幸、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不可能完美;更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旧式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经济上自立、自强,才能自主地去追求爱情、寻找幸福。相对于如今肤浅的网红词“出圈”、“塌房”,“全网轰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能更好地带我们细细品味、跨越时空对照一二。

卿本俗人、各怀心思

张爱玲笔下,白流苏,女性的小心思淋漓尽致。与范柳原斗,最后,范柳原乏了,准备出国,白流苏也准备放弃了。但就在这时,老天成全了他们。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第二天开始轰炸香港,白流苏担心范柳原的船被炸沉。第二天一大早,白流苏听到门铃声,发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范柳原———原来他并没有走,而是选择了回来保护白流苏。两个人紧紧地搂在一起。张爱玲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们”,“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这也就是小说书名的来历。普普通通的人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更别说有什么充满悬念的离奇经历,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一些俗人。但是,一对俗人也可以有惊世骇俗的爱情。白范二人原本出于防范的心态,都不愿拿出真情,但是炸弹炸掉了两个人防范对方的墙,让他们看到了彼此的真心。

倾城之恋白玫瑰(倾城之下白玫瑰)(2)

小说的结尾讲:“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这是城市人的患难见真情,有算计,也有真心。而今多少人“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只是最后,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宝马”和“白马王子”?

红玫瑰、白玫瑰

对城市里恋爱男女的人性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道出了很多男女关系中普遍存在,但未必人人都好意思说出来的心思比如,我们熟悉的红玫瑰和白玫瑰论,即男人娶了美艳活泼的红玫瑰,就会想要温柔理性的白玫瑰,反过来也是如此。这种心态很多人都会有。而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有一段关于好女人和坏女人的理论,意思是,男人就希望对方既是坏女人,又是好女人,希望对方在家里关起门来是风骚的坏女人,在外人面前又是一本正经的好女人。

倾城之恋白玫瑰(倾城之下白玫瑰)(3)

这也是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有但不愿意承认的心态,我们常常调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更真实的情况是,这种想法不仅男人有,女人也有。读一读心理学或性学的书籍、研究报告,你就会发现,这种心态在人类身上普遍存在。但是,学术性的读物实在不好理解,对人的影响远不如文学大。在论及这类问题的中国作家中,还真没有人能超过张爱玲——她善于洞察人心,而且能够用一两句非常精练的语言道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出名要趁早

提起张爱玲,很多人都会想到她那句“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成了今天很多人想轻轻松松一夜成名的理由,甚至很多没有读过她的书的人也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因此,我们需要说说她是如何获得那些文学成就并得到相应的名气的。事实上,张爱玲虽出身于一个大家族,祖父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但因为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童年并非无忧无虑,而是和继母矛盾很深。张爱玲后来讲,她一直害怕穿继母的旧衣裳,而且似乎永远穿不完。

倾城之恋白玫瑰(倾城之下白玫瑰)(4)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爱玲发奋读书写作,十二岁的时候在校刊上发文章,中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写稿子挣钱了。这让她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也令父亲对她的态度有了改变。为什么要出名,为什么要趁早出名?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结尾

张爱玲自己曾这样评价《倾城之恋》:“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是的,芸芸众生、各色人等,即便是大变动时代下的刻画,在当今仍有参照意义,引人深思:

  • 等自己变优秀了,再去追TA,还来得及吗?
  • 有没有爱情加面包的完美生活?
  • 爱情就是一场随时可以终止的游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