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西长笋别开门古诗解释(杜鹃声里斜阳暮)

堂西长笋别开门古诗解释(杜鹃声里斜阳暮)(1)

杜鹃声里斜阳暮

——咏春啼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北宋词人秦观《踏莎行》中的杜鹃啼声,引起无限愁思: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是秦观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词人被贬郴州时在旅舍中写的,主要表达了词人的羁旅之苦。秦观受到北宋新旧党争的波及和株连,从京师被贬到杭州,继迁处州,又被减俸,再贬郴州。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他感到前途渺茫,生死未卜。

开篇写词人登高远眺,楼台消失在茫茫浓雾之中,渡口也迷离在朦胧的月色之下,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更是无处可寻。“失”和“迷”真实地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景物,又贴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无限凄迷。接下来两句是正面叙写客居的生活。“孤”字名为写馆,实则写词人无以排遣的客愁,“闭”字则把词人身处料峭春寒之中的寂寞和凄凉和盘托出。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悲凉万分,暮色中杜鹃的悲啼更引起了他羁旅的乡愁。身处逆旅,形单影只,日暮黄昏,耳畔杜鹃的一声声“不如归去”的悲鸣,怎不让人黯然伤神!

下片侧重写词人贬居郴州时的愁怨、不满的感慨和心理感受。前三句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心理感受。朋友的传书赠物,本应由此得到安慰,但贬谪之人不仅未能从中得到慰藉,相反,这朵朵梅花,封封书信,却如同块块凝聚着愁苦的砖在心灵深处砌成层层愁墙恨壁,非但没消愁,反而添愁无穷,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最后两句,是由眼前的客观景物引发的心理感受。眼前,身边的郴江可以自由自在地避开这孤寂之地而流向远方,而自己却难以脱身,内心的不满油然而生。郴江现在流下潇湘去了,逃避了这山区的孤寂,它为什么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去路、归宿,而我为什么不能像郴江一样也流下潇湘,脱离这孤寂、凄凉之境呢?此外,此结句正好照应了上片的“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进一步写出了词人对眼下处境的不满,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之地。可见,此二句由眼前之景写贬谪后的心理感受,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颇耐人寻味。所以,苏轼遭贬之后读此词,很欣赏此二句,甚至将它书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吟赏不已,足见其感染力之强。

宋代词人贺铸在《忆秦娥》写杜鹃啼血,不胜凄厉: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沉沉不眠之夜,独卧孤枕的少妇蓦然醒来,看见三更月好,映照着庭院中的胜雪梨花。本来明月照着梨花,已然惊心,谁想到还有子规啼血的凄厉,打破寂静……这样的啼鸣,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远方“音尘绝”的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情思。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浣溪沙》中的杜鹃啼叫,一声声像是送行诗句: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这首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在信州上饶蛰居了十年之久的词人,于绍熙二年岁暮,忽然接到朝廷的诏命,委任他担任福建提点刑狱。词人对于这次任命,并不那么热心,直到次年春天,才告别家人,到福建赴任。临行前,写了这首《浣溪沙》,描述了他此时的心境。

  上片写景。词人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什么快感,相反,他把杜宇的啼鸣,比喻为给他唱的“送行诗”。这里说“送行”,是嘱咐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词人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而沙鸥这些平时与他结盟为邻的伴友们,在他临行之际,竟也不忍相别,背着他飞走了。词人用杜宇鸣叫、白鸥飞走,描绘和渲染出一种喜悦不足、凄苦有余的气氛!

  下片写情。词人用郑子真、陶元亮、《北山移文》三个典故,抒述了自己这时的心境。他感到,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因此,他发出了“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的感叹。郑子真,据《杨子法言•问神篇》:“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陶元亮,即陶渊明。这里词人是说,对于郑子真、陶元亮这两位前代卓著名声的“隐者”,自己已无颜再见他们了。《北山移》,指《北山移文》,南齐孔稚圭著。据《文选之臣注》说,南齐周彦伦,临隐钟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欲过钟山。热爱山水、不乐世务的孔稚圭借山灵的口吻,写了一篇《北山移文》,拒绝周彦伦再到钟山来,并对那些贪图官禄的假隐士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移文,是用于同级官吏之间的一种官府文书。“而今堪颂《北山移》”,如今,词人忽然觉得这篇著名的文章,好像是写给自己的,是嘲笑他自己似的。

其实,这都不过是词人的谦托之词罢了,这首《浣溪沙》的实际用意,是对朝廷弃置他长达十年之久的一种委婉抗议。因为这个差使,并不能充分实现他的报国初衷,所以,与其担任一个不能实现报国宏志的差使,还不如在家饮酒赋诗,自得其乐。他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如《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临江仙•和信守大道丈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何啖,直欲觅安期”,也都流露出倦宦思归之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