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

我是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到80年代,也就刚十岁多点,我们桂北地区,1983年才分田下户,每家每户分到了田地,大家都由大集体转变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说,分田下户之前,大家都拼命的劳动,还是有吃不饱饭的,自从分田下户一开始,人们干劲格外大,把种地种粮当全家主要事情来抓。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1)

80年代送公粮图片

分田下户,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积极性,因为如果你不努力,就表示没饭吃,就与政府无关了。刚分完田,一到春天,人们就开始为种地忙乎开来,什么砍山圹,修田圹,割菁,积肥。一点都不要生产队长们通知,积极性很高。

都说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粮(夸张说辞),人们都有一定的竟争性,谁慢一点就说明谁懒惰,总之,刚分田下户那几年,人们真的很勤劳,恨不得多打粮食,因为都是从饥饿中渡过来的,深知粮食的重要。

田地都是政府租(承包)给咱们农民老百姓的,自然要交一定的租金的(由粮食折价代替租金),当然,我们都是称之为交公粮,这是每个分到田地的人,应尽的责任义务。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2)

80年代交公粮图片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3)

80年代社员交公粮图片

我家共6口人,分到42担谷田(按产量约8亩田),因为我们村属高寒山区,田地只能按产量算,也就是五担谷田(能收1000斤稻子的水田面积)为一亩,并不代表一亩就是666.66平方米。所以那时我们每人都有1.1亩水田。也就是7担谷子产量的田地面积。

按当时公,购粮分摊,每份田地要交180斤干稻谷的公粮,我家6份田,要1100斤干的稻谷用来交公粮。所以每到交公粮时,全家动员,小孩就背个30斤,大人们挑120斤,头天全搬到离家最近的公路傍,派人守着,第二天一大早就拖来大板车,要两趟才能拉到公社粮管所。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4)

80年代送公粮图片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5)

80年代送公粮图片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6)

80年代送公粮图片

公粮属于税收的一种,粮管所要求粮食纯度95%以上,干燥度80%以上,凡是太润湿,没晒完全干的,或者有稻壳的,都要重新晒,或重新用风车吹干稻壳,质量要求很严的。很多不合格的都被拒收,进行二次加工。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7)

不合格的公粮进行重新加工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8)

80年代缴公粮图片

每年九月收完稻谷,人们都是抢晴好天气晒谷子,把谷子全晒好了就送公粮。那时候,我屋对面的大道上,每天都有送公粮的人们。因为有好几个村的人都要经过我屋傍边的大道。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人们三三两两,约伴而行,相互间谈的最多就是今年你种了什么品种的水稻,产量如何,病虫害如何,总生长期有多少天?谁家有产量高好管理,病虫害少的稻种,都互相告知。那时大家都种科6,产量低,饭不好吃,后来种杂优稻种,也就是杂交稻du10号,d优9号,桂优99,汕优桂34,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稻种,自然受欢迎。

我们家8亩地,都种d优10号,饭很香糯,产量也高,从分田下户后,家家都有饱饭吃了,再没见谁家红薯伴饭。人们心里乐开花。纷纷称赞党的政策好,分田下户很得人心。让勤劳的人民群众从此摆脱饥饿,过上温饱无忧的幸福日子。

送公粮,购粮都坚持了很多年,购粮是有补偿的,只是低于市场价,公粮是无偿的。尽管如此,每到到了送公,购粮的时候,人们都很积极。因为爱国,就得从缴公,购粮实际行动开始。进入90年代,还一直在缴公,购粮,直到2000年代后,取消了农业税,也就是不要交公粮了,可是。小编发现,取消农业税后,种田地的人开始少了,大家都开始外出务工,从2000年以后,农村很多地方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家里的田地要是给别人种,要是搁荒。近二十年以来,桂北很多山区的水田,都荒废了,长满了柴草,有些干田,人们种上了树,经济植物。现在我们村,可耕农田,比80年代,少了60%以上了。如今再看不到在家热火朝天干农活的难忘的场景了。如今的村里,除了几个老年人,都格外冷清。毫无生气。

唉,真怀疑70年代,80年代那种农村繁忙劳动的场景。如今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可如今的人们不爱农业,不爱农村心在外的状况,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你们说呢?

以前农民送公粮的场面(难忘秋季送公粮)(9)

80年代送公粮的场景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