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是什么(天乙是什么一颗星星吗)

其实,乙和一谐音,在很多古书中一、乙都是混用的。具体到此例中来说,天乙也可以写作天一,是一回事。另外的,太乙也就是太一,一样。本文中也有出现混用现象,随输入法的缘。

天乙是什么?是个多义词。在不同语境里面有不同的含义。

  • 天乙是一颗恒星名

天乙是一颗恒星的名字,太乙也是。离右枢(天龙座a星)非常近,但是并不亮。位置可以参考下图:

天乙是什么(天乙是什么一颗星星吗)(1)

石氏星经复原图(BC100)

《开元占经》引《石氏星经》分别有天一和太一两个恒星:

石氏曰:“天一星,在紫宫门外右星南,与紫宫门右星同度。”

石氏曰:“太一一星,在天一星南,相近。”

恒星是不会动的。而天乙和太乙两颗星星非常之暗弱,其实现在已经不能确实知道汉代说的是哪两颗暗星了。

  • 天乙是太一神的另称

  • 太一也是多义词。其中一个含义是的神名,汉代尤重之。

    其实说是神名,太一根本算不得一个名字,因为太一含义本来就是第一、最大之类的意思。好像英语说No.1一样,太一也是神明之中最大的那个,是人间一切的主宰。而天一其实也是类似的意思,两个词在某些时候说的是一个东西,都是指天上的至高神明。

    《史记·天官书》记载,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司马迁所谓中宫,也就是天北极附近天区。这句话中天极星,当是指一个星官。所谓星官,就是类似于西方的星座的几颗星星的组合。天极星官也叫北辰,此处并不特指北极星,而是指五颗星的组合。

    在天极星官的五颗星中,最明亮的那一颗是太一神常居住的地方,是此星官的第二颗星,后世也称作北极二的。实际上,这颗星就是今日的小熊座β星。

    这颗星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在汉代和之前的几百年,离天北极远比现在要近(不过也要有七八度),几乎是天北极附近最亮的星,所以被当作当时的北极星,并命名为帝星。所以太一居住应该为天北极附近,为星空之最特殊处。

    然而随着时间变迁,岁差日甚,天北极日益远离帝星。《晋书》以纽星为极星。纽星是北极星官的第五星,很暗弱,亮度只有5.81等。以勾陈星官为天帝常居。(《晋书》的勾陈星官,本由《史记》的后句星官(四星)扩展而来。代表后宫。)

    帝星近于北极,然而说法通常为太乙座或者常居之处,并非明言星辰即是神本身。因为太乙神还要出去巡游西方。

    郑玄说

    太乙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乙,尝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乙。

    可见天乙即为太乙之一别称。

    《金匮玉衡经》则说:

    天一贵神,位在中宫,据璇玑把玉衡,统御四时,揽撮阴阳,手握绳墨。

    此处璇玑即指北极附近,也就是紫宫或者说后来的紫微垣。而玉衡即是北斗七星。北斗星在中国传统星官中被描述为帝车,亦即天帝巡视四方时乘坐的车舆。

    天乙是什么(天乙是什么一颗星星吗)(2)

    山东武梁祠北斗帝车石刻画像

    天帝巡视四方发号施令,具体体现为,恒显圈中,北斗星围绕北天极运动。

    所谓游于八卦,即是将中宫附近粗略分划九宫,外面八宫各占一卦方位。在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星可以发现北斗星指向有季节性变化,即所谓的:

    斗柄东,则天下皆春;

    斗柄南,则天下皆夏;

    斗柄西,则天下皆秋;

    斗柄北,则天下皆冬。

    天乙是什么(天乙是什么一颗星星吗)(3)

    亦即《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所言的太乙乘斗过宫:

    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

    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

    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

    明日居元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

    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日冬至矣。

    如果以正东春分为起点,则合于

    帝出乎震,齐乎巽,

    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战乎乾,

    劳乎坎,成言乎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