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斩樊於期(不畏生死杀身成仁)

​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秦始皇统横扫六国,完成华夏一统,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人们所歌颂,失败者却很少被人铭记。不过六国中也有许多不畏强敌,奋起反抗的典范。其中最著名事件的要数荆轲刺秦王了,而在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不只有荆轲,还有慷慨赴死的樊於期。

为什么要斩樊於期(不畏生死杀身成仁)(1)

看过《英雄》这部片子都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就是由荆轲刺秦王的事件改编而成。其中“无名”的角色便是以荆轲为原型。而长空、残剑、飞雪三位,则是以樊於期为原型创建的角色。不同于长空、残剑、飞雪以假死来骗取秦王的信任,樊於期为了刺杀秦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什么要斩樊於期(不畏生死杀身成仁)(2)

樊於期本是秦国人,作为秦国将领,也曾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只可惜在征伐赵国的时候,对上了当时赵国名将赵牧,不敌赵军,而且秦军损失惨重。秦王一怒之下将全家老小全部杀害,樊於期不敢回秦国,只得逃到燕国,在燕国,他受到了公子丹的礼遇,在燕国得到重用。

随着先后灭掉韩、魏、赵三国,秦国的大军已经逼近秦国。燕国太子丹担心秦国伐燕,于是派荆轲前去刺杀秦王。

为什么要斩樊於期(不畏生死杀身成仁)(3)

秦王作为一国之君,身边守卫定然严密,要接近他并不容易。当时荆轲便提到了樊於期。而樊於期无疑是秦王的眼中刺,肉中钉,早就欲除之而后快。若能杀掉樊於期,并许以肥沃的土地,以示燕国的交好之意,必能接近秦王。但是太子丹与樊於期交情很好,不忍杀掉樊於期。就拒绝了荆轲。

荆轲无奈,私下将此事告诉樊於期:若想刺杀秦王,必须要你的人头。樊於期听罢回应道:刺杀秦王本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今天终于能得偿所愿。随即拔剑自刎,后来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前去觐见秦王,只可惜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要斩樊於期(不畏生死杀身成仁)(4)

而“刺秦”事件也给秦王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这可能是秦王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随后秦王派大军攻打燕国,燕国大败,虽远逃辽东,最后也难逃被灭的下场。

我们不好说樊於期死得值不值得,即使荆轲成功刺杀秦王,可能也不会阻挡秦军灭六国的步伐。但是樊於期面对生死抉择,毫无畏惧,从容赴死,也无愧义士二字。

樊於期为刺秦付出了生命,却死得很冤,他只是政治上的一枚棋子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期:两面三刀,阴险狡诈的公子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